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庚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公务员考试的数学题,技巧很重要,可以多做题,多总结,如果自己备考还是不行,那你可以参加中公的笔试培训,听老师的讲解,掌握技巧,做题就方便了祝你公考成功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比福爷爷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逻辑题是公务员考试的一大块,既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我就将公务员考试中近几年所出现的过所有逻辑题型进行一个完全的分类,然后再分别举一例,再分别讲一下每个类型题的解题方法。1,概念与三段论问题此类题采用文氏图的方法,可以方便且直观地解出来,有些也可以采用换位法。采用文氏图的方法,需要注意的就是明确集合的关系,然后再转化成文氏图的形式。熟练以后,应该一看到题就立刻能把文氏图画出来。比如有些a是b,就很快能画出a和b两个集合交叉的文氏图;所有a都是b,就很快能画出b包含a的文氏图;没有a是b,就很快画出a和b相异的文氏图。然后就根据文氏图直接可以把答案选出来了。例题:没有脊索动物是导管动物,所有的翼龙都是导管动物,所以,没有翼龙属于类人猿家族。以下哪项陈述是上述推理所必须假设的?A. 所有类人猿都是导管动物。 B. 类人猿都是脊索动物。C. 没有类人猿是脊索动物。 D. 没有脊索动物是翼龙。解析:首先没有脊索动物是导管动物,那就能画出两个相异的集合。所有的翼龙都是导管动物,就能画出两个包含的集合。最后能推出没有翼龙属于类人猿家族,那只要类人猿包含在脊索动物中就可以了。 那就是选B:所有类人猿都是脊索动物。2,直言命题直言命题的重点题型就是找矛盾关系,或者找推出关系。这类题通常都是说出几句话,然后告诉我们只要一句话为真,然后推出最终结果。对于这种题型,首先考虑找出矛盾命题,因为我们知道矛盾命题必是一真一假,那么那个真的命题肯定就在这两个命题当中。那么我们就能知道其它的话都是假的,由此,我们就可以把结果推出来了。有时,可能几句话中不含有矛盾命题,我们就找推出关系,如果a推出b,那么a就不可能为真,因为如果a为真,那么b也就为真了,就跟题干中所说的只有一真矛盾了。例题:在某次税务检查后,四个税务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B.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C.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D.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解析:本题的矛盾命题就是甲和丙,那么那个真的就是甲或者丙,那么乙和丁就都是假的。那么陈老板就纳税了,所有个体户都纳税了,那么甲就是假的,丙就是真的。选择B。3,模态命题模态命题内容相对比较少,只要掌握模态词的相互转换,这类题型都不难解决。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可能和必然相互转换时,模态词的前后各加一个“不”即可。比如可能就等于不必然不;必然就等于不可能不;不可能就等于必然不;不必然就等于可能不。这里注意一点,两个“不”相邻,就可以抵消掉。例题: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如果林肯的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项断定是假的?A.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B.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C.不存在某一时刻所有人都必然不受骗D.不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解析:此题首先A和B很容易排除。主要是看C和D。首先看C中“不存在某一时刻”的理解,理解这种句子,有一个技巧,那就是举一个我们平时常见的例子,比如“不存在某一时刻迟到”,那我们就很容易知道,“不存在某一时刻”的意思就是“所有时刻不”,然后将“不”化到后面的句子中,就变成“所有时刻有些人不必然不受骗”,再变成“所有时刻有些人可能受骗”,我们就很容易看出来这句话是正确的了。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可爱滴娃
论证推理分为前提假设型、支持型、削弱型、因果型、解释型等。破解方法分为三步:从选项中寻找答案。得出答案不是盲目的去思考,而是带着问题到选项中去寻找,通过排除不符合选项得到正确答案。同时,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不同的题型,解题关键有所不同。前提假设型的题目,题面论证肯定是不充分的,存在逻辑漏洞的,需要我们从选项中去寻找答案。支持型的题目,需要我们寻找的是能够证明题面结论正确的选项。削弱型的题目,要求我们寻找的是能够证明题面结论错误或者与之相反的选项。因果型的题面,必须谨记正确答案只能从题面论述中直接推出来,不能增加主观的想象和任何条件。解释型的题目,所选择的答案必须能够解决到题面矛盾的。
养鱼的老头
是四舅偷七舅的偷。首先你不管说的字前面那些人,说谁被骗去,那被骗去的人是主要的,偷字作动词,承受人是四舅,所以四舅是小偷。而放谁的钱那钱主人就是谁了,这句话是放七舅钱,所以偷了七舅的钱。觉得满意望采纳你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动力
阿圆凸凸凸
行测考试中,数学应用题一直都是考生比较头痛的问题,甚至很多考生会想到放弃。其实该类型的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只是做起来就很难同时保证速度和准确率,因此掌握一定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解答好数学应用题必须应用题各种题型搞清楚,了解了各种题型,我们还要清楚解题思路方法,寻找解题捷径,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题目。 数学应用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题型:一、浓度问题;二、植树问题 ; 三 、行程问题; 四、年龄问题;五、流水问题;六、工程问题;七、比例分配问题;八、利润问题等;九`价格问题。 下面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这些经典的数学运算应用题型。 一、浓度问题 【例题】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 A. 30% B. 32% C. 40% D. 45% 【解析】A。100克7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100×70%=70克; 400克20%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400×20%=8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中含酒精的量=70+80=15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总重量=100+400=500克; 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150/500×100%=30%,选择A。 二、植树问题 【例题】在圆形的花坛周围植树,已知周长为50米,如果每隔5米种一棵树的话,一共可以种多少棵?( ) A.9 B.10 C.11 D.12 【解析】B。此题是完全封闭的圆形上标点,其数量容易想到,即一个线段围成一个封闭的几何图形的话,其中的起点与终点重叠在一起,即比原来少了一个点,在未封闭的图形种的点的数量是比分段比例多一个,比如ns米的线段,在每段s米点一个点,那么一共有n+1个点,这与图形的形状是没关系的。在解这一类型的题时,只要注意一下有没有封闭,然后的具体计算就比较简单了。选择B。 三、路程问题 【例题】一艘轮船从河的上游甲港顺流到达下游的丙港,然后调头逆流向上到达中游的乙港,共用了12小时。已知这条轮船的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从甲港到乙港相距18千米。则甲、丙两港间的距离为( ) A.44千米 B.48千米 C.30千米 D.36千米 【解析】A。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又顺流速度=2×逆流速度,可知顺流速度=4×水流速度=8千米/时,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4千米/时。设甲、丙两港间距离为X千米,可列方程X÷8+(X-18)÷4=12 解得X=44。选择A。四、年龄问题 【例题】爸爸、哥哥、妹妹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的2倍时,爸爸34岁。现在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 A.34 B.39 C.40 D.42 【解析】C。代入法解答此题:A项,爸爸34岁时,哥哥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2倍,二人的年龄和为64-34=30,则哥哥20岁时,妹妹10岁,验证,妹妹9岁时,哥哥19岁,爸爸年龄是33岁,爸爸年龄不是哥哥的3倍,排除A项。理可排除B、D两项。选择C。 五、流水问题 【例题】一只轮船在208千米长的水路中航行。顺水用8小时,逆水用13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水流的速度。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解析】B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208÷8=26(千米/小时)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208÷13=16(千米/小时) 由公式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求出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26+16)÷2=21(千米/小时) 由公式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求出水流的速度是: (26-16)÷2=5(千米/小时) 选择B。 六、工程问题 【例题】有甲,乙两项工程,现在分别由A,B两个施工队完成.在晴天,A施工队完成任务要12天,B施工队完成要15天,在雨天,A施工队的工作效率下50%,B施工队的工作效率要下降25%.最后两施工队同时开工并完成这两项工程.则在施工的日子里,晴天有( ) A .6 B. 8 C. 9 D .10 【解析】A。此类问题传统解法可列方程求解。设晴天X天,雨天Y天,得出方程式: X/12+Y/(12×2)=X/15+Y/(15×4/3) 结果 X/Y=1/2,即晴天为12/2答案选A。 七、比例问题 【例题】一所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450人,三个年级的学生比例为2∶3∶4,问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 A.100 B.150 C.200 D.250 【解析】C。解答这种题时,可以把总人数看做包括了2+3+4=9份,其中一年级占九份中的两份,二年级占三份,三年级占四份,因此,人数最多的是三年级,其占总人数的4/9,所以答案是200人。选C 。 八、利润问题 【例题】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以获得45元的利润,现在按定价的八五折出售8个,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能获得的利润一样。这种商品每个定价多少元? A.100 B.120 C.180 D.200 【答案及解析】D。每个减价35元出售可获得利润(45-35)×12=120元,则如按八五折出售的话,每件商品可获得利润120÷8=15元,少获得45-15=30元,故每个定价为30÷(1-85%)=200元。 九 价格问题甲乙两家商店购进同种商品,甲店进价比乙店便宜10%,甲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照15%的利润定价,乙店定价比甲店高28元,则甲店进价是()A.330元 B.360元 C.370元 D.400元【答案】B【解析】甲店进价比乙店便宜10%,肯定是9的倍数。
牛奶泡泡韵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快速理解和解决算数问题的能力。数学推理部分10道题,以基本数列及其变式为主,强调作差和作商的应用。复习过程中需注重培养数字敏感性,了解数字推理的五大题型,精做题,归纳总结不同题型的对应解题方法。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的15题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技巧,一类公式,一类思想。所谓技巧,包括余数法、尾数法、整除法、弃九法、代入法、排除法等,容易掌握,便于上手,即使对数学不擅长的同学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谓公式,包括日期问题、牛吃草问题、格点面积问题等多种题型,有详尽的公式可以套用,应该着重理解和记忆。
在行测的公务员考试中,要做到有取有舍,特别是数量这一块,所以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尽早地树立这样的意识。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