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3

坚强的T123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会考奥运会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damjackjason

已采纳

行测常识技巧一、题干分析法题干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题干很长或者带有词语定义的题目。公务员考试是非常严谨的考试,一般不会有废话,题干长就会提供相对较多的信息,尤其是对于词语定义这样的题目,定义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面,然后根据分析,对照选项,就能很快得出答案。二、首尾两端法有关历史事件排序的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连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此种题型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三、词义联想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所考知识点不熟悉,发散性的联想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词义联想法是指根据题干和选项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从而选出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的做法。该方法常适用于考查概念性的题目,在遇到陌生的科技词条的时候,考生可以运用该方法协助解题。

公务员考试会考奥运会吗

125 评论(9)

和平海棠

从这几年国考考过的真题来看,假言命题一直是个考试热点,在去年的国考真题当中再次出现了这一考点。【例】如果高鹏远是国家体操队教练,那么他一定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上述论断可以基于以下前提作出,除了:A.只有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才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B.如果没有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则没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C.如果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则须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D.如果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则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分析:通过这道题目我们来看一下,考察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的题目一般在题干中会给出一个表达条件关系的命题。选项会围绕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大家。要想解决好这样的题目,就必须明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含义。充分条件,就是指一个事物的发生,必定可以引起另一个事物的发生。我们就说,前面这个事物是后面那个事物的充分条件。后面那个事物是前面那个事物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是,一个事物的不发生,必然会导致另一个事物的不发生。就是根据这两个定义,我们就可以得出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充分条件发生时,必要条件一定发生;必要条件不发生时,充分条件一定不发生。又因为假言命题的表达式都是从充分条件指向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常称呼充分条件为前件,必要条件为后件。因此,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就是:肯定充分条件,就可以肯定必要条件;否定必要条件,就可以否定充分条件。即: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再回到这道题目,题干中推出关系式为:教练→冠军。前件是“教练”,后件是“冠军”。问法是让我们选出不可以从题干当中推出的一项,即选出与题干不相同的一项。A项的意思也是,教练→冠军,与题干相同。B项“不是冠军”否定了后件,“没资格当教练”否定了前件。这是在否后推否前。C项“当教练”→“是冠军”,这是肯前肯后。D项,冠军→教练,与题干推出关系式相反。答案选择D项。

228 评论(11)

wxb2066472463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谈到复习,其重要性我想我不需要花大量文字去描述。在现如今公考竞争越发激烈,越发成熟的大背景下,想要通过裸考,最终击败竞争对手,走入工作岗位的几率已经很小很小了。即使不乏裸考通过笔试的,大部分在面试中也会名落孙山。所以,做好充足的准备,去打赢这一场战役,是很必要的。在行测复习的时候,有一些考生往往会走入一些误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没有能够得到好的成绩。今天我们在这里,总结几个常见的行测考试复习的误区,希望能起到为各位考生敲警钟的作用。第一类,盲目做题。行测考试一共120到140道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再加上要填涂答题卡的时间及考场紧张等因素,就容易让大部分考生不能够做完题,因为通过大量的做题,训练自己做题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作答速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这样一些考生,囫囵吞枣一样的,盲目做题,只重量而不重质,一套题拿过来,匆匆做完,然后继续下一套。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告诉我,他已经把近十年中央国考,东三省,山东,浙江,上海等省的题目都“做完了”,但是觉得没有什么变化。我就问他,你都会么,他说,我都会啊,你现在随便出一道真题,我看条件就能直接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是啊,这位很用功的同学已经把他做过的题目都背下来了,包括答案跟题干。只是,要知道,我们这个考试虽然有过考原题的情况,但是一百多道题里面,最多也就有那么不超过十道题能是原题,其他的都不是啊。当然,这还算是好的,更甚者,有一些考生什么迷糊到了做过的题再拿出来,也不一定会,我就不举例了。我们复习做题,最重要的,不光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道题拿过来,不能简简单单的知道这道题答案选B就完事了。还要明白为什么选择B,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用的知识点是什么,出题人的考点是什么,这道题的难点在哪,与其他的题目相比,共性在哪,个性在哪。最终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才是我们做题最终极的目标。与其把原题连题干答案都背下来,遇到新题不会做,还不如忘记自己曾经做过某道题,但是知道怎么解呢。当然,这两种都是极端,如果能达到自己做过的题都背下来,自己没做过的题目都会解,这就比较完美了。综上,第一类误区,盲目做题,要不得。第二类,过度追求客观条件。我曾经在课上给我的学生讲过一个例子,我们曾经的一个学员,自控力很强,考试之前半年,每天过着从家到图书馆两点一线的生活。坚持复习,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最终带来的是笔试成绩比第二名高了12分,我的学生一听很有动力,上完课有一个外地的学生,说打算在哈尔滨租个房子,一直到考试之前就在那复习了,不回家了。我问他为啥不回家,他说,回家就没心思学习了。不光他一个,还有好几个我亲眼见到的,都是这样。其实说白了,在哪学不是一样呢?如果真的有一颗坚定的学习的心,哪怕是身处闹市,依然能够学进去吧。对客观条件的这种追求,如果能够运用得好,固然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但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摆在眼前的就是,不少考生对这种客观条件有一种心理依赖感,觉得只有这么干才能考上。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复习,不在于复习的形式,而在于复习的实质,用食神的话说,一字记之曰心。把心态方正,就是最好的环境条件了。所以,不要过度追求客观条件。当然如果确实有这个条件,合理利用也未尝不可,只是切记不要舍本逐末,买椟还珠。第三类,不自信。行测考试五大类题型,所涉及到的知识面是很广泛的,这也正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初衷,通过广泛的知识考查,更公正的考查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录用上岗,为人民服务。所以对于考生来说,在某一方面不擅长是很正常的事。比如,多数考生对于数量关系这一部分内容的态度就是放弃两个字。我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老师高中以后就没学过数学”“老师我高考数学打两分”“老师我这个岗位都是学体育的,都不会,我就不学了,学也学不会。”等等。这种没打仗先怂三分的态度让我很火大。输,不算什么,输了可以赢回来。但是如果连输的勇气都没有,想赢的话,很难。很简单的道理,你不会,你的对手也不会,你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你不需要在这条路上跑太远,只需要超过你的对手一个身位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没人要你去从一个高考数学两分的人变成一个数学家,我们这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不是大学高等数学考试。其实不光是数学,其他的都如此,资料分析,有人告诉过我,静不下心来去做,看着太乱。判断推理,有人告诉过我,从小就笨,脑子转的慢。言语理解,有人告诉过我,语文上中学以后就没及格过。总是在拿自己过去的失败来证明自己未来将要失败。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如果没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怎么去摘得最甜美的果实呢?要有信心,勇气。在行测复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其他的误区,但是这三个,是最具有代表性,共性最广泛的啊,因为拿出来说,为有这种误区的同学们提个醒,不要陷入这种误区。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端正态度,正视这次考试,付出应有的努力,最终,赢得胜利。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05 评论(9)

懒羊羊咩哈哈

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复习备考是许多考生所头疼的大难题,因此我们只要从命题人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很多隐藏在常识下的规律就会明朗化。一、以时事热点为中心,发散性复习结合新大纲来从分析命题人出题意图的角度来分析常识判断的题目特点,来确定常识判断复习范围。要以时事热点为中心,辐射到地理、历史、生物各个面的发散性复习。作为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的出题人,命题人肩负着极大的压力与责任,他每选的一道题都要有其道理。在中国如此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长河里,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地理、生物知识中,要遴选出某一个点来作为其中一个考题,都要有其价值和水平,这一点决定了他在选题的过程中,留下不可避免的痕迹,只要仔细去寻找出这一痕迹,常识不可捉摸、难以复习之说便不攻自破。二、借题讲解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题)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学例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4题)A.20世纪50~60年代 B.大跃进时期C.20世纪60~70年代 D.文革时期例3、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20题)A.提高税率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C.降低税率 D.缩减财政支出例4、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其最短航线为:(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24题)A.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B.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C.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D.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重点解析: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一题,虽然考的传统文化,背景却是北京奥运会,而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什么会考 “两弹一星”,却可以与另一背景相联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吴自良于2008年5月24日19时45分在上海去世,而2010年第120题考经济衰退政策,大家应该联想到2007-2009环球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2010年第124题:2009年大连海事筑起超大油轮安全屏障--大连30万吨级原油泊位已经投产,迄今为止我国吨位最大的泊位--北良港投资总额达3.16亿美元的5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也已启动。三、建议以时事热点、周年性事件、重要会议为复习方向从以上题目可以为我们的复习很好地指明了方向:以时事热点为中心,辐射到地理、历史、生物各个面的发散性复习,例如,从三农问题想到农业税、商鞅变法等等,我们在复习时事热点的时候,要思考到它可能从地理、历史、科技、生物等哪些角度出题,由此能得到“一箭多雕”的效果,并且大大提高命中率。除去这一复习方法之外,当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的重点:周年性事件,此外还有重要会议,例如2010年的117题等等,新出的或者新修改的法律,我们在09年考察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在10年考察了食品安全法,这些都是具有时事背景的,那么今年新出或者修改的法律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侵权责任法等等,这些都值得去关注、总结,希望你能够在不断的总结、发现、积累当中,攻克常识这一难关。

10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