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6

雨田里得麦圈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三国题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y四叶草

已采纳

一般来说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因为曹操属于东汉末年了。

公务员考试三国题

335 评论(13)

荔枝爱苹果

三国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孙权与周瑜。

典故: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公,乔公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成语资料

解释:赔:折(zhé )本;折(zhé):损失,减损。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指损兵折将。

近义词:损兵折将

反义词:大获全胜、毫发未损

歇后语:孙权嫁妹——赔了夫人又折兵

灯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典故人物简介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赔了夫人又折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瑜

159 评论(11)

chuchu白白

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出名,曹操在世还只是东汉王朝并没有三分天下,曹操死后曹丕篡位。孙权封王,刘备也封王,这才正式进入了三国时期。

201 评论(10)

桃源捣主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因为他是几人中最先死的,他死的时候三国还没有出现。

88 评论(9)

panrongdong

公务员考试题:《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人是哪位

94 评论(12)

年轻就要耍大牌

前些天网上卫计委官微有篇关于阿胶功效的帖子,后来删除了,前因后果自己百度,但是如果你关注了这个事,你愿意相信谁的观点呢?

“常识”一定是对的吗?

事实上,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上,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关注一个常识是否正确的问题。原因很简单,我运用就好了,不需要了解背后是否真实,因为我只要和大家都一样就行了,这实在也是一个“常识”性的思维。

一般来说是没啥问题的,因为对你的影响很小,你一年也吃不了一斤阿胶,有没有疗效关我啥事?

但是一旦这个涉及到利益、名望、地位,那就成了势不两立的大事,一定要争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这件事中的卫计委和中国中医行业一样,不搞个清白肯定不行啊。

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分为两种判断模式:律师模式和科学家模式,律师模式是先有结论再找证据,科学家模式是现有证据在下结论。哪种模式更好?。。。事实是,持有两种模式的人都觉的自己的模式好。

这是一个叫“确认偏误”的心理现象

有很多常识,其实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判断方向,例如:全球变暖、保护环境、拯救野生动物,包括房价会跌,彩票能中奖。关键看你是哪个方向?

而这两种模式背后其实是一个经济学思维:某件事上持某种模式其实都是经过计算的,也就是到底值不值?

世界上本就没有“不惜一切代价”的价值判断,有的知识权衡后作出的妥协。

天天加班对健康有害吗?当然有,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天天加班,那是因为他们自己确认加班能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比身体因此受到不能承担的损害的几率要重要,这是一种计算和妥协。

保护环境正确吗?正确啊,但是因为保护环境导致的经济和技术落后,让人生活不舒适不幸福的结果能让所有人接受吗?我看未必。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今天和一个客户谈业务,可能吃饭的时候要喝酒,谁都知道喝多酒对身体不好,但是不喝酒也许会降低这个客户的成交几率。所以我选择喝酒。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那健康换金钱吗?对呀,是啊,我判断了,我计算了,我认为这是今天对我总体来说最合适的一种投资。如果你说绝对不应该这么做的话,那么问题来了,你加班了失去了陪伴爱人和孩子的时间,损失了家庭幸福感,这算幸福换金钱吗?你在老板骂你的时候忍了,没有愤而辞职,这算用自尊心换金钱吗?

真相是:只要换的值

剩下的就是一个问题了,怎么判断值不值呢?当你掌握了更多的底层思维逻辑,你也许就有了更多的信息判断一个判断是否值得,你比其他人提高了投资的效率,你也就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概率。这就是一个数学的问题,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15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