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8

伊兰0518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除了肖星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兔了里个酱酱

已采纳

我刚刚上去看了一下关于近年来的排名情况,因为我真的不清楚会计学到底属于什么专业的范畴,后来上去看了一下,才知道它属于经济管理的专业内。 如果是按这个范畴的话,无疑最好就是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这两间,别要问人哪个一间最好。这就像我们平时所玩的那个游戏,你妈和你爸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其实只有你知道。

会计除了肖星

262 评论(9)

陽-iYummy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注册会计师全国第一。清华、北大的会计连博士点都没有。不过全国人民迷信清华北大而已。

103 评论(14)

小雨012345

学会计必读的书籍

对书的选择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学会计必读的书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一本书读懂财报》

肖星 浙江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相对其他财报书来说,这本书出版很久了,质量还算上乘,以财务质量为视角进行分析,不同于传统的财报分析。本书通俗易懂,梳理了关键的报表项目,也讲阐明了三大报表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报表数据与企业经营的简单逻辑。内容比较适合初学者或者适合有基础的小伙伴做速读,帮助形成对三大主表的概览图。由于出版时间较久,书本中的一些案例比较陈旧,这一点大家在阅读时要注意了。

2、《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唐朝

推荐指数:★★

如果你是会计菜鸟,刚接手编制报表的'工作,却不知道每个报表项目的数据从何而来,这本书值得看看。对报表已经有一定理解和认识的老会计可能不会有太大收获。

3、《给创业小白的财报书》

推荐指数:★★★★

本书用报表数据发现企业经营问题,改变企业管理策略。想要从会计升级为主管或者经理,这书或者值得一翻,书中从财务视角提供的很多管理思路还是蛮有意思的。

1、《财务智慧》

商务印书局

推荐指数:★★★★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报表阅读以及简单的财务比率分析以及估值,属于入门级书籍。对新手意义较大,能理解财务背后估计、假设、计量等概念。

2、《财务报表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财务分析领域比较有名的书,从金融投资的视角去看企业的报表,前半部分主要结合案例分析报表数字怎么来,背后是怎样逻辑,怎样的数字可能存在舞弊行为;后半部分重在讲述如何通过报表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价,有比较完整地介绍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指标系统。

3、《500强企业财务分析实务》

推荐指数:★★★★

这本书用案例方式,从WHYWHATHOWWHO 等维度来结构企业的财务分析具体应该怎么做,其实小K认为书名用经营分析可能更贴切,因为书中还提到了怎样让分析与绩效关联,保证改进措施的落地,这其实就是财务分析与经营分析很重要的区别。

1、《会计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教材书。会计学最早是从国外起源的,理解原理对构建财务思维还是蛮好的。财务入门比较理想的方式应该是看看经典教材构建财务思维,再翻翻《中级会计实务》理解中国的会计准则,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

2、《成本与管理会计

第1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种教材啃起来很费劲,但啃完就觉得通透了,效果绝对是市面上那种《成本核算一本通》不能比拟的,如果不是时间紧迫,读经典教材还是比较好,或者,可以先看简单的入门,然后再啃这种大块头,做到全面理解,融会贯通。

3、CPA 教材

《财务成本管理》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学管理会计挺好的教材,财务分析、成本管理、战略分析、风险管控等内容都有涉及。

1、《偷懒的技术:打造财务Excel达人》

推荐指数:★★★★

关于excel的书很多,这本书把关注点放在与财务有关的应用,针对性更强。比如常用函数、表格设计、图标展示。对财务人来说,EXCEL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不管是多好的书,都没有自己实际去用来得有效。学再多的招式、再多的函数,不如先用熟一招,用到极致。

2、《Excel 2013 高效办公财务管理》

推荐指数:★★★★

如果说《偷懒的技术》是入门级别,那么这本就是做财务分析的必备利器,本书涉及很多财务模型的搭建,比如:本量利分析、投资决策、资金预算、杜邦分析法等。

3、《Excel图表之道》

推荐指数:★★★★

前两本是Excel 的使用,这本则重在怎样将excel数据转化为图形展示。财务关心数据,但领导需要的是直观和一目了然。

让我们一起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不仅是为了更好的胜任新的会计人生角色而注入新动力!也是为了诠释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349 评论(15)

双双鱼儿

1989年,肖星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至今已有20年。当我问起她对清华的典型记忆时,她说:“清华的压力与竞争是它独有的。”当时,机械系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思路,除了学习所有机械类课程,还设置了所有电类课程和一半材料类课程,再加上肖星读了经管的双学位,课业负担相当沉重。令肖星印象深刻的课程是机械制图,因为这门课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有些人这方面能力天生不足,虽然别的课程都学得不错,唯独在这门课前败下阵来,怎么努力都学不明白。大一新年夜,肖星宿舍里的几个女生聚在一起吃饭,喝酒。很快,她上铺的女孩就开始掉眼泪,一边哭,一边用头撞床栏杆,念念有词地说:“我太笨了,我怎么学不会机械制图呢?我要把自己撞得聪明一点。”这个场景让肖星倍感心酸。虽然她自己的大学生活还算顺利,但对于清华本科的学习历程,她还是颇有感慨:“这5年,真是非常宝贵的经历,你会觉得这5年你都能过去了,以后没有什么困难能难住你。”1994年,肖星本科毕业,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机械系直博资格;而此时经管学院建会计系,向全校招收20个研究生,成立师资班。凭着读双学位时对会计的一点了解,她觉得念会计比机械更适合女生发展,于是决定转系到经管。读硕士期间,肖星有机会去普华实习了半年,能力获得良好口碑,也拿到了普华的offer。毕业时,20个同班同学有9人选择留校,而今,这个班里只有3位同学依然留在经管。肖星说:“其实,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北京户口,最没有留下的理由。”我追问了一句:“当时普华和经管的工资分别是多少呢?”“经管是900元,普华至少有3000吧!”这个问题,让肖星和我谈起她刚参加工作的种种窘境:“刚工作时,我们租了一间小屋子,每月租金300元。剩下的600元做所有的事,连吃饭都要精打细算。1999年,学校整修筒子楼,我还住过咱们一楼的金融实验室呢!” 虽然都是艰苦的回忆,可肖星说起来却语气轻松,面带笑容。 曾给媒体班记者们上过会计课的肖星,被誉为:能使完全不懂会计的人听明白会计的老师。这个传闻,我听了很多次,终于有机会向肖星当面请教:“您是不是有什么教书秘诀呢?”肖星给了我一个出乎意料的描述:“我从小说话声音小,胆小不爱讲话,老师让我回答问题,人没站起来,脸就先红了。我研究生阶段最大挑战就是上课,那时同学们也都不看好我。”肖星第一次给学生上课,讲审计。这是一门实务导向的课程,需要很多案例来支撑。那时的肖星并没有做过审计,也没有那么多故事。但她全神贯注投入备课,每堂课前,都要写上十大篇纸的讲课内容。即便做了详尽准备,可依然紧张到声音打颤,上了讲台眼睛不敢到处看。但是凭借着清晰的表达,清楚的逻辑,肖星的课一直都受到学生的欢迎。她的教学评估几乎都在90分以上,还有四次进入学校前5%。留校两年后,肖星开始上第二门课——报表分析,这是全新的课程,更大的挑战,她自己并没有听过这门课。会计系的其他老师也颇为肖星担心:“报表分析,不过是算算比率,比较比较,这点内容怎么讲满48学时呢?”肖星找到一本国外的权威书籍,用了整整一个假期,翻译了书中要点,收集了相关的中国案例,做了很多案头工作。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时,还是很害怕,那个场面,肖星记得很清楚:“那年我25岁,MBA的学生年龄比我大很多,本来就有点紧张。又因为是第一次课,来的同学特别多,那个教室只能坐30人,位置是固定的,没办法加椅子。教室门开着,很多人走来走去,乱七八糟的,我觉得局面要失控了,心里特别害怕,所以没有任何笑容。” 她甚至记得自己这堂课说出口的第一句话:“听课的同学进来,不听课的就出去!”这句话也给当时在场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同学后来和肖星说:“我们都觉得你第一节课好酷啊!”因为肖星用心准备了大量丰富而生动的案例,报表分析成为热门选修课,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教室也从 30人的小房间一路换到两个120人的大教室。说起讲课,肖星特别强调了,做研究、做实务都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会使人越来越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研究与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水平也是循序渐进才能提高的。她最典型的感觉是:“刚上讲台的时候,一张PPT只能讲半分钟、一分钟,但是现在一张PPT能讲十分钟、二十分钟,可以讲出很多背后的东西来。”肖星进一步解释道:“比如报表分析,原来我模仿国外教科书来备课,现在经过研究,加了很多自己的东西,也基本抛弃了它那个体系。”97年留校到99年读博的两年间,是肖星最痛苦的时期。她的痛苦来自于找不到方向,每天都像在浪费时间。99年开始了博士课程,让她找到了最爱的事——做研究。“博士课程负担很重,两年上了十六门课,同时还要工作,所以每周都有一天不能睡觉,但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肖星笑呵呵地继续说:“未来我的首要目标是做研究,即便是升职等问题解决了,我肯定还会继续做研究,可能那时状态会更好。”对于未来,肖星心里有很多计划,比如她准备更新自己的案例,给课堂加入新的想法,把自己体会更深刻的问题整理出来讲给学生们等等。Nice的肖老师采访肖星的过程中,恰好有一名MBA的同学为自己无礼冲撞老师而登门道歉。我们的话题也因此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育人方向上。“你要去问我的学生,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我是一个Nice的老师。”肖星肯定地说。她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老师做不到的标准,就不要强求学生;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就要求学生为你去做任何事。她对待学生的原则是:如果请学生来帮助自己做事,要先征求学生意见,学生同意之后再去工作,并且要付给学生报酬。陈小悦老师因身体原因,把几个博士生转给肖星,肖星没有要求他们改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去想该怎么完成陈老师的题目,其工作量等于又做了几篇博士论文。由于肖星特别尊重、理解学生,所以同学们和她的关系很亲近,有很多人已经毕业多年,也愿意回来和肖老师聊聊工作,谈谈生活。对于当下的本科生,肖星觉得他们的优势在于目标很明确,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急功近利。她举例说:“那天,我给一个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话音刚落,那学生就问我,这该怎么做啊?我当时就批评了她,让她回去自己研究。”肖星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动脑筋去研究问题,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实务界都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她觉得,学生们的急功近利还体现在毕业找工作,所有毕业生都去挤投资银行的几个位置,只是因为工资高,感觉特别有面子。其实,这完全不是一个理智的行为。每当这个时候,肖星总会尽自己所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同学们:“无论做学术还是做实务,只是刚开始的时候区别比较大,其实十年以后大家都差不多。因为有些工作需要长时间积累,然后有跳跃式增长,而有的工作可能起点很高,却上升空间不大。”这些语重心长的谈话,真的对一部分同学产生了影响,其中有些人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选择,决定留在学校继续深造。不出名、不作秀因为肖星出了名的nice,很多媒体班的记者在对一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总喜欢采访肖星的“专家”意见。肖星为他们解读了新闻背后的深层经济运行规律之后,却一再强调:“我这是免费咨询,不要写我的名字。”听到这里,我班门弄斧地用自己一知半解的会计学知识和肖星开玩笑说:“这样成本是不是有点高呢?”肖星迅速而专业地回答了我:“如果写我的名字,我必须为这几句话去核对数字,审核结果,会花更多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个过程而写上我的名字,那会失去更大的成本,这是隐性成本。”我继续给肖星提议:“您可以在媒体上开专栏啊!现在有很多教授都在这样做啊!”肖星哈哈大笑说:“有不少记者这样和我说过,还给我讲了出名的好处;并且告诉我,不是写写专栏都能出名的,要保持曝光率,这些建议我都一概拒绝。”我依然不放弃地追问:“那您可以选择电视媒体啊,做做访谈嘉宾,这种方式比写文章简单。”肖星进一步解释了她的想法:“目前,我研究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去写专栏、做访谈;至少两年之内,我不具备条件去曝光、做明星。”从肖星在经管读双学位算起,她已在经管学习和工作了十八年,可以说她参与、见证了经管建院后的这二十五年的快速成长变化。当我们谈到经管情结时,肖星沉思了一下,对我说:“不能说是高尚的品德,只是一种同甘共苦过的强烈认同感,学院与我是联系在一起的。”采访的从始至终,肖星从没有说过一句高调评论性的语言,甚至没有用过一个类似于责任、义务这样的“宏大”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可是在她最平常,最普通的对话中,我却能明白的感受到,一位清华学者的严谨与低调。肖老师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讲的excellent 喜欢的朋友可以到学堂在线听哦!——她的学生左国才

18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