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7

华兰欣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杨纪琬会计学奖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香了哩个辣

已采纳

会计史上的名人:

1、毛伯林(1926年3月—2018年年8月3日),男,1926年3月生,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民建成员。1947年9月入成华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学习。2018年年8月3日,毛伯林因病医治无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2岁。

著作有《关于财政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会计改革新思路》、《中国会计管理模式研究,以及《会计行为若干问题研究》、《试论会计文化》等多受到学术界关注并收入《会计学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今日的辉煌》。

2、易庭源是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曾任教研室主任、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兼任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武汉市会计学会顾问和湖北省成本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著作有《资金运动会计理论》。

3、杨汝梅(1899年8月22日—1985年9月8日),字众先,河北人,会计理论家、会计教育家,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无形资产理论研究的开创者,首位列入《世界名人录》的中国会计学家。杨汝梅堪称中国会计学者进入世界会计领域,成就达到当时世界水平的第一人。

著作有《无形资产论》。

4、李天民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中央财经大学退休教师、原会计学院教授李天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2月19日16时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8岁。

李教授五十余年来,以其奉献和开拓的精神致力于会计、审计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孜孜不倦,勤勤恳恳,积极推动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会计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从1985年至今已为祖国培养出高质量的硕士生32名,其中7名已成为博士生。

著作有《审计学教程、新银行会计教程》,《会计核算原理》。

5、李宝震(1916—1993),江苏昆山人, 1937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自1942年起历任天津工商学院教授、会计财政系主任,津沽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教授,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教授、首任名誉系主任和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作有《中国会计简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伯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庭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汝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天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宝震

杨纪琬会计学奖

236 评论(10)

默默茶叶

麦金西 美国会计学者 被誉为美国管理会计的创始人著作《预算控制论》(Budgetary control)《管理会计》(ManagerialAccounting)1922年,麦金西出版了美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预算控制的著作《预算控制论》,全面介绍预算控制的理论。1924年,麦金西又公开刊印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管理会计”命名的著作《管理会计》杨纪琬中国著名会计学家。上海松江人,1917年11月出生,卒于1999年2月6日夏育成杨纪琬教授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会计法制、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改革以及中外会计交流和会计教育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会计界的一代伟人。他去世后仍为中、外会计界人士所敬仰和怀念。为纪念杨纪琬教授,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的未竟事业,促进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由李勇、冯淑萍、汪建熙、王世定、李爽等同志发起,经财政部领导同意, 2002年2月10日 ,中国会计领域的第一个奖学金 —— “杨纪琬奖学金”在北京设立。夏育成 男,1931年6月生,浙江省上虞市人。浙江国茂会计师事务所,所长,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从1950年起,他长期在浙江省省级商业部门从事财会工作,历任浙江省百货公司财会科长、浙江省商业厅财会处副处长、处长,1986年起,曾任杭州国际大厦理事、总经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财会管理特长,走自己特色的路,1992年退休后继续担任高级财会顾问。他早在1952年,财会工作成绩突出,就被评为浙江省国营贸易系统模范工作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曾多次被评为处级干部先进工作者,1988年评为高级会计师。40多年从事财会工作,精通财务,善于经营、严格管理、事业心强是突出的特点,在浙江省会计界和全国商业系统会计界均有相当知名度。现任中国商业会计学会、浙江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商业会计学会会长。葛家澍 葛家澍(1921~ ),1921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市昭阳镇。1940年就读于江苏学院,1942年转学厦门大学,1945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系毕业,获厦门大学商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在校内历任会计核算教研室副主任、经济系副主任。1982年成立经济学院,被任命为首任经济学院院长。葛教授由于在会计学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他的会计思想和观念被会计学术界,也被国家教委誉为“独树一帜“。所以,他是我国国家批准的第一批经济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仅有两名)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享受专家津贴的第一批专家之一。从1986年至今,他连续连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他还是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成员,财政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同时是福建省注册会计准协会的名誉会长,并受聘为西南财经大学荣誉教授;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天津财经学院、江西财经学院、安徽财贸学院、中山大学、兰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江苏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谢霖 (1885-1969年)谢霖(字霖甫)教授,江苏武进人,男。我国会计界先驱,知名会计学者,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会计改革实干家和会计教育家,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者,中国会计改革的先驱 中国会计师制度的拓荒者。除担任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总会计、中央银行秘书长职务外,还先后兼任湖南明德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商学院、光华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四川大学、成华大学、川康农工学院、四川省会计专科学校等院校教授、以及光华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副校长等重要职务。李端生男,1957年6月生,山西原平人。教授。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会计学系。现任山西财经大学会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从事会计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在财务、会计、审计理论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先后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生产力研究》、《财务与会计》。《财贸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中国经济文库》、《中国跨世纪改革发展文献》、《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等。从教16年来,主编专业著作3部、合编、参编著作5部。共有3部著作、11篇论文分别获国内贸易部、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教委、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省社科联、山西省会计学会、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山西财经学院等单位的优秀科研成果奖。1996年主持完成了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山西电力建设资产管理问题研究”,提出的方案及建议被山西省计委、省电力局等部门采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中国中青年会计界、山西省会计界具有较大影响。李天民李天民,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中央财经大学退休教师,祖籍四川华阳,13岁就从军,随后前往日本留学,获得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先后在南京“中国日报”任总编辑,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任教。1949年,李天民随溃败的国民政府到台湾。后曾任台湾政大历史系教授,对国学颇有研究。伍中信是我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发起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作品被誉为“中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奠基之作”,“财权流”已成为我国财务学的主流观点。多次荣获中国会计学会和省部级奖励并积极参与我国会计界和省内的各项社会活动。由于其社会影响和贡献,《光明日报》于2000年11月“名师剪影”作了专题介绍;《湖南日报》2001年11月22日以“用青春写就华章”进行了报道,并转载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湖南大学校报也以“年轻即是财富”为题作了报道;湖南省委统战部《联合》杂志以“云帆高挂,中国第一位财务学博士后的人生追求”对伍中信作了详细报道。我国会计界权威刊物《财务与会计》于2000年推出的“迈向21世纪中国年轻会计、财务、审计学者第一方阵”中,伍中信是整个方阵30位会计学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潘序伦因兄弟辈中排行第四,故又名秩五,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杨端六对商务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并迅速实现扭亏转盈。郭沫若曾称赞他“在商务管着银柜子”,中国会计界称他为中国商业会计学的奠基人。

301 评论(9)

麦兜籹籹

杨纪琬 中国著名会计学家。上海松江人,1917年11月出生,卒于1999年2月6日。 1935年,杨纪琬考入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攻读中英庚款基金会的在职研究生。1939年起至1949年止,先后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东吴大学、之江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会计学助教、讲师、教授。 1949年调入财政部会计司工作,曾任会计司司长等职务。从1980年起杨纪琬教授主持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会计法》,并于八十年代初与阎达五教授一道提出并完善了会计管理论。会计管理论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成为八十年代会计工作转轨变型的主要理论依据。其代表作品为《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建设》。 杨纪琬在任其间,建议及推动恢复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所以是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1995年11月11日,杨纪琬教授从事会计工作60年庆祝会在北京举行。朱镕基副总理致电祝贺。 在逝世后,中国官方发表的《杨纪琬同志生平》中称他为“新中国会计界公认的一代名师”,为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建设、会计理论、会计教育和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而杰出的贡献。逝世后,其弟子等在2002年设立了杨纪琬奖学金。主要出版物《怎样阅读工业企业会计报表》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63年 《会计理论探索丛书》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经济大辞典: 会计巻》 与娄尔行合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年 《中国现代会计手册》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年 《成本管理大辞典》 与许毅、王振之合编 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1987年所培养会计学博士一览1、汪建熙 中国的股份经济及其会计问题、1990年2、陈毓圭 宏观财务与会计准则、1991年3、于晓雷 跨国公司与国际会计、1992年4、晏加源 资产估价、1993年5、张良武 中国企业集团论、1993年6、夏冬林 中、美、日、法四国会计比较、1994年7、向德伟 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1995年8、谢志华 货币商品经营论、1995年9、李玉环 会计运行机制、1996年、10、马贤明 对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1996年11、王林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中的有关财务问题、1996年12、陈建明 独立审计概论 1997年13、郜卓 负债会计论 1997年 14、李洪辉 现代公司资本结构论 1997年15、孟焰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1997年16、朱海林 金融工具会计研究、1999年、(也是王世定博士)17、刘海民 试论会计信息产品 2000年(也是王世定博士) 娄尔行 著名会计学家和教育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审计学会顾问,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名誉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娄尔行教授。中国大陆第一批四个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之一(另三人为杨纪琬、葛家澍、余绪缨) 生于1915年7月15日,祖籍浙江绍兴,因病于2000年5月28日上午9时10分不幸逝世,享年85岁。1937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同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深造。1939年毕业,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MBA)。学成回国后。他立志报效祖国。1939年至1949年先后在国立上海商学院。私立光华大学。国立临时大学任讲帅、副教授和教授。1950年起先后在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后改为上海财经大学)任教授,担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主任、名誉系主任。娄尔行教授是我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学家之一,是新会计学科体系的主要创始人,为排动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会计界享有很高声誉。他先后担任过上海市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及顾问、中国成本研究会顾问、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财政部会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成员,还受聘担任江西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和顾问。 60多年来,娄尔行教授长期坚守在教学岗位,撰写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教材。1950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成本会计学》,50年代中期主编出版了《工业会计学》。1984年主编出版《资本主义企业财务会计》,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向国内会计界介绍了西方会计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对我国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年还主编出版了《基础会计》,在书中对我国以往受苏联影响的传统会计原理和教材体系作出了重大改革。1987年,受国家审计署委托,总结几十年来审计学研究成果,主编出版《审计学概论》,该书荣列1988年度十大中文畅销书之一。这些教材甫一问世,就为众多高等院校采用,并获得财政部、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多项荣誉。 娄尔行教授积极倡导和参与会计教学改革。1981年起,针对当时我国会计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过窄的现状,他提出了‘扩大知识面,培养广博而专精的人才”的指导思想,重新设置会计课程体系。在他的领导下, 1987年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被评为全国财税系统先进集体,1988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确定为个全国重点学科点。1992年,他以77岁的高龄,带领会计学系教师开展第二轮教学改革,教改成以排列财政部和原国家教委的高度肯定,并在财经高等院校中推广。他多次被评为教育系统的市级和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娄尔行教授毕生从事会计学研究工作,著述宏富、见解精深。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论文,推动了我国的会计改革和会计教育改革。198O年,他率先组团与美国学者开展中美比较会计研究。1987年,他率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部分教师与美国学者合作出版了用英又撰写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与审计》,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会计和审计历史、现状及制度的英文版学术著作,成为国际会计界了解中国会计的一个窗口。他通过毕生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会计学术思想体系,集中体现在《会计审计理论探索》一书中。娄尔行教授一生致力于会计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倾其毕生的才智和。心血培养人才才。他一生育人无数,桃李遍天下。他积极奖掖后学,鼓励后来居上,扶持年轻人担任会计教学和科研的领导,带出了一批在会计界颇有影响的中青年会计学者。娄尔行教授一生致力于会计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倾其毕生的才智和。心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会计人才,上有人无数,桃李遍天下。他积极奖掖后学,鼓励后来居上,扶持年轻人担任会计教学和科研的领导,带出了一批在会计界颇有影响的中青年会计学者。所培养会计学博士一览1、汤云为 论重置成本会计、1987年2、张为国、会计目的与会计改革、1989年3、吴艳鹏 资产计量论、1990年4、周忠惠 论会计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992年5、陈信元 净权益会计理论探索、1994年6、孙铮 论证券市场管理中的会计规范、1995年7、张鸣 成本计量论、1995年8、章国富 论我国会计及其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1997年葛家澍 1921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1945年厦门大学会计系毕业,获商学士学位。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56年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在校内历任经济系副主任和经济学院院长。50年来,他致力于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达到了领先水平,在海外亦有重要影响。他先后受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的委托,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会计基础知识》(1982年改名为《会计学基穿�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会计学导论》、《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会计学》等,发表的专著有《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课题,由他主笔)、《通货膨胀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及他的个人论文集《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等8部。建国以来他在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100篇以上。此外,他和他的学生林志军博士合写的“Economic Reforms and Accounting Internat ionaliz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发表在美国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UDITING AND TAXATION第2卷(1993)上;他和学生林志军博士、刘峰博士三人还在日本西村明教授主编的《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计》一书中撰写了该书的第5章中国部分(1995年已出日本版)。由于他的学术成就,从1981年起,被聘任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经济学)评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成员,前后共十年。他是我国1981年第一批授予的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他培养了我国第一位经济学(会计学)博士(系整个经济学方向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第一位审计方向的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由他指导的、来自台湾的博士生在1996年获得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此外,他还是我国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联系人,指导了第一位进站做会计、审计研究工作的博士后。所培养会计学博士一览(2000年后待补)1、林志军 会计的假定、假设、原则、1985年2、李松玉 完全历史成本计算的通用模型、1987年3、李若山 论社会经济权责结构与审计、1989年4、曲晓辉、论物价变动会计、1989年5、魏明海 基本会计理论结构、1991年6、陈少华 公司财务报告目标内容与表达方式、1992年7、李瑞华 中日会计比较、1992年8、何凡 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1993年9、黄世忠 股份制改造、1993年10、陈玮 论稳健会计、1994年11、刘峰 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现金流动制、1994年12、庄世虹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比较、1994年13、陈箭深 金融创新及其会计问题研究、1994年14、方荣义 商誉会计论、1995年15、李少波 税务会计基本理论方法研究、1995年16、李建发 论具有中国特色政府会计与财务报表体系、1995年17、涂春永 海峡两岸财务会计——准则与理论研究、1995年18、邓传洲 试论财务会计的现值计量基础 1997年19、林斌 不确定性会计 1997年20、刘宗柳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研究 1997年21、陈光 现代商业银行外部审计研究 1998年22、桑士俊 论企业分部财务报告 1998年23、项有志 企业兼并与收购若干会计问题研究 1998年24、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1999年25、李翔华、试论市场经济下的会计信息系统、1999年26、任永平、中德财务会计比较研究、1999年27、范永武、试论会计准则及其变迁——主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进行的思考、1999年28、刘杰、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999年29.卢联生 两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与法律责任之研究 2000年30.吕胜光 国有企业新上市问题实证研究 2000年31.胡振超 论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 2000年32.刘玉廷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财务会计研究 2000年 余绪缨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管理会计学科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顾问,国际权威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编辑政策部成员,原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福建省常委、民盟厦门市主委,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讣告语) 余先生,1922年8月出生于江西靖安,逝世于2007年9月23日上午7时。194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校客座(兼职)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权威性会计刊物《会计国际学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编辑政策部成员(该部由从世界多国选聘的5名著名学者组成);中国会计学会顾问;财政部人才中心高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美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学会和加拿大学术会计学会会员。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级经济师评委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大学会计与企业管理系主任、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等职务。 1945年余先生毕业并受聘于母校厦门大学任教,从此开始了一生从事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漫长学术生涯。岁月流逝,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余先生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领域:会计基础理论、成本、管理会计、企业理财、管理学 ●基本观点: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包括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和国际管理会计 ●代表作品:《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企业理财学》、《管理会计学》所培养会计学博士一览(2000年后待补)1、孙宝厚 会计系统论、1987年、2、陈国钢 论代理人说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988年3、陈双人 管理会计与控制、1989年4、黄礼忠 论国际管理会计信息与控制系统、1991年5、卢焕立 论行为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意义、1991年6、熊楚熊 增值会计学研究、1992年7、于文强 论国际管理会计、1992年、8、于增彪 行为会计基础研究、1993年9、毛付根 企业理财基本理论研究、1994年10、胡玉明 论资本成本会计、1995年11、怯来发 现代公司理财与财务风险研究、1995年12、陈胜群 现代成本管理论、1996年13、骆德明 以作业管理为基础的新管理体系研究、1996年14、孙航 战略管理会计、1996年15、傅元略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 1997年16、林勇峰 现金流动制会计研究 1997年17、王大洋 An Extract of Potential Implemen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China Companies 1997年 18、张金良 企业兼并理论研究 1997年19.胡奕明 金融工具创新若干问题研究 1998年20.沈艺峰 资本结构理论史 1998年21.庄昆明 管理控制 1998年22、林涛、股票首次公开发行问题研究、1999年23、李常青、股利政策理论综合性评述与股利信号实证研究、1999年24、高培业、企业失败判别理论与实证研究、1999年25、xiao-li、lin、options、in、corporate、finance、and、internet(e-options)26、陈志升、企业创新战略问题研究、1999年27.贺颖奇 管理控制会计中长期激励理论研究——现代契约理论的一种解说28.聂桢 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2000年29.丁鹏 可转换公司债券若干问题研究 2000年

273 评论(13)

kanyuan820

第一部会计核算行政规章 1950 年 3 月 3 日,政务院公布《中央金库条例》,这是新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颁行的第一部行政规章。条例规定:设立中央金库,各级金库均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一切国家财政收入均由经收机关按照规定期限全额交纳同级金库,除特别有规定者外,不得坐支及自行保管;金库款的支配权属于财政部,各级金库间存款的运解调度权属于中央总金库。 3 月 25 日,财政部制订了《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草案)》并通知试行。《细则》对收解款项手续,支拨款手续,会计科目,账簿,报告制度,往来项目的处理等作了详细规定。 1952 年 12 月 22 日,财政部正式发出《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对款项入库报解处理程序、库存收发手续等作了详细规定。 第一部统一会计制度 1950 年 3 月 9 日,中财委发布《关于草拟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训令》,指出现在各企业会计制度十分混乱,要求财政部设置专门机构统一审查。 4 月 25 日,财政部根据训令的要求成立了会计制度审议委员会。一个月后,重工业部首先拟定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结构统一会计制度》,并于 7 月 1 日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会计制度。尔后又有铁道部,邮电部,贸易部,卫生部,人民银行,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以及出版总署等共计拟定了 22 个会计制度草案。统一会计制度的发布执行有效地规范了各类企业的会计行为,在会计核算方面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从而为 1953 年我国国民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以及步入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创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以后会计制度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次清产核资登记 1951 年 6 月 1 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财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规定全国国营企业的资产和资金重新清理登记。经两年工作,查清固定资产原值 223.6 亿元,净值 158.9 亿元,流动资金 15 亿元。 第一次实施复式记账法 1964 年,我国首创并试点推行增减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一种。会计核算中,用“增”、“减”为记账符号,来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增减变动。采用这种记账方法,要把全部账户固定地划分为两类: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根据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凡一项经济业务只引起资产类账户或权益类账户内部变动时,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的资产类账户分别记增加和减少,即“同类账户,有增有减”。凡一项经济业务同时引起资产类账户和权益账户的增减变动时,在有关的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中都记增加或减少,既“异类账户,同增同减”。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后期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 第一部会计法 1985 年 1 月 21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会计法。 1981 年 6 月,财政部发出通知,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起草小组。 1982 年 8 月 7 日至 16 日中国会计学会在四川乐山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讨论稿)进行了讨论, 1983 年 2 月 24 日,财政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上报国务院审议,经过两年多的酝酿、讨论和反复修改,于 1985 年 1 月 2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共六章三十一条,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从此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1993 年 12 月 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局部修订。 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随着近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日益兴起,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就自然地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琼民源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于 1997 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规范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这一准则的发布拉开了以后一系列具体准则相继出台的序幕。 会计管理 第一个国家最高会计管理机构 1949 年 12 月 12 日,中央人民政府在财政部设立了会计制度处; 1950 年 9 月将该处改设为会计制度司,由该机构承担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制度的任务。由此第一次建立起我国国家最高会计管理机构。 第一次规定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制度 在修订 1963 年《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的基础上,国务院于 1978 年 9 月 12 日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该条例第一次规定了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制度。 第一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992 年3月21日,国家财政部、人事部联合颁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试制度,并于当年 11 月首次组织了全国的统一考试。 152 万会计人员参加了该次考试。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规定以考试来决定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 会计出版物 第一本全国性月刊 《新会计》是我国第一本全国性的会计月刊,由会计名家杨纪琬创建并担任主编, 1951 年 1 月创刊。财政部副部长王绍鏊为月刊题写刊名。中国人民大学邢宗江、黄寿宸两位同志在《新会计》月刊创刊号上发表《怎样建立新中国会计理论基础》一文,认为会计是监督和管理物质生产过程的方法并同时提出了会计具有阶级性的观点。从第三期开始,《新会计》系统介绍了苏联的会计知识,该期译载了苏联财政干部教育局审订的教科书《苏联会计学教程》。以后各期陆续发表了关于当时会计学界最新动向的文章。该刊“发刊词”提出的办刊方向是:苏联会计经验介绍,政府会计法规传达,为编著会计教材做准备,展开会计专门问题的研讨,给大众会计学习以辅导,对实际会计疑难问题作详细解答等。 第一部会计史稿 我国第一部会计史稿是郭道扬教授编撰的《中国会计史稿》( 1982 年 11 月 8 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郭道扬,中南财经大学教授。 1994 年被批准为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副会长、湖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国际会计师学家协会学术委员、美国《会计咨询》杂志编委。《中国会计史稿》分上中下三册,八十三万余言,考察了中国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会计学发展情况,内容翔实全面,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填补空白的专著。该书多次参加国际书展, 1995 年被评为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第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专著 1983 年 10 月 30 日,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成本管理手册》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专著。该书由中国成本研究会组织国内成本管理方面的专家,经过两年的紧张工作编写而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许毅担任主编,杨纪琬、王振之任副主编。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成本管理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 第一部会计理论文献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是由中国会计学会提议,著名会计学专家主持摘编, 2002 年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会计理论文献,它填补了我国会计理论专著的空白。这本书从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特殊业务会计与会计创新等六个领域进行了汇集摘编,囊括了会计理论的各项基本内容;各卷卷末均按时间顺序将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列入索引。为便于读者查阅,作者还将书籍和文章分开列示。作为会计研究资料,其收录材料之广泛、选材之精湛、条理之清晰、思想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会计理论界对这部文献的评价是:它的出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对我国会计研究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家财会领域的专业报纸:《财会时报》 《财会时报》由财务会计工作的领路人 CFO 的全国性组织———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指导创办。该报创刊于 2003 年 2 月,是国内平面媒体中第一份面向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类报纸。《财会时报》立足于财务会计专业领域,密切关注国内外业内最新动态、重大事件和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提供新闻和相关背景的综合分析报道,发布最新政策法规,并将以专刊形势刊出会计职称考试和 CPA 资格考试的常年性辅导等。《财会时报》以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探讨并寻求个性化的财务现代化解决方案。它力求倡导一种客观、真实、健康的财会文化,确立自身作为一家专业媒体的公信力。该报自发行以来,受到读者及业内的广泛好评。 会计组织 第一个会计学会 上海会计学会是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于改革开放后一手创建的。 1924 年潘序伦从美国学成归国后,任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主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和教授等职,并于 1927 年创办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改革开放后,潘序伦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现为上海会计界的重要组织,很多会计名家都是上海会计学会理事。 会计教育 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 著名会计师潘序伦 20 年代在上海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 1928 年,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潘序伦,从实践中深深感到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创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潘序伦先生同时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准则。该学校的建立对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7 年,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为潘序伦先生塑造了我国第一尊会计学者的铜像。 第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前身是会计系,最初设立于 1952 年, 1981 年恢复系级建制, 1995 年 12 月经财政部批准更为现名,成为全国第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该学院于 1981 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 年起设立博士点。 第一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 2000 年 9 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入选第二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之一(另一为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该研究院的主要优势是:一、会计学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研究成果显著;二、研究队伍实力较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三、与实际部门关系密切,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图书资料和硬件设施好。 会计界盛会 第一次全国财务管理和会计会议 1951 年 11 月 1 日至 24 日,财政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会议针对当时中国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责不清的现状,在会计方面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修订了各种国营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以适应贯彻经济核算制的要求。其中包括,国营企业编送决算报告暂行办法草案,国营企业统一报表格式及说明草案,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说明草案,国营企业提缴利润会计处理暂行办法草案,国营企业提缴折旧基金会计处理暂行办法草案;二、会计主管人员职务权利责任暂行条例草案;三、会计,统计,计划的联系和分工问题。这次会议对当时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办法。 第一次会计学术理论界的盛会 1979 年 12 月 26 日至 1980 年 1 月 6 日,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这是我国建国以来会计学术理论界的第一次盛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国学术界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概念,与会代表对会计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一、会计学的科学属性和会计职能问题;二、会计管理和经济效果、经济核算制的关系;三、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问题;四、关于建立我国会计体系的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国会计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学会领导成员,王丙乾任会长,段云为名誉会长,赵全熔、潘序伦为顾问。大会同时决定创办我国第一本会计理论研究刊物《会计研究》( 1980 年 3 月 31 日创刊)。 注册会计师 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由上海市财政局批准,于 1981 年 1 月成立的,其创建人原为中国会计界泰斗潘序伦先生。此系建国以来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1998 年底,按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要求,该所正式改制更名为“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第一个注册会计师协会 1988 年 11 月 15 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北京成立。其时杨纪琬任会长,顾树桢任副会长;谢明为名誉会长,李文杰、娄而行、顾福估为顾问。 第一个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1991 年 12 月 7 日,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的主持下,举行了全国首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第一批中外合资的会计师事务所 1992 年 7 月,经财政部批准,安达信华强、毕马威华振、安永华明等三家中外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 会计“人物”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 王光远, 1962 年出生于河北邯郸, 1983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石家庄经济学院), 1987 年和 1993 年在中南财经大学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3 年 8 月被录取为我国首批文科博士后研究学者,并成为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王光远现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会计系主任、福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集美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 林志军, 1986 年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获得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专家葛家澍教授。林志军现为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香港国际会计学会理事会副主席。 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 曲晓辉, 1989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并获会计学博士学位。她现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及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会计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 第一位审计学博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若山教授,于 1989 年获得审计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审计学博士。李若山教授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出版专项教材等 15 本。除会计及审计理论之外,李若山还对上市公司的案例及证券与法律关系有独到见解,被公认为案例研究专家。 第一位获得 CIA 全球状元的华人 李艳华女士在 2001 年国际 CIA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中以全球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荣获 William Smith 奖的最高奖项——金奖,成为自 1974 年 CIA 开考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李艳华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曾在国家审计署工作十二年,其间参加和组织实施了多个国家级的大型审计项目。 1996 年她加盟泰康人寿后,先后担任财务部总经理和稽核总监,参与了泰康人寿一系列国际化经营活动和重大项目,如业界首家申请信用评级等。在聘请国际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公司进行三年审计、聘请德勤会计公司为公司做整体评估、完成海外募股等一系列规范化、与国际接轨的项目运作过程中,李艳华熟悉掌握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尤其是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能。自大学毕业以后,李艳华一直工作在审计领域,从政府审计到内部审计,无论在实践抑或理论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李艳华作为北京代表团中唯一一位来自金融保险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第一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 ACCA 会长黄敬安 在 2003 年 5 月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简称 ACCA) 理事会年会上,生于香港的华人黄敬安先生当选为 ACCA 全球会长。他是自 1904 年 ACCA 成立以来的首位非欧洲籍会长,也是首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他将于今年 11 月起领导 ACCA 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 黄敬安于 1974 年修读香港理工学院会计高级文凭课程,毕业后赴英国修读工商管理硕士, 1979 年回香港加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并于 1993 年成为合伙人。 其 他 第一尊会计学者纪念铜像 1987 年,在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中国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潘序伦先生的铜像在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落成。潘序伦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他出身书香门第, 1921 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哈佛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及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学成回国。 1927 年在上海创办“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1941 年秋与生活书店合作,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专门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和印制发行会计账册报表。后发起成立了上海会计学会和新中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1985 年冬因病去世。 第一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 1989 年 4 月,中国会计学会和华人世界社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大赛持续一年多时间,参赛人员 260 多万,对于普及和宣传会计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个会计领域奖学金 2002 年 2 月 10 日,中国会计领域的第一个奖学金——“杨纪琬奖学金”在北京设立。杨纪琬教授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会计法制、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改革以及中外会计交流和会计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28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