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也是部长
小壮壮长大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新疆若羌县境内。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界,东达玉门关和阳关之间,南依阿尔金山,北抵库鲁塔格及北山。罗布泊地势低洼,是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聚水中心,曾经河流交织,纵横成网,总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的面积。这是指广义的罗布泊地区。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罗布泊地区由西南向东北、由高到低有三个湖盆,一是台特玛湖,二是喀拉库顺湖,三是罗布泊,三个湖盆间有水道相连。通常说的干涸的罗布泊指的就是罗布泊地区最北边、最低、最大的这个湖盆——罗布泊湖。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罗布泊湖水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1972年后彻底干涸。 人们对罗布泊的关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罗布泊不断变化的湖水面积;罗布泊引起国际范围内的学者对其是否是“游移湖”产生的争论;罗布泊在干涸后出现的“大耳朵”地貌。(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到的罗布泊湖盆形似人耳,有八道耳轮线,还有耳孔、耳垂。)在中国的史书中,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泑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第一次记载了罗布泊的来历,“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 。元代以后,罗布泊被称为罗布淖尔(淖尔为蒙古语,湖的意思) 罗布泊,三个字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神秘,而不是单单的地域名称。有一段文字对她的描绘非常贴切:“罗布泊其实是汇入多水湖之意,为内陆最大的移动咸水湖。大自然曾造就了5400平方公里湖面的罗布泊,在最近的百年间,湖水已干涸见底,如今,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湖泊干涸、河水断流、古堡沧桑,生命仿佛在这里嘎然停止。这难道就是当年唐玄奘西去取经的大道吗?这难道就是马可。波罗从威尼斯至古老东方经过的地方吗?当年丝绸路上的驼铃、楼兰古城的歌舞一切都已消失,只留下那不解之谜,让探险者冒生命之险去挖掘、去破解……” 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东部。是著名的灾难性的严酷环境奇观。 很久很久以前,罗布泊曾经有汪洋一碧的湖水,有新鲜跃动的生命,有世代生息的罗布人,丝绸之路在这里繁荣了几百年。而今,罗布泊是死亡之海,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失踪,旅行家余纯顺在这里遇难,漫漫黄沙吞没了文明与生命。1972年,罗布泊滴水无存。这个无涯的苦海,即使若干个世纪后漠风移来金灿灿的黄沙,也覆盖不住它脸颊上痛苦抽搐的皱褶。 近百年内,罗布泊因来水断绝,渐趋缩小,直至干涸。1921年,塔里木河在尉犁县改道涌入孔雀河,东注罗布泊洼地,形成了近代罗布泊。1930年至1931年,罗布泊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55公里,面积在3200平方公里,呈不规则椭圆形。1942年以后,孔雀河水径流减少,罗布泊湖体收缩。1952年,尉犁县拉伊河口英曼里一带筑起大坝,塔里木河入故道 东南注入台特马湖。至六十年代初期,塔里木河下游修筑水库,孔雀河上先后筑起多道堤坝,罗布泊断绝来水日趋干枯。1972年,卫星影像显示,罗布泊已成为广袤的干湖盆,在湖盆的边缘,各种结构的盐壳,形成白色的环条纹,其形关颇似人的耳轮,故据此称之“大耳朵”。 像白龙堆、龙城奇观一样,干涸的罗布泊也是一处奇观,但这是灾难性的奇观。对于每个来到罗布泊的人,都会平等地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恐怖,而镜头上闪过的每一张凄凉和蛮荒,都是人类自己导演出来的。在罗布泊的湖畔,人们可以捡到散落的玉石,五颜六色、天然浑成的精美石头,以及古人遗留下的铜簇、串珠……在湖滨,可以俯拾石器时代楼兰人遗留的磨盘、玉斧、刮削器、以及一只只吐诉古今幽情的螺壳。远眺湖盆地时隐时时现的蜃楼,人们遐想罗布泊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据勘测,罗布泊干涸的湖盆下,蕴藏着资源十分丰富的盐类,尤其是具有较高价值的钾盐,储量大,分布集中,具有工业开发价值。从大自然生态环境角度上看,罗布泊曾起到调节塔里木盆地东端干旱气候的作用,由于罗布泊的干涸,使湖区周边进一步沙化。 过去,在罗布泊周围,有大量的野生动物,野猪,羚羊、黄羊、野兔等,如今,除偶尔见到几只疲于逃亡的野骆驼之外,再没有任何动物和鸟类会光顾这个“死亡之海”。自罗布泊北端湖缘至南端湖岸线,实际步行纵穿距离为106公里;横穿罗布泊,实际里程为53公里。以1972年罗布泊干涸时间为界线,近26年间,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身徒步穿罗布泊获得成功。 罗布泊的诱惑和风险并存,后者的比例还要多些。穿越罗布泊首先考虑的是风险。四季之中,暑季是最危险的,最高温度可达42℃上,地表温度在75℃人在湖边,灼热的气浪令人窒息。冬季气温可骤降至零下27℃。最好的季节在春秋两季,但此时每隔三、五天会遇到4至7级漠风袭击。气温适宜,漠风较少的时间,是四月中旬和十月中旬。 走进罗布泊,不存在豪华旅游,在恶劣环境下,要使自己尽快地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吃、往、行走、包括一切,都得认真地学做。在罗布泊,任何人的随意性都会受到大自然的约束。颐指气使在那里没人理会,每个人都以平等的生命价值出现,这在罗布泊是一条生命原则,甚至可以扩延到每一种有生命的东西。人们在罗布泊将要接受心理、生理和意志的考验。 罗布泊是个谜,许多人渴望揭开这个谜。 罗布泊地区活动特别提示: 1、训练有素者穿越罗布泊需要3—5天。 2、千万不可单独行动,手上随时带一些矿泉水,一切都可以丢下,万万不能丢掉水。 3、著须宽松,不宜着紧身衣。穿长袜。鞋要适应,鞋底太软、太硬均不宜,最好着质地较好的旅游鞋。罩红色外衣,或红马夹,目标醒目。女士最好备纱巾、帽子。 4、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自备药品。此外,清凉油、人丹、眼药水随身携带。 5、电筒一只,备用电池、灯泡若干、透明红纸或红绸一块。口罩、透气性能较好的防风镜。可自备袖珍小罗盘一枚或其他定位指向设备。 6、摄像器材防沙装置。自备火柴、打火机、以备特殊之需。 7、具备在野外风宿露的体质并有长期训练经验,因为从启程的第一天开始,即支帐篷露宿严酷野外。
yellowmoon27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3、《生查子》【唐】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24、《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5、《菩萨蛮》【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26、《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悠悠lvying
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载:“青茶(即乌龙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铁观音因品质优异,香味独特,各地相互仿制,先后传遍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等部分绿茶区纷纷引进乌龙茶制作技术,进行“绿改乌”(即绿茶改制乌龙茶)。目前我国乌龙茶有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四大产区,以福建产制历史最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尤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闻名于海内外。近年来,与安溪茶山一山之隔、全国第二大铁观音生产基地的华安铁观音,也开始崭露头角。
sophialili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它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着迷一般的土地。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经田名》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亟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西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势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的罗布泊考察,其间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这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优质建造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