漩海灵猫
定义不同: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会计利润也就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 经济利润是总收入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利润,可以表示为投入资本的回报减去资本成本,再乘以资本额。数值不同: 经济利润在数值上要小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在企业投入资本大于零时,经济利润永远小于会计利润。衡量指标不同:
夕阳下看晚霞
经济利润:
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
经济利润,可以表示为投入资本的回报减去资本成本,再乘以资本额。
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
区别:
1 服务主体不同。
会计利润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外部的使用者。设置会计利润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并为利润分配提供可靠依据。
设置经济利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加强管理,对企业面临的可供选择方案的风险收益进行预测,使企业管理决策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2 目的角度不同。
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
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可以通过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两个渠道来筹集资本,对于公司而言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都是“投资者”,当公司通过计算得出有经济利润时,说明投资这家公司就会获得“超额利润”,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公司。
3 计量的范围不同。
会计利润仅考虑与企业经营相关,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要素。
而经济利润还考虑股权资本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机会成本,经济利润的计量还要涉及到生产要素以外更复杂的概念。
4 计量依据不同。
会计利润是以收人与费用相抵后计算出来的,因此会计利润依据的是权责发生制。
经济利润需要在会计利润基础上扣除投资资本成本,而这项内容不是实际发生的,因此经济利润不都是依据权责发生制,经济收入是指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即:本期收入=期末财产-期初财产。
5 成本计量不同。
会计成本只确认和计量债务成本,而对于股权资本则不作体现。
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即:企业为将资源从其他生产机会中吸引过来而必须向资源提供者支付的报酬。这些报酬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
会计成本仅确认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往往不被认识,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者之和,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全部成本。
拓展资料:
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生产中购买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
机会成本是指厂商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代价。
参考资料:
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
济南李大妈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分别解释:
1、经济利润指的是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经济利润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经济利润,可以表示为投入资本的回报减去资本成本,再乘以资本额。
2、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生产中购买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在经济分析中提到利润时,是指企业获得的所有收益中扣除土地、劳动、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的全部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
机会成本是指厂商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代价。在会计利润的计算中没有考虑隐性成本,也就是企业使用的早已占有的并非购买亦非租用的要素进行生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在会计记录中体现不出来,但经济分析中必须考虑这部分成本。
扩展资料
税前会计利润是指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益。确认税前会计利润的目的是尽可能精确地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
与税前会计利润相对应的概念是纳税所得,它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是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依据。
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确定的目的有所不同,使得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性差异,另一类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计算口径不一致造成的。这种会计利润差异形成以后,在以后各期不能转回。
如购买国库券的利息收入,在税前会计利润中作收入处理,而在纳税所得中则不被作为收入。时间性差异是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时间不一致造成的。其特点是在以后各期可以转回,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与纳税法规不一致时产生的差异。
百度百科-会计利润
简单已逝
会计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额。会计成本就是记录在会计账目上的成本。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总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或者说经济成本的差额。经济成本不仅包括显性成本,还包括隐含成本。由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隐含成本和显性成本都要符合机会成本原则,因此,通常把会计成本(显性成本)加隐含成本当作经济成本,这是企业经营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不管是否自有)的机会成本的总和。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投入经营活动的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 举个例子说,假定某企业从一项经营活动中获得的销售收益是10万元,会计成本是6万元,则会计利润就是4万元;如果厂商机会成本是9万元,经济利润就是1万元,正常利润则是3 万元。厂商经营要求利润最大化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因为厂商经营不仅要能补偿会计意义上的各项费用,而且要能补偿所用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否则就是亏损了。
奶油花生AAA
一、定义1、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2、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二、计算口径1、会计利润是企业一段时期内收入、成本、费用即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即:会计利润=收入-成本-期间费用(含:财务费用)。2、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即:经济利润=收入-成本(含:投入资本成本)-期间费用,也可以理解为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在企业投入资本大于零时,经济利润永远小于会计利润。三、成本内涵1、会计利润作为传统会计指标,主要考虑的是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是企业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花费,即企业购买或雇佣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可以从会计账上查到。2、经济利润作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管理会计方法指标,考虑的是经济成本,经济学认为成本是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后者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提供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的机会成本,是企业在经营某种产品生产时将时间、资产、货币等用于其他用途而损失的最大收益。四、利益主体角度1、会计利润是基于独资和合伙制企业组织形式而建立的,经济利润是基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而建立的。2、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利益主体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而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这个独立于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人格化”主体利益角度而产生的。
dragontattoo
拓展资料: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区别与联系
(1)计算口径不同。
会计利润是企业一段时期内收入、成本、费用即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即:会计利润=收入-成本-期间费用(含:财务费用)。
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即:经济利润=收入-成本(含:投入资本成本)-期间费用,也可以理解为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在企业投入资本大于零时,经济利润永远小于会计利润。
(2)成本内涵不同。
会计利润作为传统会计指标,主要考虑的是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是企业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花费,即企业购买或雇佣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可以从会计账上查到。
经济利润作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管理会计方法指标,考虑的是经济成本,经济学认为成本是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后者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提供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的机会成本,是企业在经营某种产品生产时将时间、资产、货币等用于其他用途而损失的最大收益。
(3)所基于的利益主体角度不同。
会计利润是基于独资和合伙制企业组织形式而建立的,经济利润是基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而建立的。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利益主体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而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这个独立于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人格化”主体利益角度而产生的。
2. 联系
(1)会计利润是经济利润的计算前提。会计利润是传统的经营财务成果指标,在此基础上扣除投资人资本利息成本后就是经济利润。因此计算经济利润必须依靠会计利润。
(2)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都是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共同目标与方向。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都是正指标,可以说在同一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内,会计利润越大,经济利润就越大,同时企业价值也就越大。
(3)经济利润是会计利润发展的更高阶段,与会计利润一脉相承。经济利润是由会计利润依照社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等更替、提高发展而来的。是适应现代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的新的、更加科学经营成果、投资评价指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济利润
百度百科会计利润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