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jiefox
计划成本法确实比较麻烦,我的一点想法,共同见解:1、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是购入还是发出,“原材料”后面的金额永远是‘计划成本’;对于购入而言,“材料采购”后面跟着的金额一定是‘实际成本’。购进原材料,尚未入库,根据收到发票、付款凭证:借:材料采购[这里写的是实际成本,即发票中的不含税价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发票中的增值税]贷:银行存款[我方支付的价税合计]原材料验收入库:这里有两种写法:(1)将入库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分开写:入库:借:原材料[金额为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金额为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大于计划的差额、浪费)贷:材料采购(借:材料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小于计划的差额、节约))(2)将入库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分开写:借: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大于计划、浪费的情况)贷: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小于计划、节约的情况)2、感觉着到分录题的表达不够完整,他只做出了采购原材料(入库前)的分录,但未做出材料验收入库的分录。。采购原材料,凭发票、付款凭证:借:材料采购3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510000贷:银行存款3510000验收入库:借:原材料3200000贷:材料采购3000000材料成本差异200000你的答案,看起来没有错,但是把两笔经济业务合在一起写,不是特别清晰明了,建议分开写!3、对于“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计划成本法下,对于已购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计入“材料采购”,待验收入库后转入“原材料”在实际成本法下,对于已购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计入“在途物资”,待验收入库后转入“原材料”。解释有点多了,但愿你能明白!!
小仙姓朱
首先,SAP是个集成性很高的系统,FI记账后会自动集成到CO,CO模块在表示资金流动的时候必须要指定成本要素,作用类似于财务会计的科目。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损益科目都设置成本要素,要视情况而定,依据是否开启了COPA来选择定义那些会计科目为成本要素。
坚持到底2011
这道题目很好理解,可能你没有看清题目,借方不去管它,贷方银行存款可以确定是3万,因为题目中提到用银行存款支付运费总共3万。因为不设预付账款,所以用应付账款,确定金额为100+17不知道你为什么银行存款为50,它只是预付,就算设了预付账款,也应该计入预付,没预付计入应付,没理由计入银行存款。只要确定贷方其中一个也能计算出。
小袅袅09
1.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2.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3.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4.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借款5.借:长期待摊费用贷:长期借款6.借:长期借款贷:银行存款7.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8.借;低值易耗品贷:银行存款9.借:管理费用贷:低值易耗品10.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11.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12.借:无形资产贷:银行存款13.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14.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库存现金15.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16.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17.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18.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19.借:应付账款贷:应付票据20.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贷:原材料21.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等22.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23.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等等
嗯哼,嗯哼
这个公司没有设预付账款科目,那么就是在预付款项的时候也计入了“应付账款”DR:应付账款 CR:银行存款你看题目说余款尚未付清呢,只有运费支付的是现金3万元呀,所以余款计入应付账款是对的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