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毛毛
对于行测考试当中的常识,估计大家都是舍不得丢,却又不知道如何来捡。其实在常识的考试当中,历史知识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很高了,所以只要你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就会拿下常识的这部分分数。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给大家总结一些基本历史知识,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个年代记下来怕是得要命,但是我们不需要掌握每一个具体年代,只需要知道每个朝代的更替,有个时间上的大概把握就好了,所以大家需要记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朝代歌。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对于隋唐、元明清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历史剧看了不少,那么其实做题的时候也可以结合所看的电视剧来进行。虽说电视剧会有很多虚构的情节,但是基本的历史时间是吻合的。【例1】以下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秦朝-南朝-北朝-唐朝B. 三叠纪-泥盆纪-侏罗纪-白垩纪C. 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辛亥革命-五四青年运动D. 《论语》-《百年孤独》-《三国志》-《战争与和平》【中公解析】A项,南朝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因此为南北朝并存。正确排序应为秦朝—南北朝—唐朝。B项,泥盆纪距今约4.1亿—3.55亿年,三叠纪距今约2.5亿—2.05亿年,侏罗纪距今约2.05亿—1.35亿年、白垩纪1.35亿—6500万年。正确排序为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C项,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1861年-1865年爆发美国南北战争,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五四青年运动发生于1919年。C项对应正确。D项《论语》、《三国志》我们即使不知道具体年份,也了解他是我国古代早期的作品,而《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都是西方国家的作品,相较于我国会晚许多,所以排序错误。正确排序为《论语》—《三国志》—《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此外,大家也可以记忆一些历史典故,方便做题。【例2】下列雕塑作品表现唐太宗李世民生平战功的是:A. 马踏匈奴 B. 击鼓说唱俑C. 昭陵六骏 D. 乾陵石雕【中公解析】A项,马踏匈奴石雕,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B项,击鼓说唱俑是出土于四川成都市东汉墓,它代表了东汉陶俑的平实感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风格。C项,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反映唐太宗生平战功。D项,唐代乾陵石雕刻,在今陕西乾县梁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陵墓前石雕群像。因此,本题答案为C。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但是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会让我们拿到更多的分数,也会在平时与人交谈中显得不那么无知。
上官雨莜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29 11、首次把《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编在一起的学者是: A.朱熹 B.程颐、程颢 C.董仲舒 D.颜之推 【答案】A 【正确率】36% 【答题次数】1214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于淳熙九年(1182年),首次将《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子言行的《孟子》四书合刊,即经学史上的“四书”。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程颢、程颐被认为是北宋理学的实际开创者,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其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后均收入《二程集》中。 C项:董仲舒,西汉哲学家。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主张“天人感应”“大一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董仲舒著作甚多,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尚存的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D项:颜之推,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一生著述甚丰,但所著书大多已亡佚,今存《颜氏家训》和《还冤志》两书,《急就章注》《证俗音字》和《集灵记》有辑本。 【来源】2019春季联考-常识大题库第35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5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8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网友回忆版)第10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9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7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1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0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32 12、下列关于粉尘爆炸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颗粒越小越易燃烧,爆炸也越剧烈 B.越易氧化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 C.越易带电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 D.含卤素和钾、钠的粉尘,爆炸趋势增强 【答案】D 【正确率】27% 【答题次数】2885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粉尘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是燃料、氧气和温度等。根据实践分析,有机物粉尘中含有COOH、OH、NH2、NO、C=N、C=N和N=N的基团时,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较大;含卤素和钾、钠的粉尘,爆炸趋势减弱,并非增强。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A项:粒径大小是影响粉尘爆炸反应速度和灵敏度的重要因素。颗粒越小越易燃烧,爆炸也越强烈。粒径在200μm以下,且分散度较大时,易于在空中飘浮,吸热快,容易着火。 B项:粉尘的表面能吸附空气中的氧,颗粒越细,吸附的氧就越多,越容易加快其反应速率因而更易发生爆炸。 C项:越易带电的粉尘越易爆炸,如合成树脂粉末、纤维类粉尘、淀粉等。这些导电不良的物质与机器或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积聚起来,在达到一定量时,就会放电产生电火花,构成爆炸的火源。 【来源】2019春季联考-常识大题库第36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6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9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4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6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4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2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1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501 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鄱阳湖栖息着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 B.我国最早出现的种植业位于松花江流域 C.被誉为“天上云霞,地上鲜花”的是四川蜀绣 D.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也是中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答案】A 【正确率】16% 【答题次数】3763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第二步,鄱阳湖是全世界最大的白鹤集中越冬地,白鹤的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5%以上,堪称鹤之天堂。每年冬季,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世界各地来到鹤乡——吴城。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基波先生惊呼这里是世界仅存的一处最大的白鹤类栖息地,其价值很高,世所仅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我国最早出现的种植业位于黄河、长江流域。 C项:被誉为“天上云霞,地下鲜花”的是杭州织锦。 D项: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一大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钢铁、机械、能源、化工基地。 【来源】2019春季联考-常识大题库第42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2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网友回忆版)第2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17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54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7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5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7题、2019年0420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1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3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61 14、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下列哪一人才选拔制度与其所言体现的用人理念最契合: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A 【正确率】71% 【答题次数】1230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 第二步,“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这句话指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为官;即使有的人有亲属关系,若没有才能也不任用。唐太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他即位后,任人唯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句话符合科举制度的理念。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察举制是从中国汉代开始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项:世禄世卿制是最高统治者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 D项:九品中正制是汉魏晋时期的举荐制度,由专任的中正官拣选人物,选才的标准是士人的行状和家世。 解题技巧:本题适用于主体词对应法,唐太宗时期对应的选官制度为科举制,只要知道这一点,可以秒杀A选项。因此,选择A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常识大题库第46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1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19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03题、2019年0420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5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4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297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雷雨可使土壤的氮肥增加 B.18K黄金制品的含金量为70% C.聚四氟乙烯可用于制作不粘锅的涂层 D.在金属表面喷漆可以防止金属被氧化腐蚀 【答案】B 【正确率】61% 【答题次数】3129次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化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物质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K金的计算方式是将纯黄金分为24份,24k金即足金。18k金是黄金含量至少达到75%的合金,即金含量为18/24的合金,其余25%为其它贵金属,包括铂,镍,银,钯金等18K金是造价较低而且佩戴较舒适的一种金饰。B项表述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在雷雨天气时,有许多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并溶解在雨滴里,变成硝酸落到土壤里,再形成容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因而为作物提供了所需要的N元素,属于氮肥。 C项:聚四氟乙烯一般称作“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摩擦系数极低的特点,是用于制作不粘锅涂层的主要原料。 D项:在金属表面喷漆是一种保护金属不被氧化腐蚀的重要方法。喷漆涂装保护层与基体金属具有良好的结合力,能够克服和避免涂装保护层产生鼓泡、起皱、龟裂、脱落等缺陷,使喷漆涂装保护层成为抑制腐蚀介质侵入的优良屏障。 解析技巧:根据考试规律,含数字的选项易设错误点,四个选项只有B选项含有具体数字,成为我们考试考点所在,因此,选择B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常识大题库第29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8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6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01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57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20题、2019年0420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3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网友回忆版)第16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16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5题
smile筱123
意思是“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
一、出处:《荀子.哀公》篇
二、原文:
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三、译文:
您走出鲁国国都的四方城门去瞭望鲁国的四郊,那些亡国的废墟中一定有几处茅屋,您从这些方面来想想恐惧,那么恐惧之情哪会不到来呢?
而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主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载船,水能翻船。”您从这个方面来想想危险,那么危险感哪会不到来呢?”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荀子著文,多以论述中心为其题目,而此篇《哀公》乃以一国君为题,所述多为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颇有拼凑之嫌。
然而听其徐徐道来,胸臆间亦不免渐生兴亡之悲。
从历史上来看,鲁哀公可称是一个昏庸的诸侯。
其在位时,正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之际。
当时的鲁国,内有权臣季氏当道,外有齐国屡次莫名的讨伐,又曾遭到吴国的侵犯,然而哀公却如同一个无知的孩童,将自己的眼光只界定于触手可及的宫墙之内,甚至为自己不曾了解哀伤、忧愁、劳苦、恐惧、危险而焦躁不安。
二、作品赏析
面对这样不知世事的君主,连孔圣人也啼笑皆非:“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然而,孔子在自嘲之后还是不得不一步步地启发:您看到宗庙里的玉器是先王留下的,然而物在人亡,不是会感到哀伤吗?
您每天处理国家大小事务,但如果有一件没办好,可能就会带来灾祸,难道这不是令人发愁的事吗?
不过夫子的滔滔大论显然没有打动哀公,他所感兴趣的也无非是古代的礼服、礼帽之类。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三、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