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豆是我
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会计信息提供者诚实守信;二是监管者严格执法。在现 实情况下,主要应当加强会计监管,尤其要加强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毕业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基本状况进行介绍,并且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管
一、所属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数量、规模以及分布情况等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从所属企业的资产规模上看,小型企业占据绝大多数,从企业的数量上来看,不同类型的企业加之在一起,可以达到500余家。另外,这些企业涉及到各行各业,种类繁多。因此,这些状况都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
(二)收入少、效益差、保值增值的能力较低
在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存在着零收入的企业,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亏损现象。另外,有300多家企业明显没有投资收益,而且保值增值效率较低。整体来说,所属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差,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对于所属企业单位来说
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决策机制不健全,而且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考核。在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主要以股东监管或者是行政主管的形式。因此,这种情况就会形成企业管理政企不分或者是事企不分的现象。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自主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进行错误的指导就会使得决策过长或者是无法紧跟市场的步伐。尤其在近几年,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就会给所属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冲击。
(四)管理方式和监管力度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增强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近几年也逐渐采取了企业管理的模式,但是,对于投资管理水平就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总会出现盲目投资或者是随意投资的现象,因此,在对外投资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或者是投资的数量无法显示在账面上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企业经营的监督力度不够,管理方式不合理或者是对经营风险没有提高重视。
二、对所属单位进行监管的措施和建议
(一)要打牢管理基础
重视企业的产权问题。根据国家以及地方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在对企业进行监管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其中包括对企业账务进行清理以及进行产权登记等等。这样才能做好企业的改革工作,有助于管理体制的建立,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能力,提高运行效率。
(二)破解改革难点
分类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对所属企业的规范工作,要按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以及企业改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相关政策,通过调整优化、整顿规范、合并、撤销等各种形式的改革,理顺举办单位与所属企业的产权关系,推动所属企业进入市场。
(三)抓住改革关键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必须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使所属企业真正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四)激发改革活力
着力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所属企业的改革、规范工作,要妥善处理好国家、部门、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五)创新监管机制
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将传统的监管手段向信息化方式转变。强化基础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制度化、规范化,使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和监督财务体系紧密结合。改进监督方式,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基本状况进行介绍,并且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可见,对于所属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重视,才能保证所属企业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黄世忠,杜兴强,张胜芳会计研究2002-12-15
2、关于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姚海鑫,尹波,李正会计研究2003-05-15
摘要:总而言之,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不断深入完善的市场机制下,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会计监管的要求,会计监管是单位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决定会计工作的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会计监管;措施;行政单位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主体缺乏配合
《会计法》内容中有明确规定,赋予财政、审计、税务等多个部门都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指导的权利,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因为各部门的监督审查的重点和内容的差异,出现检查标准不能统一以及功能交叉混合的现象。其次,各部门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网络信息监管系统,造成社会资源以及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这主要管理力度不够,管理上较为分散,多部门监督检查体制的权责不明,导致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横向沟通,信息无法快速的在各部门间传递,出现信息堵塞,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财政部门为改进会计监管水平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其优势在于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的权利有所加强,财政统一由会计人员统一管理,监管更加直接。但会计委派工作设计到组织、编制、业务、人事和纪检等多个部门,在现行的制度下,财政部门与这些部门仍然存在很多不协调和不配套之处,监管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会计人员积极性不高
财政部门在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后,使工作人员摆脱了原有的直接依附关系,也加强了单位会计监管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独立执行监督职权,但是监督检查的程序和内容过于单一,只是负责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以及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的工作,但是被委派的单位是一个定期轮换的工作环境,缺乏固定性,对单位的基本认识不够,加上委派会计是监督单位领导的,工作的特殊性极易在单位中被孤立和排挤,特别是有些会计人员在原单位有晋升的可能性,但被委派会计后的晋升机会较小,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审计管理体制的建设
我国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名义上打着双重管理的名号,其实本质上只是属于地化管理,在这种传统、不科学的管理模式下,很难确保政府审计部门能够摆脱行政部门的干扰,实行客观公平、独立严格的执法制度,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效益性。想要改革这种政府审计归属地化管理的体制,必须使各级审计机关应该直接隶属于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才能使审计部门摆脱地方管理的束缚,把审计工作的监督权和审查权真正的抓在手上,实行独立、客观公正地执行审计职权,严格的查处审计问题,清除腐败温床净化审计环境,同时为了维护经济秩序还应该向有关部门提供经济案件的有效线索,这样才能成为真正具有权威性的经济监督部门,有效的实现各项改革措施的宏观调控目标,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
(二)加强会计监管的法制化建设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业日益频繁,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受利益驱使经常出现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而且很多济活动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规范,出台的会计法律法规也不适用与现实要求,导致单位会计监管力度并没有增强呈现逐渐弱化趋势,会计监管的约束机制滞后。因此,加强行政事业会计单位的监管,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管法制环境,要求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管主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财政部门应该综合各种手段,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给予严厉处罚,依法处理。其他行政监管主体也应严格执法,及时反馈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的深层次问题,真正将会计监管置于完善的法制环境中。
(三)加强对会计监管的内部控制
虽然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很多单位建立了相应的内部监管制度,但是由于单位对内部监管的意识不强,会计人员也并没有将制度中的明细职责认真落实,造成内部管理长期分散、失控的现象,由于行政事业支出是一种消费性支出,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首先必须加强对会计监管的认识,做好内部监管工作,单位负责人应该充分意识到内部监管的重要性,明确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有关人员职责的相互统一,相互制约,完善对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内容和执行程序,坚持财产清查制度,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组织程序以及清查期限。其次应该设置独立的内部审查机构,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下,充分发挥内部监管作用。
总而言之,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不断深入完善的市场机制下,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会计监管的要求,会计监管是单位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决定会计工作的质量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对加强会计监管水平的建设,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会计监管部门的作用,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会计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论会计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陈国辉,李长群会计研究2000-08-30
紫色的花瓶
引言:所谓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营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能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而审计一直以来被人们所认为是从会计中派生出来的,说它的本质还是和会计有关,实际上,会计和审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在某种活动上又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在某些方面关联性很大,但是随着审计在近年来的发展,两者的区别也越来越突出了。一、会计监管与审计的共同点(一)都有监督职能会计监管与审计同样具有监督职能,都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进行监督的一项经营管理项目,不仅要反映出已经发生了的经济活动,而且还有监督这些经济活动是否满足会计制度和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是否属于非法行为等等,这些企业同时也要受到审计机构的监督,因为审计同样具有经济监督职能,这种职能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有的企业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下属的经济实体也比较多,所以由于管理的需要,审计也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能,同时这种职能也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审计监督是会计监管的再监督,它们都需要及时的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以此来看,会计监管和审计都是具有监督职能的管理项目。(二)都有监督作用审计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经济的责任上,它与会计监管中的监督具有共同的目的,都是要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各个组织以及企业的腐败问题,从而促进领导部门的廉洁奉公意识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会计监管和审计在很大程度上还担负着揭露问题和发现线索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他们的监督作用是纪检监督部门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它的主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所获取的信息上,可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企业监督管理者的有效依据。(三)都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监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经济状况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维护的一项管理活动,会计监管主要是负责对企业内部财政问题进行监督与管理,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它对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监管工作室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所以说会计监管的管理工作需要科学性、严密性以及规范性,企业的经济活动才能够顺利的展开;对于审计工作来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经济的管理活动,主要是针对被审计的相关企业和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的合法性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工作,通过这种管理活动可以及时的了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患,检查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措施是否到位,也能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失和不当之处,从客观的角度上帮助企业完成基础性的管理活动。二、会计监管与审计的不同点(一)性质不同两者的性质不同,会计监管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经营和管理,主要是对其生产的过程进行监督;审计是出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也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是对国家、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和财务收支以及其他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具有一定的外在性和独立性。(二)监督范围不同会计监管与审计都有监督的职能,不同之处在于会计监管中监督的主要对象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它监督的范围覆盖在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中,一般包括对资金的监督使用,以确保资金流动的畅通与合理,对商品成本的流通费用进行监督,争取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监督收益和利润,进一步促进企业完成或超额完成拟定的收益和利润目标,以及监督企业资金的流入与流出,监督企业完成国家预算的情况,监督企业对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以便提高企业守法的自觉性;而审计不同,审计的基本职能就是监督,它的主要监督对象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动,由于会计资料是审计有效进行的大前提,而会计活动又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说会计活动本身也是审计监督的对象,出于审计监督的范围之内,总的来说就是会计监管中的监督范围与审计的监督范围是大不相同的。 (三)职能不同会计监管与审计的不同点还体现在职能上,会计监管中的会计监督是一种进行自我监督的行为,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活动的本身,进而对企业进行检查或者查账,但是只是对企业的账目进行检查,只是各个企业财务部门的一个附带职能,它的职能主要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而这些也要受到范围的限制;而审计不同,它既包括对企业进行检查或者查账,又包括对计算行为和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和核查,也就是有审计稽核计算的意思,它具有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的专门的检查职能,其职能是证实财政和财务收支程序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当然审计也有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的职能,但是它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一个手段,并不是唯一。三、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以认清会计监督与审计的本质为基础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正确的处理好会计监管与审计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二者各自的本质。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为发展点来看,会计监管和审计都是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变化后留下的东西,也都是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在性质上各自独立,在执行上相互关联的关系。因为会计监管在反映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时候只能反映那些以货币为计算单位的经济活动,多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审计发挥作用,审计的出现,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是有益的,审计可以纠正企业经济活动的错误,补充和完善会计监管在这方面的不足,从而保证企业顺利稳定的发展下去。(二)明确会计监督与审计各自的职权,避免混淆会计监督与审计有着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企业的财经法纪,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只过审计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廉政建设,防止贪污腐败,徇私舞弊。会计监管只是审计的一个基础环节,但是人们一般认为会计监管和审计具有相同的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多种便捷有效的宣传方式,对会计监管和审计的职权范围做出明确的定位。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扩大审计在群众心中的地位,提高人们对审计监督职能的认识,明确它们的职权关系,进而的逐步发展审计工作,防止混淆二者职权的现状再次的发生。(三)要正视会计监管与审计的联系和不同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把会计监管和审计的发展理解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二者的不同,才不至于将二者混淆,不至于在二者的根本认识上觉得混乱。根据两者的联系和不同点建立新型的关系模式,使二者相辅相成。总的来说就是要明确在我国会计制度与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壮大的重大前提下,真正的实现会计监管与审计的密切配合与协调工作,从而有效的对企业进行双重监督和规范,进一步整顿经济活动的秩序,提高监督的质量。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