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5

秋月羽羽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常识秒杀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ovember1985

已采纳

河南公考行测答题技巧:初次报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犹如一张报纸,需要从正确的备考思路着实。笔试考试,高分才是王道,过关才是硬道理。针对复习计划无从下手的考生,需要明确历年的考情考务,懂得基础理论知识,从:基础、提高、预测三个纬度提高分数。在基础之前,需要各位考生对公务员考试笔试考情考务有所了解。比如:公务员考试科目(行测、申论)考试内容、每个科目大致的分值占比、历年的考试规律和题型的分布。一方面,通过公务员考试用书进行理论知识的汲取,另一方面,通过做题形成理论知识体系框架。基础阶段:首页阅读公务员考试用书、少量试卷的作答。通过第一轮的惨败之后,发现自身的不足。比如,理论知识(概念)缺乏、正确率低下的模块等情况,此时,暴露缺点越多,进步的方向才能更明确,千万不要气馁,要更有信心才是。另外,部分考生,对申论压根儿不感冒,见过历年申论真题之后,就再也不谈申论复习的事。要明确,单靠行测单科拿高分,申论拖后腿不容易入面。知道申论难,更要有知难而进的心态,乐观、平静地去阅读材料并完成试题。接着,将有针对省份考试的教材一个模块一个模块阅读,熟悉、背诵必背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里面的高频词汇),再通过历年四川省考、联考、外省试题、国考真题等大量试卷,摘抄分模块做题,把考点、重点、难点重新备注理论知识和梳理体系。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试题的练习,战胜行测模块疑问)。申论在不需要有基础的前提进行备考,如果自身复习确实难,读不懂,难下手,懒动笔,那么可以推荐给大家申论实训写作班,从申论题型着手,看、听、练、考、评来完成申论的一系列动作,有针对性的联系,做到知识点和题目之间的有效过度和应用,但是在这里,只可言传而不可意会提高阶段:每个模块考察的知识点、增加做题的自信稍稍增强之后,现阶段又会出现一个棘手问题。那就是套题做答,速度和正确率也不见得高多少,反而比模块练习有更差的效果。问题出现的关键点在于,公务员考试试题题型灵活多变,再加上怪异,不再是单纯的考察几个内容。提高阶段,你需要对变换的题型进行识别,有透过表现看本质的能力。行测无非是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资料分析、逻辑判断、常识判断等5大类型,万变不离其宗,这是公考题型不变的真理。通过打乱题序列、模块、换个角度出题,你能轻易明白题型、做题方法、快速作答,提高阶段就达到了最终目的。预测阶段:预测,也就意味着笔试备考到最后阶段。通过模块、套题练习,做题正确率得以保证,速度有所改善。最后将是一个预测、巩固技巧、固化做题顺序的过程。更多技巧查看:

公务员考试常识秒杀

162 评论(10)

密果儿小YO

行测如何快速提分一、研读教材+做真题:建议大家一定要先看教材,快速把握题型和考点,远比做一两道具体的题目更为重要,尤其是对于行测复习整体安排。然后做一两套真题,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不论是否能够全部答完,这样能够快速直接地理解和感受行测的考试特点和试卷整体构成。这样讲解加实操结合的第一步复习,能够最大限度从宏观上了解行测考试特点,又直接从真题感受考试的具体特点以及自己的初步能力判断,有利于规划行测复习方案、找准薄弱项。二、归类题型+错题集整理:吃透一套题比做五套题收获更多,每套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重点总结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一个一个地突破。一定要整理一本错题集,并且将题目归类标注日期,以后再复习到相关章节时,重点看错题,这样学习才更有针对性,可以节省时间,看到自己从错到不错的过程,还能提高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三、养成计时训练的好习惯: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快速解答的好习惯。做题时,把“表”摆在面前,一定要计时,看自己是否达标。

225 评论(11)

永远在路上ing

建议你看看《夺冠行测,行测秒杀,行测绝杀 PDF版和world版(无密码,最新版 》,淘宝有卖,对于蒙题还是可以的,还有多练习就行了。练反应速度。比如:第一蒙:选项里有整数也有小数,小数多半是答案。见例5:64,24,44,34,39,()A.20 B。32 C 36.5 D。19直接猜C!例23:2,2,6,12,27,()A.42 B 50 C 58.5 D 63.5猜:发现选项有整数有小数,直接在C、D里选择,出现“.5”的小数说明运算中可能有乘除关系,观察数列中后项除以前项不超过3倍,猜C正解:做差得0,4,6,15。(0+4)*1.5=6 (2+6)*1.5=12 (4+6)*1.5=15 (6+15)*1.5=31.5,所以原数列下一项是27+31.5=58.5第二蒙:数列中出现负数,选项中又出现负数,负数多半是答案。例24:-4/9,10/9,4/3,7/9,1/9,( )A.7/3 B.10/9 C -5/18 D.-2猜:数列中出现负数,选项中也出现负数,在C/D两个里面猜,而观察原数列,分母应该与9有关,猜C。第三蒙:猜最接近值。有时候貌似找到点规律,算出来的答案却不在选例25:1,2,6,16,44,()A.66 B。84 C。88 D。120猜:增幅一般,下意识地做了差有1,4,10,28。再做差3,6,18,下一项或许是(6+18)*2=42,或许是6*18=108,不论是哪个,原数列的下一项都大于100,直接猜D。例26:0.,0,1,5,23,()A.119 B。79 C 63 D 47猜:首两项一样,明显是一个递推数列,而从1,5递推到25必然要用乘法,而5*23=115,猜最接近的选项119

209 评论(11)

会逃跑的桃子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解题技巧】在河南公务员考试中,考查各位考生言语理解表达能力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片段阅读,而且这种类型的题目占的分值比较大。考生在答题时面对选项无从下手,往往在正确答案和迷惑性选项之间徘徊,而最后常常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中公网校专家分析了历年的各类片段阅读考题,总结出如下解题技巧。一、快速定位主题词所谓片段阅读中的主题词,就是在这则材料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词展开论述的,主题词可能是一个,或是两个,甚至更多。当我们判断出材料中的主题词的时候,然后区分题目选项之间的差别,往往是含有主题词的选项为正确选项。例题: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中,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中公解析】正确答案是A。材料围绕着《茶花女》这一文学作品展开,多次提到《茶花女》,所以我们可以把《茶花女》定位为主题词,而提问方式又在问“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表明答案是要能概括材料大意的,而只有A选项内容突出主题词,故选A。二、准确把握关联词当片段阅读是由多个句子组成时,要特别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句子之间所使用的连词,例如:然而、但是、可是、所以、因此……,这些词对于抓住片段文字的主旨意义具有重要作用,如在议论文体中,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后面往往是重点,这是我们就要注意,而看到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关联词后面的内容往往是重点,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出现后,关联词前后的内容我们都应着重关注。把握住有用关联词,是我们快速解题的关键。例题: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惊的事实是,目前不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粮食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据估计,由于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他们尤其集中在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问题是A.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B.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C.其他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D.因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答案】B。中公解析:注意文中前后语句方向的变化。前面讲述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但后面出现表转折的词语“尽管如此”,又列举出饥饿的人口数据,从而,直接选出B项为本题答案。三、着重突出总结性词语在片段阅读的材料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则材料的最后,都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词语,来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倾向。如:因而,可见,看来,显然,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用总结性的词语归纳主题思想,从而达到重申重点的目的。例题:历史证明,每一轮经济危机都伴随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然后逐渐走出低谷并开始复苏。不得不承认,金融危机让“中国制造”遭遇空前危机,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各地区都在抓产业升级。但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在“抓大放小”的惯性思维下,不少人认为,产业升级是大企业的事,与中小企业没有多大干系。显然,这是一种误读。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而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力量。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A.产业升级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新问题B.产业升级过程中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参与C.技术变革是企业渡过金融危机的最好手段D.产业升级是使“中国制造”渡过金融危机的关键【中公解析】正确答案是B。本文开篇提出一个观点,接下来作者在文段倒数第二句说“显然,这是一种误读”,“显然”这个词语,表明了作者并不同意之前所述的情况,而是着重强调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B,强调中小企业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在考生看来,片段阅读要比选词填空难一些,同时花费的时间也更多。考试的时候,考生往往最先或最后做言语方面的考题,而片段阅读更令人头疼。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类题目就迎刃而解了。更多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16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