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5

晴猫猫天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中的罗辑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angbabayue

已采纳

公务员考试是为国家和地方挑选工作人员的考试,所以要求考试设定的题目具有考察和筛选的作用。《行测》作为考察考生基本素质、知识积累和分析推理能力的一门学科,其中难度较大、让考生头疼的是判断推理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专家根据对历年考情的了解及培训经验,总结出逻辑判断中常考的题型,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

一、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

题型介绍:当题干通过对话或其他形式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并指出其中真假命题的个数,其中存在明显的矛盾关系,此时可采用矛盾法解题。

矛盾法是指根据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来解题的方法。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以从一个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

【例题】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 B。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

C。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 D。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解析】在此题中,甲与丙互为矛盾命题,一真一假,根据题干可知,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因此,乙和丁均为假话,乙为假话,则真实情况为陈老板已纳税,丁为假话,真实情况为所有的个体户都纳税了,到此可知,甲乙之中,甲是真话,乙是假话。因此答案为C。

【技巧点拨】看到真假话问题,应该首先观察一下语句中是否有矛盾关系。利用矛盾关系解题有三个步骤:找出矛盾关系;结合题干资讯,撇开矛盾关系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性;根据已知确定资讯以及矛盾的两个命题进行推理,确定答案。

二、突破口法解决朴素逻辑

题型介绍:通常当题干存在某个***些***比较特殊的条件或者存在某个***些***物件***条件***被反复提及的时候,这个***些***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所谓找突破口法就是快速找到解题切入点的方法。

【例题】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

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A.小华第一、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宫第五

B.小闽第一、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小任第一、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解析】此题答案为C。题干提示“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因此只被猜测过一次的名次肯定就是正确的。第二名这个名次只被猜测过一次,所以关于第二名的猜测一定是正确的,即小华第二,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解题,对比选项,只有C正确。

【技巧点拨】能够运用找突破口法的题目多为“对话猜测型题目”,即题干给出几种元素,多个人对这些元素进行猜测,然后根据这些对话和其他已知条件来进行判断。这样的题目类似于真假话问题,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明显的矛盾关系。一般而言都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语句,或者是对某一个元素多次做出判断,或者是对某一个元素仅仅做出一次判断,总之就是与其他元素截然不同,鹤立鸡群,这样的元素可以作为突破口,进行假设进而求得答案。所以,做这类题目的要点就是找到元素或者顺序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三、前提型可能性推理

题型介绍:此类题目是可能性推理中的一种,题干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明显跳跃,题干中没有能够明确说明论据与论点之间关系的内容。题目要求选择一个题干论证必须基于的假设或者前提。

【例题】合成氨基酸特性与20种标准氨基酸不同,将这些合成氨基酸整合进入蛋白质中,可以系统地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然而,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只能做到一次将一个合成氨基酸整合进一个蛋白质中,因此一次只能改变蛋白质的一种特性。

下列哪项是以上论述所需要的前提?

A.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就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生物学特性

B.研究人员一次只能改变一个蛋白质的结构

C.一个合成氨基酸只能改变蛋白质的一种结构

D.一个合成氨基酸只能改变蛋白质的一种特性

【解析】此题答案为D。题干的论证为由“只能做到一次将一个合成氨基酸整合进一个蛋白质中”推及“一次只能改变蛋白质的一种特性”,将合成氨基酸种类与改变蛋白质特性种类联络起来了,这个推理过程是缺乏桥梁的。D项指出“一个合成氨基酸只能改变蛋白质的一种特性”,将二者之间的联络弥补起来,是题干的推理过程中必须假设的。

【技巧点拨】当一个题目要求找到其论证的前提、假设,题干中的论证过程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络桥梁时,可以通过分析论据、论点的关键词来定位选项,正确选项一般需要同时包含论据、论点中的关键词,并在其中建立起必然的联络。

公务员考试中的罗辑

308 评论(12)

不让一个字注册

定义判断并不是判断定义本身的正误,而是根据给出的定义(定义核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的理解、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最终选择最符合题意的备选项。

定义的逻辑方法有以下几种:

(1)“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

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可用公式表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范围更大、外延更广的概念,以确定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类事物。

第二,被定义项的种差,即指被定义项的这个种概念与同属于其他同级种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就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同其他对象的本质区别。

第三,把被定义项同属加种差构成的定义项用定义联项联结起来,构成完整的定义。

例如: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解析:这是给“人”下的定义。其中,“人”的属概念是“动物”,确定人是动物这类事物中的一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是种差,是将人与其他动物相比较而得出的本质差别;“是”是定义联项,它把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属+种差)联结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定义。

(2)四要素分析法

定义中通常包含四项要素,即主体、对象、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这四项要素可能全部出现在题干的定义当中,也有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项。

1.主体,就是行为或事件的发动者、当事方,如果选项不能满足定义中对主体条件的要求,即可排除。

2.对象,是指行为或事件的承受者,被指向者即某些定义必须针对某些特定的对象,如某些单位和个人。

3.主观要素,即行为者或事件的当事人主观上具有什么样动机、意图、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目的。

4.客观要素,指客观上实施了什么行为,采取了怎样的行为方式,达到了一种什么程度,造成了一种怎样的结果。

(3)定语中心词分析法

在题干中没有明显的主体、对象、主观要素或客观要素的情况下,而且题干中有一连串定语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定语中心词分析法。中心词表示的是行为或事件的一个大类,也就是逻辑上的“属”,定语是对中心词的的限制或修饰,使这个大类进一步缩小、精确化,在逻辑学上我们称之为“种差”。题目既有可能同时将定语和中心词作为考查点,也有可能中心词并无特殊之处,题目的考核点重在对定语中所设定的条件。

大家关于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题型的逻辑方法都清楚了吗,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热点资讯,考情分析,小编会持续关注。

34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