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329256550
浅谈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从四方面对会计的基础工作,队伍建设,企事业《会计法》《税法》的执行程度以及会计人员合法的权益保障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虽然只反映的社会存在的个别现象,但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会计 基础 执行 保障 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引起了同煤集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组织,正确引导,一如继往的组织集团公司上下全体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学习。作为一名年轻的会计人员,在学习《会计法》的过程中结合个人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现象感悟颇深,获益匪浅。现就自己的理解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会计的基础工作还需加强。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和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为此,国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会计人员自身业务技能及理论水平。可是一些单位对基础工作不够重视,出现诸如账目混乱,手续不清,信息失真,监督不力等一些现象,至使这一环节薄弱,造成了会计工作不同程度的削弱、滑坡,甚至混乱使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主要还是会计工作监管的力度小及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低。因此我认为要改变目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状况,巩固会计改革成果,建立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必须从会计基础工作着手,做到依法汇账、算账、报账。也只有这样,才能堵塞漏洞,加强管理,真正实现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可靠性、真实性、合法性。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我国历来重视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也发布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并于1992年始,每年进行会计资格考试,从而开辟了一条客观评价会计人才的有效途经。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会计人员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会计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少数会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都比较低,有的会计人员对业务一知半解,只是每月机械地汇帐,不能正确、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造成决策失误,甚至失职、渎职,给国家和集体资产造成重大损失。有的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则,不敢使用有效监督,而且为违法乱纪大开方便之门,同流合污,侵吞国家和集体资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会计人员的业务和政治素质亟待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亟待提高!
三、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加大税收征管力度。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支撑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虽然我国对税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健全了比较完善的税收制度及税收征管体系,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掺杂了许多人为的不利因素。对于某些一般纳税人及小规模纳税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肆意逃税、漏税。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个体户私自注册“皮包公司”,空开增值税票的违法现象。虽然国家税务稽查机关对此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可是屡禁不止。这些现象为什么会时常出现呢?这和企业的《会计法》的执行程度以及税务部门的个别办事人员的素质密不可分。当前我党全面进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这对加强我党执政能力以及提高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水平意义深远。这无疑给我们社会各行各业的行业规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企业的领导应认清形势,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先进性教育纲要,正视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改变领导工作作风,积极推广和学习《会计法》、《税法》,并使之互相鞭策,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迈上新台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当前,国家《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对会计人员采取的'保护措施,会计人员的职权是法律赋予的。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责任,也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利。就是说,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一切侵犯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可是某些地区的领导干部无视国家对会计人员的保护措施,在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时经常刁难、阻挠、甚至打击报复。打击报复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利用种种借口将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调离会计工作岗位;有的对会计人员人身攻击等等。遭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也只能忍气吞声。
以上这些说明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即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着对《会计法》认识不够,因此造成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在这方面我提倡所有的会计人员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充分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杜绝不合法现象的蔓延。 以上四点是我对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表的个人观点。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整体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会计工作也将会不断更新、完善,造福于全国人民!
千针坊丶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故意会计信息失真大部分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有关。下面来看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当今,由于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在社会上显现出其重要性,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我国乃至世界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会计职业人员道德水平低下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渐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其主要表现为做假帐、报假帐、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某种目的要求财会人员篡改会计数据,造假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如在成本核算时,加大成本,对业务不如实反映,从而达到少报利润,少纳税的目的;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又虚报利润骗取银行贷款;向上级汇报成绩时,对帐面数字进行“技术处理”多报利润,夸大成绩。有些会计人员不仅自己不能遵章守纪,相反,却根据企业领导者授意或知法犯法,为经营者出歪点子,偷逃税收、转移国有资产。
(二)会计人员重职业操行不高
有的会计人员墨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思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三)会计外部环境弱化
在实际工作,经营者对会计工作还不够重视,没有把财务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财务人员在发挥职能作用时还存在不少的实际困难。有些领导在任用财务人员时,还是以听话、少管事、会做假帐为标准。为此会计工作的无所作为,仍停留在被动应付、被动做帐报帐,更谈不上发挥参谋助手、参与决策、加强管理的职能作用了。此外,会计规范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的气焰。
(四)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弱化
由于在现实管理体制中会计人员仍属单位领导和管理,导致了会计人员常常受到行政的干预,不能很好的.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弱化。在客观上,单位领导要求会计人员听话,能按他的意志行事,而不管政策规定,或想方设法钻政策空子;其他人员对会计监督不理解,认为是卡他们,存在抵制情绪;在主观上,会计人员在行使会计监督时,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似乎理不直,气不壮,不能大胆执法。也有的会计人员不顾职业要求,过于听话,甚至喜欢做好人,监督不到位,不能坚决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更有甚者,会计人员为其他违法分子提供便利条件,有的甚至伙同他们共同进行违法违纪活动。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
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及潜在的会计从业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人员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是各级会计工作管理部门、会计职业管理机构、单位负责人和专业院校必须重视和做好的工作。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职业基本教育;(2)服务宗旨教育;(3)职业精神教育;(4)遵法守法教育。
(二)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职业操行
会计人员要在会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操作的创新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培养不怕吃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平凡细微的工作。会计人员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强化服务意识,要认识到管钱管帐是职责,参与管理是义务,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职能,为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会计人员要自尊、自爱、自信,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同时要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为,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应负有的职业义务,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三)净化会计外部环境,以法治假
会计工作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以消极的影响较多,杜绝这类影响的有效方法就是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尤其与法律、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步。当然更应该以法治假,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此外《会计法》还明确规定了对单位、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违反《会计法》行为的处罚办法,不仅要求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承担行使刑事责任,增加了经济处罚的内容,而且相应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有利于根据违法情节予以量刑,使法律责任落实到实处。严格的执行《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必将有效地控制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四)建立健全的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建立起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会计职业道德检查的目的在于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以遵循,也为进行奖惩提供依据。没有奖惩,检查就会流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威慑作用。奖惩机制包括奖励、褒扬和惩处、贬抑两个方面。总的来说,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有利于督促会计人员在行为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有关单位的积极参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自律等综合治理手段。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利用行政管理上的优势对会计职业道德实施必要的行政监管。将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同执法检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年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及会计人员评优表彰活动结合起来,并善于发现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对优秀会计工作者进行表彰,营造抑恶扬善的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1、爱岗敬业。 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 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3、廉洁自律。 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4、客观公正。 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5、坚持准则。 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6、提高技能。 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7、参与管理。 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8、强化服务。 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