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xia910000
一纯佛雨
成本控制的分类:1、按控制的时间分类广义的成本控制按其时间特征可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三类。事前成本控制是指在产品投产前的设计、试制阶段,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比如用测定产品目标成本来控制产品设计成本;从成本上对各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事先制定劳动工时定额、物资消耗定额、费用开支预算和各种产品、零件的成本目标,作为衡量生产费用实际支出超支或节约的依据,以及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实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等。事中成本控制是指在实际发生生产费用过程中,按成本标准控制费用,及时揭示节约或浪费,并预测今后发展趋势,把可能导致损失和浪费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并随时把各种成本偏差信息,反馈给责任者,以利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建立反映成本发生情况的数据记录,做好收集、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事后成本控制是指在产品成本形成之后的综合分析和考核。主要是对实际成本脱离目标(计划)成本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查明成本差异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确定责任归属,据以评定和考核责任单位业绩,并为下一个成本循环提出积极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修正原定的成本控制标准,以促使成本不断降低。2、按控制的手段分类以控制手段为标志可将成本控制分为绝对成本控制和相对成本控制两类。绝对成本控制侧重于节流,主要着眼于节约各项支出,杜绝浪费;相对成本控制是开源与节流并重,除采取节约措施外,还要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充分利用生产能量,以达到相对降低成本的目的。3、按控制的对象分类以控制对象为标志可将成本控制分为产品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控制两类。产品成本控制是指生产产品全过程的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是指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确定最优质量成本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梦想空间小编
请理解关于一级建造师实务2010年和2010年真题“制造成本”和“完全成本”: 2010年案例四的第5小问:工程竣工后,项目经理部按“制造成本法“核算了项目施工总成本,其构成如下:直接工程费20万元,措施费80万元,规费02万元,企业管理费17万元(其中施工单位总部企业管理费为40万元)问:按”制造成本法“列式计算项目施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项目施工总成本。****** 2011年案例四的第2小问: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部队合同造价进行了分析,各项费用为:直接费22万元,管理费28万元,利润41万元,规费58万元,税金80万元问:按照”完全成本法“核算施工总承包单位的成本是多少万元?****** 按实务书P309页,制造成本=完全成本-企业总部的管理费作答如下: 2010年 题目明确要按“制造成本法计算”:施工直接成本=直接工程费+措施费=2+8=4750施工间接成本=规费+企业管理费-企业总部的管理费=02+17-4=79项目施工总成本=施工直接成本+施工间接成本=4750+79=79 2011年 题目明确要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施工总承包单位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费+管理费+规费=22+28+58=08 以上答应对否,请指正!谢谢!
优质建造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