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饭无范儿
搞得我都紧张了,短期提分绝对是要针对性的训练了!
你这个问题问的真的有水平,我看大多数的人都只会问一个月备考时间够吗?一个月备考上岸的几率大吗?
我觉得那不都是废话吗?真的想考,难也得上啊,还不如直接搜寻搜寻怎么在短期内赶紧提分呢!
时间再短,只要立刻开始就不晚!
我们直接进入正题,短期有效提分肯定不能再用常规手段了,一定要做出来取舍,全面分析各个部分的题型和考点,抓好短期内能提分的部分。
介绍一下本人,22年上岸,行测申论各80+,关于如何拿高分我还是比较有经验的。
今天我就从个人的经验出发,给你分享一下短期备考如何快速提分的方法,快收藏码住!
第一模块:行测抢分大法
行测题量辣么大,时间又辣么短,一道题连一分钟的做题时间都分不到,按照正常的方法去做的话就要和上岸说拜拜了,那究竟怎么才能拿高分呢?
当然是跟着潘铭国考课去学做题技巧了。
我只能说学会做题技巧实在太重要了,而潘铭就是国考课里面的top1。老师讲的技巧又简单又实用,跟着听例题学习很快就能掌握住,再去做题真的轻松很多。
我当时做言语模块的时候就是找不准答案,但是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去做,我就能快速的分析文段里面的逻辑关系,锁定住中心句,再对比各项答案,选出来最符合的一项,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技巧掌握了肯定要刷题了,怎么样才能在短期内更有效地刷题?那肯定是要先了解每个模块,再把能快速提分的模块重点击破了,剩下的时间再去做其他模块。
要说好提分需要重点做的绝对是判断、言语和资料这三个模块了。我们来具体说说这三个部分:
1、判断推理:这个模块复习的时候,单纯的靠自己去发现规律绝对是不行的,时间都浪费在思考上面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住潘铭老师总结的规律,并记住每种规律对应的图形特征,然后多做题去熟悉各种题型,看的越多越能快速判断出来答案。
2、言语理解:言语的难度其实不算大,文段也不难去理解,可能最难的地方就是辨析选项了。但是只要你能掌握住找中心句的方法,理解到出题人的点,答案就很明显了。
另外逻辑填空可能和其他的题型不太一样,建议做题的时候对常考的词语进行整理记忆,再掌握住语境关系,就不会有大问题。
3、资料分析:资料可以说是送分题了,只要你把潘铭老师讲的公式和速算技巧掌握住,再通过做题进行练习完全没问题,因为这部分一般正确率可都是要求达到90%才不算丢分的啊。
做资料的时候不要把重点放在计算上,因为答案并不需要很详细的数字就能选出来,老师教的公式和速算法足够我们去进行估算了,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快速的判断题型和数据代入到正确的公式中。
那剩下的两个部分就不学了吗?
当然不是,完全放弃的话分数也不少的!
数量关系虽然真的很难,但是也真的能做,三大黄金模块很多人都知道掌握了,所以数量关系能不能做出来甚至也成了制胜的关键。
我就是听潘铭老师的课,然后只学习几种比较常考的题型,比如行程、牛吃草、鸡兔同笼、几何这几种,一定要重点把握,保证这几道题目的正确率。
常识判断是真的不建议学,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除了做真题进行积累就是吃老本了,所以短期备考就不要考虑了。
第二模块:申论高分技巧
申论题最关键的就是材料,会读材料就能拿高分!
我申论也是听的潘铭国考课,我当时跟着潘铭老师学习的提炼材料重点六原则是真的好用,自己做题的时候找关键词也不会觉得很困难或者找不出来了,我现在就分享给你们。
1、中心句原则
中心句原则是读材料很重要的方法,材料很多关键信息都会集中在中心句里面,材料多的时候,抓住中心句就可以进行快速阅读。
一般中心句的位置都在首段、末段、首句、末句这些地方,或者一些具有概括性和表示结论的语句里。
2、关键词信息原则
题干中提到的关键词就是我们看材料的重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行定位。
一般题干的关键词包括主体、现象、目的、影响等。
3、名人观点原则
材料里如果有涉及到一些关键人物的讲话、观点、评价、看法和意见等都有可能是重点所在。一般看见谁说、谁认为、谁指出、谁有什么观点这样的提示语就可以看看后面的内容。
4、关联词原则
关联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表明重点:关键在于、特别是、尤其、本质上……
②表示转折:然而、但是、可是……
③表示结论:因此、总而言之、综上所述……
④表示并列:同时、一二三、首先……其次……最后、……
⑤表示因果:因为、由于、之所以、因此……
⑥表示递进:不仅、而且、甚至……
5、重复出现原则
材料里面多次出现的内容,说不定就是答案,可以重点关注。
6、抽象概念、规范表述原则
一些带引号的官方表达、政策,或者一些分析报告的规范化表达等。
第三模块:避开误区也是提分的关键
行测坑
▶只刷题,不总结
不少的考生都会有这个问题,只沉浸在刷题的快感里,没有真正思考过刷题的意义,就算刷了成千上万的题,成绩还是提不上去,所以做完题一定要总结。
总结的意义就是你知道自己的错题都错在哪里,分析出来自己的薄弱部分,然后进行专项学习,一步一步的补足自己的短板,这才是刷题真正的目的。
▶盲目复习,不抓重点
行测这个科目,如果自己做了就知道每个模块是不可能平均分配的,因为难度都不一样。像常识判断,分值低,考察范围广,根本就不怎么能拿分,但是很多人就直接扑上去,不管不顾的,最后像资料分析这种送分题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复习,能拿到高分才怪!
▶刷题不算时间
大家都知道行测的做题时间是真的很紧张,每道题目的做题时间最多也不能超过1分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最后要达到的标准就是看到一道题条件反射的答案就要出来。
但是很多人都忽视这一点,刷题的时候完全不练速度,最后考试的时候大量的题都没写,你说亏不亏。
▶放着真题不做,做模拟题
模拟题真的不如真题的质量高,很多人怕真题不够做就会大量的刷模拟题,然后再刷真题,其实模拟题做多了会影响做真题的思路的。而且真的不用怕真题少,国考省考是可以通用的,绝对够你做,别怕,大胆做!
申论坑
▶认为申论答案是自己主观的
其实不是,申论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答案的给分点是规定好的。就是你的答案有这个点就能拿到分,全部都是有材料支撑的,随便写根本得不到分的,所以千万不能忽视申论的复习,一定要用过平时的练习来培养自己提炼重点的能力。
▶重视申论大作文
大作文分值高所有会给人一种很重要的感觉,但是其实大作文只要立意不错一般是不会拉开很大差距的。
真正想提分必须是申论小题,谁答的又全面又准确谁的分就高,一定要根据材料,提炼重点进行概括总结。
▶大量背诵模板和金句
大作文虽然需要积累但是绝对不是关键点,真正的高分都是看你整篇文章的结构是否清晰完整,论点论据是否准确。
而且模板真的快别背了,被那么多阅卷老师都不知道看几遍了,不可能给你高分的。
大概就是这些了,希望能给你的复习带来帮助,我觉得只要你能掌握住这些重点,一定可以上岸的,加油!
喜欢的话点个赞!
樱桃香香
1:常识判断需要平时的积累,没捷径,就得下工夫背。2:语言能力运用要多做例题,细心分析它的考察点,有规律可寻的。3:逻辑判断,这个更要有耐心,如果你本来就是个挺有逻辑的人,就好办点,不然得注意思维的层次,和善于发现题干和备选答案的共性。图案那个比较麻烦就是得靠你悟性了。4:数量关系,这个可以有一些计算技巧,一般前面的几道都是数字推理题,要有耐心,平时多注意一些类型的特征,等差啊,等比啊什么的,不同的题数字有规律可寻的。后面的统筹啊什么的,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的不用算,生活常识就可以判断出来了。5:资料分析,不用每道题都算到最终答案,要不很浪费时间。当遇到精确到小数点好几位的答案时,只要备选答案不重复,和你算的有3位一致即可确定。要熟悉各种表格的形式细心看表格的数据,有的可以直接选的。祝你顺利!~
maodougouzaizi
国考笔试在即,如何高效提分,时间很短了,所以要做真题了,刷真题,看真题答案,掌握答题要点要素,掌握答题技巧是关键,有时候答的再多,也得不了高分,但关键的点答了,字数不多也能得高分!多见题型,多看往届的答题要点,是迅速提分的有效方法!祝你好运,朋友加油!
白小白爱吐槽
有些时候,我们不必绞尽脑汁。给定资料中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直接对策,找到并按类分条罗列出就可以了。那么我们怎么找到这些对策呢?有的答案非常简单,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直接对策,比如一些国外的成功案例,国家政策的提出,还有材料中,需要运用我们找到一些关键词,来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比如材料中出现应该,建议,需要等一系列敏感词汇,那在这些词的后面,跟着的就是我们要找的对策。所以考生在作答这种类型题的过程中,应该先把材料读懂弄透,找到关键词,找到关键句子,可能就是我们的答案。在材料的梳理中,如果找不到任何直接对策,我们不要慌张。因为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或者问题的原因去推出对策。有些材料中,我们发现里面并没有一些表示直接对策的词语或句子,而更多的是提到了一些问题,或者是明确了这个问题的原因。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问题和原因去反推出我们要写的对策,例如材料中提到我们在养老设施中,基础设施不足,那么我们的对策就要加大财力投入,多建设基础设施,比如增加床位,增加医疗设施等等。
jettyjiang
你好,很乐意为您解答问题!
行测的提高方式有很多种,关键要看你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但终究一点,行测所谓的技巧和方法,一定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总结和归纳,或者通过练习将其吸收转化。
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和数量关系没有捷径,需要在平时加强相关知识的累积,以及研究真题总结一些做题的方法,避免掉入陷阱。
资料分析、逻辑推理掌握解题方法,可以通过在短期内通过强化训练得到快速提升。
如果是某个版块比较薄弱,你可以到中政行测的专项练习进行专项突破,如果需要进行一个全面的备考,申请一个战役学习套餐,会有老师针对你的情况进行备考和指导。
希望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
铭钔釺唫
公务员考试中所有报考者均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全部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公务员考试考核的内容极为繁杂,涉及到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常识和资料分析五大部分。无论哪个专业的考生,都很难同时擅长这五大部分的题目。因此,考生应该积极的从多方面的渠道深入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网络、讲座、看书、听取已考过公务员考生的经验等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公务员考试的总体情况。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