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5

linalingxj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知识怎么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咂咂咂1

已采纳

如何快速入门使用会计知识?——没有特殊的捷径想学习会计,看考会计初级职称的考试教材。再看考会计中级职称的教材。很系统,很全面,很清楚,其他教材容易误导你。会计知识更新很快,只有职称考试的教材才能跟上变化。干会计需要有会计证,考会计证有专门的教材,也可以看看,财政局会计科有卖。不过知识太浅了。为考证而学,实用价值不大。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来,然后逐一琢磨,理解。背熟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参照有关分录,尽量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多参加审计、查帐之类的工作,向别人学习经验。多看会计、财务、税务方面的杂志、报纸,学习案例和技巧多看书,多问,多用脑,拓宽经济类知识面,了解会计分录中的业务内容和流程。记住记帐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注意会计科目分类: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表增加,贷方表减少。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的借方表减少,贷方表增加。报表方面和试算平衡方面注意平衡算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要勤,多学、多问、多练。1)首先从会计科目入手,背熟科目核算内容,2)学习记账规则和记帐流程,学习会计制度,学习基础知识,3)多练,多积累实际经验4)及时了解各种财税政策,拓宽知识面5)注意灵活运用,逐步做到精准核算,合理避税。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分为三科,分别是《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与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各科试卷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与实务》为笔试,《初级会计电算化》为上机考试。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设《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设《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

会计知识怎么用

186 评论(15)

真南真北

会计的基本常识:1、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2、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3、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一是会计的反应职能,包括记账、算账、报账三个方面。二是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1、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2、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3、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4、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254 评论(15)

茜茜Julie

会计学这个专业确实是很火,包括会计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这种专业都是比较火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将来当会计,管钱,跟做别的工作就有点不太一样,这个会很好。因为大家现在对于资讯越来越了解了,有一类企业叫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很多家长和考生就跟我说,张老师我将来想让我的孩子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不是挣得比较多?我跟大家说实话,确实是四大挣的稍微多一些,很多家长和考生就对专业趋之若鹜,我们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一类专业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把会计学单独拿出来讲:首先来看一下会计学的学科划分,会计学实际跟财务管理,审计学都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一级学科下面的专业,一共有 16 个,大家看到今年又加了一个专业叫做创业管理。为什么我要把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这三个专业要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因为你会发现在同一个学校录取的时候,这三个专业的分,普遍要比其他专业稍微高一些。几乎所有的大学,会计学跟文化产业管理、物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分明显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要把这三个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单独拿出来说一下,这也是我们今天来开设这节课的一个原因,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会计学。作者:张雪峰老师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78 评论(15)

静静的娇儿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11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