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6

小梦不吃土
首页 > 建造师 > 胡成涛二级建造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健健康康。

已采纳
这个可多了去了。比解放军的将军总数还要多。抗战时就开始泛滥,大陆崩溃后就滥封无数了。 估计和现在的副省部级干部差不多

312 评论(9)

难般聊聊

消防工程师大部分人没有通过考试是粗心大意,还有一部分人基础没打好。一些考生就是从事消防工作的,所以感觉考试内容不算难,但是考点却很广泛,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消防工程师教材的内容,没有明显的重点,对于备考者来说,熟悉课本还是很重要的。消防工程师在公安部消防局,责任重大,不允许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公安部对于考生的技术素质,应用能力要求很高,通过与否与自己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消防通过率低并不是很难,是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学习就去考试,导致考不过。想拿到高分,最好是进行简化记忆,快速记忆,逻辑推理内容,就能拿到高分 。

305 评论(15)

老马4568

消防工程师作被称为史上通过率最低的注册资格类考试之一,其难度可想而知,虽然难度大,但这一本证书所带来的前景和市场潜力巨大,还是有很多学员都在不断努力在消防备考路上奋战,那为什么这个考试如此难呢,考试100的专业老师就来简单分析下原因:一、注册消防工程师注册在公安部消防局,责任重大,不允许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公安部对于考生的技术素质、应用能力要求更高,以保证消防执业质量;二、考试涉及到专业知识面广,化学、法规、建筑、给排水、暖通、电气、装修等等,知识点不仅多,而且命题组注重考查考生实际应用的能力,这不仅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记住知识点,并且还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去;三、根据分析命题组这两年的习惯,在考试重点不变的前提下,命题组非常喜欢考查一些规范中的特例,例如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但是有特例,就是当建筑面积不大于300㎡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考生如果复习时不仔细看规范注释就很容易忽略知识点导致失分。命题组的另一个习惯是对零界点数字的考查,例如Ⅱ类停车库和Ⅲ类停车库的分类标准是150辆,那么设计停车数量正好为150辆的时候究竟是划分为Ⅱ类停车库还是Ⅲ类停车库呢?此类题目极易出错,考查的就是我们对数据掌握的精准度;四、考试试题不会按照章节顺序进行考查,而是全部打乱的,并且命题组非常喜欢把较冷门、较容易被忽略的小知识点放在前面,以打击考生的自信心,很多考生考完技术实务后就对后面的考试失去了信心,甚至弃考;五、由于15年是首考并且通过率极低,导致消防工程师注册制度无法执行,只能暂缓消防单位的临时资质,16年为了提高通过率,命题组有意放宽了案例分析的难度,出人意料的设置了两道全是多选题的大题,这样考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写分析题,综合能力的难度与15年基本保持一致,技术实务则提高了难度,从这方面看应该是有意对2015年通过部分科目考试的考生降低难度,尤其是只有案例分析没通过的,而对于新参加考试的考生想一次性通过的难度还是不小的。

267 评论(9)

我是毛毛虫妈

软考考试的难易程度是相对的,主要看自己需要哪个证书。现在软考,一般大家都是考中级,或者是直接考高级。在众多科目中,中级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高级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这2个最热门,一年考2次,企业最认可。  软考证书还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在IT行业。证书是大家求职的敲门砖嘛。  当然,软考的科目比较多,如果要考的话,大家还是考中级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或高级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这2个企业最认可。其次,拿证是一方面,通过考试,学习,也可以系统进行提升,所学的内容,还是自己最受益的。  软考的考试跟职称有关系,现在IT行业,凭职称的话,一定要通过软考的认证的。有很多同学考软考也是因为职称,要申请居住证,户口等都会参加软考。

251 评论(15)

纽约纽约k

据统计,国民党在1949年之前正式公布和未正式公布的将领有近5000人之多,其中中将就有近900人。书名:《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  图书编号:1047163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定价:0  ISBN:750750397  作者:沉度  出版日期:2005-01-01  版次:1  开本:小32开特级上将1名:蒋中正(蒋介石,1935年4月1日授任)   2、一级上将17名:陆军一级上将16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   1935年4月2日授任8名:阎锡山(1946年7月留退延役)、冯玉祥(1946年7月退为备役)、张学良(1937年1月被褫夺)、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   1935年9月6日授任1名: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   1938年1月22日追晋1名:刘湘(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8年6月14日追赠1名:曹锟(死不附逆、忠贞爱国,原为北洋上将);   1946年10月19日授任1名:张贞(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6年11月22日授任1名:萨镇冰(海军上将,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海军上将军衔,时年88岁);   1946年12月7日晋任1名:吕超(原加上将衔,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1月6日晋任1名:蔡廷锴(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1月19日授任1名:俞飞鹏(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2月28日晋任1名:姚以价(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   1947年6月13日授任1名:陈铭枢(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   1949年1月追晋5名:李明(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黄百韬(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陈章(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邱清泉(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熊绶春(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   5、陆军中将加上将衔55名   1936年9月12日授加1名:张发奎;   1936年9月12日加衔1名:余汉谋;   1936年9月26日加衔9名:张治中、张之江、钱大钧、鹿钟麟、陈诚、卫立煌、马鸿逵、薛岳、刘建绪;   1936年12月16日加衔2名:庞炳勋、孙连仲;   1936年12月16日授加1名:盛世才;   1937年1月8日加衔1名:吕超;   1937年3月13日加衔1名:李品仙;   1937年3月31日加衔1名:邓锡侯;   1937年4月10日加衔1名:朱绶光;   1937年4月12日追加1名:黄慕松(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7年5月14日加衔2名:廖磊、夏威;   1937年6月7日加衔1名:王树常;   1937年9月2日授加4名:黄绍竑、黄旭初、陈仪、熊式辉;   1937年9月2日加衔1名:邹作华;   1937年9月18日加衔2名:刘文辉、杨森;   1937年10月15日加衔1名:杨杰;   1937年10月22日加衔1名:刘兴;   1938年1月28日追加1名:周浑元(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   1938年2月2日加衔1名:贺耀祖;   1938年10月24日加衔1名:唐式遵;   1939年5月2日加衔2名:张自忠、孙震;   1939年5月13日授加1名:卢汉;   1940年5月25日加衔3名:潘文华、王瓒绪、王陵基;   1941年3月19日赠加1名:贾德耀(追赠为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5年10月3日加衔1名:胡宗南(黄埔一期,国民党军在大陆期间唯一的“上将黄埔生”);   1945年11月19日赠加1名:井勿幕(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6年1月12日赠加1名:方策(追赠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   1946年2月18日加衔1名:汤恩伯;   1946年6月13日加衔2名:黄祺翔、罗卓英;   1947年6月特加1名:伯达马宁尔;   1947年8月9日加衔1名:林蔚;   1948年3月26日追加1名:鲁英麐(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   1948年5月17日追加2名:刘戡(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严明(破格追晋陆军上将衔;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少将);   1949年2月21日加衔1名:李汉魂;   1949年5月24日加衔1名:刘士毅;   1949年8月17日加衔1名:马步芳。   胡三余中将 国民党炮兵司令   史泽波中将 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   马法五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   陈长捷中将 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   周毓英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壹师师长   王靖国中将 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   赵承绶中将 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梁培璜中将 国民党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   孙楚中将 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官   牟中珩中将 国民党第十战区副司令   杜聿明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李仙洲中将 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   宋希濂中将 国民党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范汉杰中将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   汤尧中将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   黄维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   韩浚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   罗历戎中将 国民党第三军军长   廖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   陈金城中将 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   王耀武中将 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   康泽中将 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   文强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   曹天戈中将 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兼第八军军长   林伟俦中将 国民党第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   向凤武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壹军军长   邱行湘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零六师师长   郑庭笈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   廖耀湘中将 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   黄正诚中将 国民党第壹师第壹旅旅长   杜建时中将 国民党北甯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   宋瑞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   马励武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   卢浚泉中将 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官 封少君中将 陆军总司令部政治作战部中将参谋长   武庭麟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师长   喻英奇中将 国民党粤桂东"剿匪"指挥部司令兼三壹二师师长   张淦中将 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官   陈林达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军长   霍守义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军军长   区寿年中将 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   李涛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六军军长   张岚峰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   孙殿英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   郝鹏举中将 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四十二路军总司令   孙渡中将 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张绩武中将 国民党津浦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王景宋中将 国民党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   莫得洪中将 国民党湘桂黔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段霖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     锺彬中将 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   熊新民中将 国民党第壹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七十壹军军长   赵锡田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师长   陈颐鼎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师师长   曾扩情中将 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 封裔忠中将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作战部参谋长   邱维达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   王雷震中将 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副军长   萧以觉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   吴绍周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   侯吉晖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   刘嘉树中将 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官   王韵琴中将 国民党第十壹兵团参谋长   周振强中将 国民党浙西师管区司令官   杨光钰中将 国民党第三军副军长   方靖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九军军长   王淩云中将 国民党河南第壹路挺进军总指挥   郭壹予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办公室主任   刘镇湘中将 国民党第六十四军军长   王秉钺中将 国民党第五十壹军军长   陈士章中将 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   黄淑中将 国民党第九军军长   米文和中将 国民党第壹八壹师师长   理明亚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五师副师长   王继祥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副师长   盛永兴中将 国民党第九十三军军长   胡临聪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壹军军长   杨宏光中将 国民党第六兵团副司令官   王泽浚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军长   张义纯中将 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皖南行署主任   李以匡中将 国民党第五军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   张鸿文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   李益智中将 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   高建白中将 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官总队总队长   王靖宇中将 国民党西康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   袁鸿逵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高参   孔庆桂中将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官   杨安铭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部员   徐锺端中将 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   李九思中将 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官   庄村夫中将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   宋清轩中将 国民党晋陕边区挺进纵队司令   汪宪中将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司令   王绪镒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部新兵纵队司令   胡靖安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设计委员 杨文泉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   聂松溪中将 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副司令   郭天辛少将 国民党第19军68师师长   杨文彩少将 国民党第19军暂编37师师长   王震少将 国民党第30军30师师长   李旭东少将 国民党第40军参谋长  韩世儒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1师副师长   李献中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1师参谋长   李琰少将 国民党第73军副军长   周剑秋少将 国民党第73军参谋长   李纪云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30旅旅长   李昆岗少将 国民党第1军167师师长   罗哲东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70师副师长   韩尹明少将 国民党第42集团军参谋长   李铁民少将 国民党第42集团军1师师长   于泽霖少将 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   刘润川少将 国民党第53军116师师长

205 评论(10)

cheese酸奶

民国上将都比现在的省长多

34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