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2

风中传音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时政预测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静妙奔奔1123

已采纳

可以从网络技术 来规范 入手

公务员考试时政预测题

209 评论(11)

静静的娇儿

热点话题一 楼市调控 热点话题二:“山寨”横行热点话题三:矿长助理的背后 热点话题四:拆迁缘何总是“冲突不休”?热点话题五:“李一”的背后,谁在造神? 热点话题六:“不闯红灯”也能重奖?对付“隐性腐败”需要阳光,但不需要雨露 热点话题八:“状元情结”与“应试教育” 热点话题九:机关微博 热点话题十:“咆哮哥”的出现

275 评论(15)

已然晕菜

1 调控房价政府连出“重拳” 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调控房地产市场,被称为“国11条”;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正式出台, 从坚决遏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等多方面遏制房价,被称为“新国10条”;9月,多部门分别出台措施,再次打出房地产调控“组合拳”。房价调控“重拳”贯穿全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效抑制了投机性需求。 2 中国高铁里程跃居全球第一 1月7日,铁道部首次对外发布消息: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以来,我国高铁一再刷新世界纪录:京沪高铁全线贯通,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铁;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486.1公里,创造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拥有系统技术最全的国家。 3 人大代表选举实现城乡“同票同权”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规定被形象地称为“同票同权”,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农村和城市每1名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如今1∶1的变化。“同票同权”,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表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4 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 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被誉为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184天时间里,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成为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博览会。 5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拍回月球影像数据,完成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直接地月转移、成功环月等既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这标志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为月球“软着陆”和更远的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基础。 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全会指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7 第六次人口普查进行 11月1日零时,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启动,涉及约13亿人口,共有600多万普查人员参与。这是近年来经济社会领域的一件大事,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这次普查首次把在境内的港澳台同胞、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11月15日,人口普查顺利完成入户登记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预计到2011年4月,这次人口普查将公布主要数据。 8 “天河一号”运算速度世界第一 11月17日,第三十六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发布,我国首次有两台超级计算机位列前三。其中,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二期系统以实测运算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位居榜首,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9 “国16条”稳物价保民生 面对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11月19日,《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发布,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16项措施,包括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随着这个被群众称为“国16条”政策的贯彻落实,各地菜价应声回落,社会情绪逐渐稳定。 10 我国粮食产量“七连增”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长2.9%,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七连增”对保供给、保物价、保民生和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人民日报报编辑部评出)

336 评论(11)

无敌炒米饭

【热点概述】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婴儿痉挛症常用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廉价救命药可谓“一药难求”。过去几年,“药荒”轮番上演: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紧缺;2012年,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短缺;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断货;今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断供和化疗药“放线素D”的缺货……这些短缺药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价格便宜。不幸的是,这些药,还都对某些疾病疗效显著,甚至不可或缺。越来越多廉价救命药的消失也成为了一个“民生之痛”。【预测题目】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7块8廉价药难求现状,原本一盒仅售7.8元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黑市上价格却被炒到了4千元,一般来说,廉价药在市场上应该很受消费者欢迎,但目前却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少好用的廉价救命药竟遭遇退市危机。对此你怎么看?【答案】近年来,每年都有廉价药品的消失。集疗效突出、价格低廉等优点于一身,理应得到公众、医院、药企、政府欢迎,廉价救命药却遭遇退市危机,不得不说,廉价救命药缺货本身已成为一种常见病与顽疾,是横亘在病人面前的心头大患。无药可治固然可悲,但更大的悲剧是有药可治但药已断货。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予以重视,挽救廉价救命药品,将人类目前已有能力制服的疾病祛除净尽。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探寻其原因。一方面,尽管药价已经放开,许多廉价救命药属于医保报销药品,不能随意涨价,而药品生产的成本却日益增高,药企没有利润,缺乏生产动力。另一方面,在“以药养医”背景下,医院倾向于选择效果类似的高价药,比低价药有利可图。此外,药物定价机制还不够完善,鼓励研发新特药的举措被钻空子,许多廉价药被披上“马甲”充当新药,价格却涨了好几倍。当然,需求量小也成为某些廉价药消失的原因之一,药厂没有生产的积极性,流通环节及医院也没有购买的积极性。廉价药的价格短缺、价格飙升甚至是退市,不仅给病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还增加了很多看病的风险,如替代药品的不适应、海外代购的不安全等等。在廉价救命药断供这个问题上需要多管齐下:第一,政府部门应该指定某些药企生产不可替代类廉价救命药,按产量、成本综合测评,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同时对用量不确定但又具不可替代性的易缺廉价药,建立国家储备制度。这样的定点生产、专门储备可以解除医院因用量少、易过期而不愿储备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整合资源,跨省调配。第二,监管部门应该更新观念更新:在既往的监管工作中注意力集中在整治假药及不规范的医药市场方面。其实,因药企过度趋利造成的廉价药频频断供,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假药泛滥。第三,国家应加大医院的财政补助,承担起政府办医的责任,破除“以药养医”的体制。相信只要药企真心实意兑现做“良心药”的承诺,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撑、适度调节及强力监管,廉价救命药频频断供的难题应该不难破解。

18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