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6

晴天2030
首页 > 建造师 > 如何快速学习一级机电建造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上家装饰

已采纳
学习冰蚕建造师之前,可以先学习上一年的官方教材和对应的视频课程,为后续学习新课程做好铺垫和预习。 二建考试官方教材无论是对于老考生还是新考生,都是很重要的。新考生第一次报考二建,可能就是零基础的,那么这时候教材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教材是掌握二建考试知识点的来源。后面结合冰蚕建造师课程会有更好的效果。 而且通过官方教材,能了解一些关于二建考试科目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名词概念,等到学习冰蚕新课程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 冰蚕建造师课程中的冰蚕宝典也是非常实用的,在学习去年官方教材的时候,也可以用零碎的时间翻阅宝典,特别是对于其中重难点勾画的部分一定要注重,这些都是后续课程老师会着重讲解的过程。 一般备考职业类考试都是来个几轮的学习和复习,在学习新课程之前,不妨将官方教材作为第一轮的复习资料,相信不会让你失望的。

270 评论(9)

MIssMIss兔狗

一级建造师学习方法 一、三门公共课复习方法分三步:1)第一步: 在全网范围内搜寻往年或最好今年老师的课件,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从头到尾快速的用两天时间听完,两天内必须听完。听这一遍课的目的是快速的熟悉整门课程的框架,了解一些重点的题型和重点的内容,让头脑中有一些基本的概念。 2)第二步: 第二步有决定性的意义。找到各门课程近四到五年的真题,用两个晚上的时间,从头到尾狂背一气,把每个题的答案背出来,记不住的不要记,跳过去,经常出现的题目,不用刻意记,头脑中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用两个晚上时间把一门课程的近几年真题狂背一气,这样瞬间就能拿到40~50分的保底分数,在此基础上多挣20分就容易多了。命题的基本规则,最多考到书上200~300句话,翻开书本,头脑中要有一个基本概念,95%~98%的内容注定不会考的,背真题最保险了,每题考哪句话在书上做个记号,例如11年单选 22题,工作一步一步进行,每做完一道,在书上找到考点,带着问题找书。做一遍真题划一遍书,做五套真题相当于划了五遍书,(这时候自己就要想了我不过谁还能过),这就叫做请命题人划重点。嫌烦的话就直接背答案,先背答案,实在记不住的就翻书看书上怎么讲。做工作手脚要快,工作要一天一天做完,工作要快速做掉。第二步做完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对公共课来说就没有多少事情了。 3)第三步: 把书本从头到尾,老师特别强调没有考过的重点在认真的看一遍,找一些相关的习题认真练习一下。通过以上三步把公共课的复习完成。 二、实务案例的复习方法步骤: 1)第一步: 找往年最好今年口碑好的适合自己的老师的课件,坚持一口气用两个晚上快速听完,总共也就十个小时多一点。快速的把书的内容过一遍,考试的大致情况通过老师做一个了解。 2)第二步: 第二步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马上找到过去4~5年的实务真题,从11年开始 往前做,先做11年实务案例第一题第一问,考书上哪个地方把书上内容认认真真的看一遍。再开始自己答题,把答题要点在草纸上面列出。然后做第二小问,重复上一步骤,每一问都这样做,争取全部做出来。第一套卷子会做的相当的慢,可能要2~3个晚上,别着急,后面的会越做越快。这个工作不要花太多的时间,最好2天晚上务必完成。做好以后,每做完一道大题,就和标准答案进行比对,把答错、答偏、答漏的认认真真的抄一遍。通过这个过程掌握答题方法和命题的套路,把脑力劳动分解为低级的、重复的、有计划的、可持续的体力劳动。 怎么对得到的信息进行保存?对信息进行写保护。写保护有几种方式: 老师在课堂上不断重复的题 老师几年反复押的几个题目 真题里面经常考到的题目 3)在十~十五天里把五套实务真题案例抄完,觉得不够的可以找二级的真题再抄一下,坚决不碰模拟题。训练怎么分析问题,怎么去组织答题,怎么让答案符合阅卷老师思路、习惯。公共课要靠背,实务课案例靠抄题。

304 评论(15)

11月de蔷薇

、以系统性知识了解为基础,以知识考点为重点的复习方法;重点和全面兼顾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复习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99 评论(14)

梅干菜2012

一级建造师专业实务复习方法如下:第一轮:找个精讲视频课件学习,快速过一遍课件,不需要太多的理解,一建考试专业实务基本都是书上的内容,理解的东西很少,机电如果你都去理解估计半年都看不完一本书,而且你没法全部理解。在4月份完成。第二轮:冲刺阶段,找个冲刺视频课件把冲刺考点画到书上,这个阶段要多背,专业实务一定要多背。在5月初完成第三轮:模考阶段,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至少两套模拟题,看自己能得多少分,在5月中完成第四轮:押题阶段,这个阶段在考前一周,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再三强调一下,机电专业实务强烈建议你弄个押题,考前一周只背押题内容。

147 评论(14)

蛋的故事

看书肯定是需要的嘛。关键是看什么书,如果是零基础的小白呢,建议先看看上一年的官方教材,如果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伙伴,可以先学习冰蚕宝典的内容,还可以结合app题库进行学习。利用做题的机会,找一下自身的弱点在哪里,等到新课开始的时候可以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比自己再去看官方教材好很多,毕竟官方的东西,为了追求全面,搞的教材又厚又大,看起来就累,更别说还要去全部翻一遍了。所以说看不看教材,或者看什么教材,取决于你自己的基础和水平。非常高兴你能采纳我的回答,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追问,谢谢

224 评论(13)

金语佳诚

先说下备考时间备考时间尽量是6-7个月之间,并且,备考最后3个月时间一定要充足、集中。前面的三个月,你可以慢慢学习,先熟悉一下书本,能能记多少就记多少。这段时间你可以解决两本书,第一本管理,第二本经济,管理学好,知识点儿记得扎实那其他三本书会省不少时间。第四个月的时候,主学实务,用一个月的时间去精细的把实务看2-3遍,不是让你自己看书,是听老师讲课,划重点,然后记忆,最好能完成两遍的精细学习。这段时间,保持每天学习3-4个小时。学完后就剩两个月了,为了让自己不慌,可以用半个月时间学习一下法规,法规是纯记忆的,放到最后一个月内学习也行。这样总体学完以后剩下45天,这45天学习时间必须得集中,每天学习不能少于6个小时,因为这个时间,你会发现,之前学的管理和经济已经忘忘得差不多了,需要在学一遍,这时候需要半月内,快速把管理和经济记一遍,并且每天做一套真题。剩下30天的时间,用15天的时间记忆实务案例,默写,然后写历年真题案例,每天三道案例必须做。最后15时间,5天在熟悉一下管理和经济,5天记忆法规,最后五天还是学实务,掺杂着看公共课的押题和三页纸,实务每天都得看和做,保持自己做题的手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课件,课件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看书看得比较累,可以可以看一下视频缓解一下,交叉着学习也行这样就不会对备考产生一种厌倦感,有不懂的问题通过看视频也可以得到解答了。做题的时候一定千万不要忘记记做题,错题建议还是用笔记记一下比较好,不要看一眼就过去了,做题做总结,可以看出自己哪里不太懂,哪个方面的知识点掌握的比较薄弱。

212 评论(11)

dp73239085

时间紧迫,只能给出几个初步的建议:1、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你一个人在用新书,不是你一个人想吐。所以要稳住阵脚,坚定信心。永远不要害怕命题人,你不是在跟命题人竞争,而是在跟其他考生竞争:别人绝望时你不绝望,别人放弃时你不放弃;别人每天看书三小时,你看四小时;别人看的想吐时,你吐完了继续看,最后的好运一定属于你。别人都能做对的题,你决不能做错;大家都做错的题,也决不要求你做对。这就是考试。2、教材内容繁杂,不要逐字逐句的看,这样,人很容易被拖垮,信心一旦没了再树立很难。永远记得:教材中有命题价值的内容不会超过20%法规课程的核心是法条,法规考试是考核对法条的理解和应用,不是考谁背书背的好,是考理解力不是考记忆力。换谁去出题都一样。3、教材分为章、节、目(例如1Z301000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叫做“章”,1Z301010建设工程法律体系叫做“节”,1Z301011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叫做“目”)。法规考试总共100个题,而教材有8章、36节、158目,所以大多数的节应该出题在2~3题左右,部分特别重要的节(如合同制度)在5题以上。每一目最多一个题(特别重要的2个),很多目写的很多却注定不会考。你可以根据考试100的老师精编的VIP题库来看,按照章节考点编的,就明白了。考试是考选择题,任何一个看着难受的地方不看最多损失1~2分,不要紧张。要学会把书拆开看:(1)初期学习建议从案例入手,看起来会觉得轻松些,重点看最后面的分析依据。案例体现了教材作者的研究偏好,也很容易为命题人青睐。(2)先看旧的内容后看新增的内容,考试的竞争主要是靠旧的章节拿分,因为新增内容大家都不会,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换教材以后,新增内容第一次考,应该主要是考提纲挈领的东西,也会有意识的降低难度,不会考特别细致的规定,这一点要格外留意。(3)先挑自己喜欢看的,把这些章节看好,再看那些比较吃力的。而看着想吐的章节基本就不会考,因为你生理很正常:你吐别人也想吐,出题的人看着也想吐,写书的人想必当时也写的吐。(4)教材天翻地覆,但重要的内容写的再薄也仍旧重要,不重要的内容写的再厚也还是考1~2题。旧版教材中给大家讲过的各章节的分值分布对比仍然有效。5、不要因为换了教材就放弃真题的研究,真题是抚慰绝望心灵的最好的良药。每当你迷惘或空虚时,记得把真题拿出来做一做。真题做的次数越多,你就会和我一样,拥有压倒一切的自信。法规要重视下06、07二年的真题,包括二级06年的真题,具体原因不解释。祝大家好运。你们应该为自己在这个年龄还能挑战自己感到骄傲;你们的家人会感谢你们为家庭付出的不懈努力。

24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