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37

ABCDG,43668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19年中级会计金融工具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果西瓜太郎

已采纳

用新金融工具准则?还是老金融工具准则, 2017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出来了,从2019年1月1日上市公司开始用新金融工具准则,2021年所有公司开始使用。括号里面是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科目按照现金流算出来的实际利率是4.43%,你这个5%实际利率从哪里来的 ,是不是5年期的债券?如果是5年期的实际利率是5%1、2016年1月1日,购入债券会计处理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权投资-成本) 1 000 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债权投资-利息调整)43 295 贷:银行存款 1 043 2952、2016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 100万*6% 6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7 835.25 投资收益 1 043 295*5% 52 164.75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应收利息 60 0003、201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借:应收利息 100万*6% 6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8 227.01 投资收益 (1 043 295-7 835.25)*5% 51 772.99 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应收利息 60 0004、2018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和本金。参照上面,因为你这个题目有点问题,只能回答到这里了

19年中级会计金融工具

247 评论(14)

凡人帽子11

您好,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金融工具由以前的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其中债权投资核算的是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不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的的金融资产,类似于旧金融资产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故以摊余成本进行会计处理。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债权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或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款项)

2.债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债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①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②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利息调整摊销=①-②(挤)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应当以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确定: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收回的本金-(收到的利息-投资收益)-减值损失

期末计息并摊销利息调整:

借:应收利息(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或在借方)

债券持有至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

借:银行存款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债权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或借记)(计算)

应收利息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最后挤出来)

对于金融资产的运用,收益和损益一般都是通过“投资收益”进行核算。您说的“利息收入”应该是“财务费用”的下级科目,我们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在涉及摊余成本计量时运用到”财务费用“:

145 评论(10)

惊艳你的眼

利息收入是金融企业专用,投资收益适合普通企业,去看了其他多个老师的课件,一致主张考试按照教材走利息收入

192 评论(15)

贪玩欢子

已经出来了,2019年3月份。至于考试大纲,没有那个必要去买,跟做网络机构的课程进度学习就可以了。建议主攻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财务管理多刷题。

312 评论(9)

喵喵咪儿

一、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有关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金融基本知识,是否掌握分析不同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特性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在有关金融市场上运用相应的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概述金融市场的含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和主体,金融工具的类型和性质;金融市场的类型;金融市场的功能。(二)传统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货币市场及其构成,货币市场工具;资本市场及其构成,资本市场工具;外汇市场及其交易类型。(三)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工具金融衍生品的概念与特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机制;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信用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演变。(四)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金融市场及其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资本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投资基金市场及其工具;我国的外汇市场及其交易;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发展阶段。二、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利率的含义与种类,利率风险结构与利率期限结构、利率决定理沧、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是否掌握计算现金流的现值与终埴、金融资产的各种收益率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根据给定条件计算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利率的计算利率的含义与种类,单利、复利和连续复利;现值与终值。(二)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古典利事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贵资金理论。(三)收益率名义收益率,实际收益率;本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四)金融资产定价债券定价、股票定价的方法及理论价格的推算;有效市场理论的含义和类型,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假设条件,证券市场线和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含义,系统风险的测度,期权定价模型的主要内容。(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三、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机构的性质与类型,各类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金融制度的相关知识,我国金融机构的类型、演变与功能,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把握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发展趋势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金融机构类型及其代表性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存款性金融机构、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生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及类型。(二)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中央银行制度,商业银行制度,政策性金融制度,金融监管制度。(三)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及其制度安排;商业银行的特点及体系构成;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及体系构成;证券机构、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业务特点;各类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监管部门。我国的金融调控监管机构体系及其制度安排。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否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联系实际来把握、分析和判断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业务运行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的发展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经营的含义与内容;商业银行业务运营的传统模式与新型模式的内容及其区别,电子银行的含义、内容和优势;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含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商业银行负债的性质与内容,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和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现金管理的内容;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基本内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及业务种类,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三)商业银行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资产管理的内容,负债管理的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资本的定义与类型,"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进与资本管理要求,我国的监管资本要求与管理,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与类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含义和价值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功能和原则,成本的含义与构成,成本管理所遵循的原则,利润的含义与构成、利润分配、增加利润的途径,财产管理的含义与内容,财务报告及其分析,绩效评价;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四)改善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含义,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原则,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途径;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五、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资本市场直接金融业务,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性质上的区别,是否掌握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以及是否具有把握和判断当前及今后全球和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投资银行概述资本市场、直接金融与投资银行含义;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区别;投资银行的功能。(二)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类别;投资银行的证券发行和承销业务;投资银行的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投资银行的自营证券投资和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投资英航的资产管理业务。(三)金融危机中美国投资银行的变化及全球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六、金融创新与发展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创新和发展的相关知识、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把握实际金融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业务、政策取向和发展动态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金融创新狭义和广义的金融创新的含义;金融创新的理论;金融创新的动因;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金融创新的影响。(二)金融深化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关系;金融深化的含义、原因和表现,金融抑制的含义和表现,金融管制政策的效果;金融自由化的含义、原因、条件、速度和时机、顺序和过程中的金融监管,放松管制;金融约束。(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深化同经济发展关系的模型。(四)我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主要内容,我国金融改革对金融创新的作用;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交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我国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我国金融创新的新发展。七、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货币需求、货币均衡等的知识,.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机制,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的货币均衡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一)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区别。(二)货币供给货币供给过程;货币层次的划分;多倍存款创造;货币乘数及其计算。(三)货币均衡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的条件及标志;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八、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现象的性质、成因与影响,是否掌握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一般对策,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把握国内外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运行态势和相关对策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通货膨胀概述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现实分析。(二)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治理的必要性;通货膨胀治理的需求政策、供给政策、收入政策和其他措施;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三)通货紧缩及其治理通货紧缩的含义与标志;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危害;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主张;治理通货紧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其他措施。九、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的知识,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具有分析、理解和判断中央银行在不同经济金融形势下将如何运用货币政策的能力。考试内容(一)中央银行概述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和途径,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的业务。(二)货币政策体系金融宏观调控的含义、前提和类型,货币政策的含义、基本特征和类型,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两个领域和三个阶段,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相互间的矛盾,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三)货币政策的实施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货币政策的效应;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近年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情况。十、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会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概念,是否掌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危机管理、在金融危机管理中进行国际协调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识别和判断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能够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危机管理的实际运作的能力。考试内容(一) 金融风险及其管理风险的含义与要素,金融风险的含义与要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和系统风险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及其要素,全面风险管理及其架构,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信用风险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投资风险等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管理,国家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内容和要求;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二)金融危机及其管理金融危机的含义与类型;导致金融危机的内部性因素和外部性因素;金融危机管理中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构建,金融安全网的构建,金融危机管理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十一、金融监管及其协调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金融监管体系的架构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否掌握在金融监管中进行国内和国际协调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认识和把握国内外金融监管的现实运作与发展态势的能力。考试内容(一)金融监管概述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和基本原则;金融监管的理论;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阶段及各自的特征。(二)金融监管的框架和内容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方法;证券业监管的主要内容;保险业监管的主要内容。(三)金融监管的国内协调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分业监管制度下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四)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背景、方式与机制;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与他国、国际性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银行业的国际监管;证券业的国际监管;保险业的国际监管。十二、国际金融及其管理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汇率及其决定与变动的原理、汇率制度的知识、国际收支的知识、国际储备的知识、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离岸金融市场及其结构、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的知识,是否掌握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国际储备管理、外汇与外债管理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分析和判断汇率决定与变动、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国际储备管理、外汇与外债管理的现实运行与发展规律的能力。考试内容(一)汇率汇率的概念;金本位制和纸币制度等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基础;官方汇率变动、市场汇率变动的形式,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汇率制度的含义与不同类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与改革。(二)国际收支及其调节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的含义,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必要性,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微观政策措施,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中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兼顾;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均衡及其调节。(三)国际储备及其管理国际储备的含义和构成;国际储备的功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国际储备及其管理。(四)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与崩溃,国际金本位制的内容与特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与特征;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与特征;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与内容。(五)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的含义,离岸金融中心的类型;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构成;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业务,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的业务,欧洲债券的含义,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的区别,欧洲债券市场的业务。(六)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外汇管理的含义、目的与弊端;货币可兑换的含义与类型,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与内容,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含义、条件与顺序安排;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经常项目管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资本项目管理;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要求、主要监测指标和国际通行警戒线,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要求和主要内容;我国的外债情况与外债管理制度。

96 评论(10)

lilyspirit00

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金融工具由以前的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其中债权投资核算的是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不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的的金融资产,类似于旧金融资产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故以摊余成本进行会计处理。

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计入应收利息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款项)

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债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利息计提

期末,企业应按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实际利率法,是按照金融资产(含一组金融资产)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债权性投资

12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