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nnn
预计负债。
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二者都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方予以列示。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递延收益”科目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方的“预计负债”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预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方的“应付账款”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
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xx资产”或其他资产类科目,贷记本科目。
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处置该资产时,将该资产对应的递延收益科目余额转入资产处置收益(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三)返还政府补助时,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逍遥黑猫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递延收益介绍:
企业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根据《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第一条: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在当期收到该政府补助金额,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时需要确定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梁小姐12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即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包括尚待确认的劳务收入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等,它在以后期间内分期确认为收入或收益,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递延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它在以后商品发送或劳务提供时一般一次确认为收入,不带有递延性质,对此会计上设置“预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
递延收益和预收账款都带有预收性质,但前者需要递延,后者不需要递延,因此,二者分别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值得一提的是,递延收益的分摊的起点是“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递延收益分摊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报废、转让等),尚未摊销的递延收益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枫小High
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是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的一种方法。
类别:
一.资产类
二.负债类
30. 短期借款
31.应付票据
32. 应付账款
33. 预收账款
34. 应付职工薪酬
35. 应交税费
36. 应付股利
37. 应付利息
38. 其他应付款
39. 长期借款
40. 应付债券
41. 长期应付款
三.权益类
42. 实收资本
43. 资本公积
44.盈余公积
45. 本年利润
46. 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
47.生产成本
48. 制造费用
五.损益类
49. 主营业务收入
50. 其他业务收入
5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2. 投资收益
53.营业外收入
54. 主营业务成本
55.营业税金及附加
56.销售费用
57.管理费用
58. 财务费用
59. 资产减值损失
60.营业外支出
61. 所得税费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