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9

JeffRen1966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5个模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zzz将将将

已采纳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各模块分值,130题如何分布?

1.常识判断: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2.数量关系:总共10个题目,每个题目2分,共计20分;

3.言语理解与表达: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4.资料分析: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5.判断推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行测如何做呢?

题海战术是基础,但是总结经验更重要。

尤其是行测,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做题规律,多反思总结每个模块同一种题型的错题原因和正确答案解题思路、技巧使用。一般来说,在集中刷题后一定要抽时间进行复盘总结,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仔细反思当时做错的原因是什么,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补短板,讲顺序。

经过一段时间的刷题后,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自己心里应该是有数的,如果说复习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那么你的复习就是无效的,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短板,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补短板,补了短板,才能提高分数。

比如你擅长做言语理解,但是不擅长判断推理,那么你的复习重点肯定是要多去刷判断推理,因为判断推理的技巧性很强,掌握了相应的技巧,提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这种情况下,你的优势在于言语理解,你的短板在于判断推理,那么显然你的复习重点就在判断推理上,同时,言语理解作为自己擅长的模块,也要加强练习,让强者更强才行。

所以通过复习,找到自己的短板,并弥补得自己的短板,这样才能提高行测的分数。

公务员考试5个模块

204 评论(15)

反恐小組

202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考笔试报名工作已经暂告一段落,笔试即将到来,2023国考笔试时间为12月3日和4日,距离2023国考笔试仅剩24天!各位小伙伴都开始复习了吗?对国考的考试内容都了解了吗?今天高顿公考的小编还是要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国考的考试内容,不知道的小伙伴们要仔细看了,已经知道的可以再简单地了解一下。

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每个环节的侧重点不一样,考察的内容也不一样,所以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一、笔试内容

笔试又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行政能力测验》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推理判断、资料分析五大模块。

《申论》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命题,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都为5道题。前4道题为问答式,其中包含一道或两道应用文写作题(如发言稿、简报、短评、倡议书等),最后一道题以大作文的形式呈现。

专业科目:如人民警察岗位、中国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都会进行专业科目测试,另外8个非通用语职位会进行外语水平测试。

二、面试内容

1.普通结构化面试

普通结构化试题题量在4~5道题之间,一般情况下,4道题目的作答时间为20分钟。

2.“一拖X”材料结构化

背景材料后面设置4~5道题目,其中中央党群及国家行政机关一般为5道题目,其他系统一般为4道题目。看材料时间为10~20分钟,答题时间为20~25分钟。

3.普通结构化+微材料

中央党群及国家行政机关的面试一般为“4道普通结构化+1道微材料题”的形式。

以上就是高顿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试内容,因考试环节多、内容也多,这里只是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每个版块是什么,关于具体的内容小编下次再给大家详细介绍。

206 评论(10)

苦丁茶1苦丁茶

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为笔试、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三个部分。其中笔试又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

1、行测篇。行测题主要有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五大模块所组成。每个模块的分值分布以及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就行测而言,在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这三个模块,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所占比重最大,可以延长学习时间。

2、申论篇。申论考试包括几种题型: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和大作文题。申论不像行测有唯一固定的答案,行测像是数学,申论更新像是语文,千万不要转牛角尖,一定要多看网课,然后自己做笔记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节奏。

10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