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惠津子
小黑妈跃跃
您好,大学语文也是基础知识,好学不好学也是因人而论,学习能力强的学起来肯定是好学,建议您可以试着学学,学的过程中如果用到高中的知识您可以进行补学,这样边补边学,您的语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再参加考试,如果考过了更好,如果没考过看看自已差在哪方面,再进行补习,这样您肯定能考过的。 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maggiemouse
2005年10月大学语文(专)试卷 (课程代码0010)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4页。共4页。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页至6页。共2页。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不按规定答题者试卷作废。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 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从个别到一般 B从一般到个别 C将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 D将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 下列议论文中,属于文艺专论的是 A《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B《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 《科学的春天》 D《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散文创作谈》:“就象登上一个高原之后,不能再攀上一个山峰似的,视野也就难 以更加辽阔了。”这是用来比喻 A思想表达深度不够 B表现手段不够丰富 C选择材料不够典型 D节骨眼上加工不够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阐明“劳心者治人”观点时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下列《谏太宗十思疏》文句中运用了比喻的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B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朋党论》中所言诛戮清流党人并“投之黄河”的时代是 A唐昭宗时 B商纣王时 汉献帝时 D汉灵帝时 下列文章中属于科技说明文的是 A《箱子岩》 B《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苏州园林》 D《都江堰》 下列文句中,运用了比喻说明方法的是 A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像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 发得更强烈 B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好像 倒栽在地上 C桥身的两头是桥墩,桥上不断行车,桥墩就像板凳腿一样,也要被压短而变形 D像鹤一类大型鸟类,……又因为身体大,目标显著,容易受敌害攻击,也容易 给人捕获 下列说明文中,大量运用掌故,引述典籍资料进行说明的是 A《白丝翎羽丹砂顶》 B《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D《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下列作家中,身残志坚,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的是 A史铁生 B宗璞 C华罗庚 D高士其 《追悼志摩》用志摩“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的诗句比喻 A志摩生命的短暂 B志摩为人可爱 C志摩的理想 D志摩的信心 下列作者介绍中正确的是 A胡适是学者、诗人、小说家 B郭沫若是美学家和文学家 C巴金是小说家、散文家 D老舍是戏剧家、政论家 《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金杖玉玺”指代的是 A发动战争 B兴修长城 积累财富 D追逐权位 《我与地坛》是一篇 A情感深挚的记事散文 B思辩性强的记事散文 C情感深挚的游记 D思辩性强的游记 《哀溺文序》“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中的“大氓”是指 A永之氓 B善游之氓 C贪官 D厚禄 《柳敬亭说书》的作者是 A柳宗元 B方苞 C王安石 D张岱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实写的典型景物有 A冰雪、长城、黄河、群山 B长城、黄河、群山、朔风 冰雪、明月、长城、群山 D冰雪、惊涛、高原、群山 《迢迢牵牛星》诗中紧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句子是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下列词作中,写到兄弟亲情的是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望海潮》(东南形胜) D《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紧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的词句是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休说鲈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辔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下列孔子的语录,内容涉及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有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下列议论文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A《论气节》 B《谏太宗十思疏》 C《咬文嚼字》 D《朋党论》 E《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下列《箱子岩》语句中。对兵油子进行正面描写的是 A一个跛脚青年人,手中提了一个老虎牌新桅灯 B脸上却刻划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 C“这小子看事有眼睛。做事有魄力” D“碰鬼,运气坏,甚么都完了” E大洋洋的坐近火边来,拉开两腿摊出两只大手烘火 下列成语中,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有 A完璧归赵 B怒发冲冠 C负荆请罪 D四面楚歌 E刎颈之交 下列诗作中,涉及六朝旧事旧景。寄寓历史感慨的有 A《游子吟》 B《登金陵凤凰台》 《枫桥夜泊》 D《乌衣巷》 E《江南春》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词语解释题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或者装腔作势,“诘屈聱牙” 诘屈聱牙: 市贾不贰,国中无伪 市贾: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今何后为: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不恤国事: 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 兼旬: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O分。共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 提起了。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 是她的同志:王金发。他捉住了杀害她的谋主,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 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罢。但 等到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衷世凯的走狗枪决了,与有力的是他所释放的杀 过秋瑾的谋主。 (1)这段文字论证了什么观点? (2)这段文字中所用论据属于哪一类? (3)这段文字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仅人类的肚皮是细菌的饭店,狮虎熊象,牛羊狗鼠。燕雁鸦雀。龟蛇鱼虾, 蛤蚌蜗螺。蜂蚁蚊蝇,乃至于蚯蚓蛔虫。举凡一切有脊椎和无脊椎的动物,只须有 一个能吃的肚皮或食管,都是细菌的大小饭店、酒馆、包饭馆。不但如此,鼻孔喉 咙还是细菌的咖啡馆。皮肤毛管还是细茵的小食摊,而地球上的一沟一壑一瓢一 勺,莫不是它们乘风纳凉饮水喝茶之所。细茵虽小,所占地盘之大,子孙之多,繁 殖之速,食物之繁,无微弗至,无孔不入,诚人类所不敢望其肩膊。所以这世界的 主人翁,生物的首席,与其让人类窃称,不如推举细菌。 (1)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2)这段文字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3)从这段文字表达的语体看,《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 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 觉出了民族的尚有可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 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 的新月。 (1)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有何期望? (2)如何理解“微红的新月”?这里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五、作文(30分) 以《关于钥匙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专)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C A D A B A B C A D B C D A C D A D A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ABC DE ABDE ABCE BDE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读起来不顺口 市场价格,贾,通“价” 现在为什么落后呢 不顾念国事 二十天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狗性不变,不打落水狗将误人子弟(4分) (2)事实论据(3分) (3)归纳法(答例证法,也可)(3分) (1)说明细菌虽小,但所占地盘之大,种类之多,繁殖之速,食物之繁均为 生物的首席(2分) (2)列举例证法(答举例方法,也可),如列举“狮虎熊象,牛羊狗鼠”等 等;比喻说明方法,如用大小饭店、酒店、包饭馆等比喻人和动物的肚 皮或食管(共6分,说明方法各占2分,举例各占1分) (3)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2分) (1)应该拥护、爱戴、崇仰伟大人物(3分);不要沦为奴隶之邦(3分) (2)表示人们在深沉的悲愤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象征手法(4分) 五、作文(30分) 一类卷(26—30分) A内容:中心突出、见解深刻 B语言:行文流畅、语言准确 C篇章:结构谨严、层次明晰 「评分参考」:以2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 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 B项突出的,获得满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 酌情减分。 二类卷(20__25分) 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B语言: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 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评分参考」:以2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 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 B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 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14—19分) 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尚充实 B语言:语言通顺、有个别病句 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评分参考」:以1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 基准分;b、其中B项比较好一些,酌情加分;c、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8—13分) A内容: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 B语言: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 C篇章: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 「评分参考」:以1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四类卷, 获得基准分;b、另两项稍好一些,酌情加分;c、另两项稍差一点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7分以下) A内容:文不对题。内容贫乏 B语言:文理不通 C篇章:结构层次混乱 「评分参考」:以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b、另两项尚可的,酌情加分;c、兼有上述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周小蜜99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 单项选择 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反托B、对比反托C、侧面烘托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多项选择 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词语解释 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 简析题 这部分约3至5题,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5题,第36、39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37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38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40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作文 作文3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 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 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 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 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人大家’之一”等。 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 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内容。 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 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2000年4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 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 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 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 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2题: 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 A、新法是“受命于人”;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 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 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 第二,理解课后“提示”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 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专)》第1题: 《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 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10题: 《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 A、抒情和议论并重B、议论和叙事并重 C、叙事和抒情并重D、叙事和描写并重 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和习题的内容。 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 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8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 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9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 A、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月有阴晴圆缺。 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 写作基础知识。 写作基础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 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当然,如果考生对文体的理解比较深刻,作文自然就不会离题,易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相对而言,只要考生认真地系统地复习,理解和掌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