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6

午夜的咖啡香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蒙个第一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混世金粉

已采纳

公务员考试行测蒙题技巧如下面几张图所示!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趋势分析及备考建议!

行测有哪些模块?如何复习?

言语理解:省级和市地级,言语理解与表达均考查40道题目。其中文章阅读只在省级中考查;2020年国考中省级和市地级言语理解差别加大,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三个题型题目不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备考策略:选词填空题目是易错题型,需长时间备考。一方面提升文字理解能力,掌握语境分析、词语辩词等解题方法,另外一方面需提升“底蕴”积累。

数量关系:近四年考查计算问题21道,行程问题5道,工程问题6道,排列组合5道,概率问题6道,几何问题7道,函数图像4道。数量关系除常规的方程法外,若是能够结合整除、特值、比例、盈亏等技巧性方法解题,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判断推理:在国考中,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是四大常考题型,每种题型均考查10道题。市地级有5道题目是以一题五问的形式考查。图形推理市地级比副省简单。定义判断命题形式更加灵活,以诗句、俗语、古文以及图片等呈现。类比推理侧重考查概念间关系和常识。

(一)图形推理

1.考查重点:图形共性、数量关系和立体图形。其中图形对称性、相对位置等考查频率较高;立体图形考点多样、难度大,包括空间折叠、三视图、截面图和立体拼接等。

2.备考策略:掌握基础考点,每日一练,培养图形敏感度,明确解题思路。

(二)定义判断

1.考查重点:常考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法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概念。

2.备考策略:掌握定义判断核心成分的分析方法,充分理解定义内涵,积累社会热点、拓宽常识储备。

(三)类比推理

1.考查重点:经验常识中的功能关系、加工关系、职业关系,言语关系中的词义关系,逻辑关系中的概念间关系。

2.备考策略:掌握基础考点,常态思维,分析词项间本质关联。积累常识。

(四)逻辑判断

1.考查重点:必然性推理重点考查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和朴素逻辑。可能性推理侧重考查加强型、削弱型、前提型;从论证模型上看,求异论证和实践论证等考查频率较高;其中,选项力度比较是可能性推理需要关注的重点。

2.备考策略:逻辑和生活思维大相径庭,需系统性学习以转换思维,大量刷题掌握推理规则和常考论证模型,进而形成高效解题的思维路径。

资料分析:每年均以考查增长、比重、平均数、倍数为主,覆盖了80%以上的题目,其中主要考查基本公式的比较或求值、也会多考点结合考查。与此同时,还存在部分查找类题目,考查材料分析及数据查找能力。备考策略:资料分析每年的考点基本没有多少变化,是行测成绩能有变化的突破点。把握常规考点,勤加练习,很容易有一个漂亮的分数。

常识判断:

1、平时多关注热点素材和新闻,比如说利用抖音平台、头条平台、以及各类公众号进行知识的积累,各大类平台都是相应的知识整理,都可以进行搜集整理。

2、做题过程当中及时把自己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将个套模拟卷之间的异同点找出,然后进行查缺补漏,对于已知的知识点,可以加深记忆,对于未知的知识点,需要着重的去补充。

以上是旺黔诚大树职教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公务员考试蒙个第一

80 评论(11)

一个M精彩

公务员考试行测推出答案的技巧,或参考:常识判断1)比较异同,找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2)绝对排除法常识判断,一些法律题中某些选项的说法太绝对,如出现“必须”“禁止”“所有”“只有”等词语,一般情况下该说法错误。数学运算1)选项有升降,不看最大最小,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或是正确的选项。2)选项中若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3)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4)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5)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图形推理题,解题规律,如:相同部份去掉;对应位置阴影变化(两图相同或不同则第三图对应位置变阴影或变空白);相同部件,上下、左右组合;图形拆分(有三个图构成,后两个图为第一个图的构成部件);不同图形叠加形成新图;各图形组成部件属于同一类(如:均为三条曲线相交);图形每行图形被分割成的空间数相同;图形有多条对称轴,且有共同交点,轴对称图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图形边上角的个数增多或减少;相隔一个图形分别对称(如:以第三个图为中心,1和5对称,2和4对称)。

244 评论(11)

芥末花vera

公务员考试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考试,如果真有什么蒙题题技巧,那我想其实是“逗你玩”

考上公务员的唯一捷径应该是做好复习计划,认真努力的备考,在这里我简单给大家提几点个人的复习讲义:第一:备考复习课本推荐。需要行测和申论的讲义,就是最厚的那种书,都有卖的,一定要认认真真的看完,然后就是真题试卷,一定要多做几遍,一遍肯定是不行的,精华都在真题里面,要认真看,抓准考点,做好笔记,真的把这些书做到由薄到厚,再有厚到薄;最后就是冲刺模拟试卷,这里不建议买多,有一套即可,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拿出考试的状态

第二,制定复习计划。建议国考和省考一起参加,虽然国考很难,但是毕竟是经验的积累,一次练兵,国考前三个月开始准备看书,看课本的时候要做到一个考点一个考点突破,不能觉得难就pass,这样肯定不行,不懂的可以百度,上面会解释的很清楚,国考结束之后,自己应该要有一个总结,查找自己的问题,然后继续复习省考,结合历年考情进行复习第三,调整好心态。在复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心理波动,甚至有时候遇到瓶颈后会放弃考试,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心理,会对你的复习和将来的考试有负面作用。心理调试好很重要,公考对你来说很重要,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做好心理放松,劳逸结合。时不时和朋友聊聊天,吐吐槽,最好加入一起公考的学习群,方便交流沟通。

325 评论(15)

小珠珠123999

(1)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2)选项有升降,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3)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蒙满足该比例的选项;(4)题目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

178 评论(10)

哈皮小暖

不是自己写的,在步知公考社区看到的,分享一下:

技巧篇:

技巧一:明显不符合常识、伦理、逻辑、法律的都是错的,主用于片段阅读,常识判断和逻辑判断的日常结论题有时候也适用。

例题1:城市移民化潮流的背后,更是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人口迁移的潮流将中国大片尚未都市化的乡村地区与移民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最初开始的以谋生为目标的打工赚钱,到今天迁移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农村农业生产与再生产的社会关系,农业结构及其变化过程中的财产与权力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 农民向城市的流动已成大趋势

B. 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解体

C. 城乡的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D. 移民潮引发了农村的重大变迁

【解析】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解体,B项明显违背常识,果断选B。

例题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走入国外亿万家庭,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贡献卓著,规模庞大的中国市场充满吸引力,数以亿计的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国的发展给全球经济提供巨大动力源泉

B. 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始共同分享发展红利

C. 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D. 中国入世后所做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

【解析】联系现实,中国的经济实力跟美国还有较大差距,C项明显错误,果断选C。

技巧二:根据某些字词,大胆联想。主用于常识判断。

例题3:新型城市目标是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人文城市、紧凑城市、海绵城市,下列关于海绵城市的举措哪项为正确的?

A. 提高城市开发度和包容性

B. 加强城市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C. 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理

D. 加强城市防洪与调蓄设施建设

【解析】海绵,具有吸水的特点,果断选D。

技巧三:在逻辑填空中,找不到上下文之间的呼应,相信第一感觉,相信固定搭配。出题人一般不会修改原文的用词,而作者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按照固定搭配来使用的,大家不要因为个别题目反常规而缩手缩脚。

例题4:诗歌是地方的,又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只有深深扎根于地方的生命血脉,不断______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营养,才能创造出来自于个人又超越个人的伟大诗篇。诗歌在推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对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摄入 有口皆碑

B. 汲取 有目共睹

C. 渗入 人所共知

D. 发掘 众所周知

【解析】营养是固定搭配,果断选B。

例题5:在新一轮国际秩序的重构中,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予______,我们不仅应该自觉地_______ 起区域乃至全球治理的责任,而且要善于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热望 担当

B. 厚望 承担

C. 希望 承接

D. 期望 担任

【解析】寄予厚望,承担责任都是固定搭配。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两题本来就简单,但是简单的题,不同的人在速度上是有差别的。

技巧四:类比推理,不能根据逻辑关系确定答案时,选形式最接近的。

例题6:园:园中园

A. 楼:楼外楼

B. 人:梦中人

C. 月:水中月

D. 画:画中画

【解析】这个题可能有些同学在AD中纠结,D与题干的形式最像,蒙D。

技巧五:数学运算,没有思路时可以利用代入思想、以及“已知条件和选项的巧合”来解题。

例题7:2014年父亲、母亲的年龄之和是年龄之差的23倍,年龄之差是儿子年龄的1/5,5年后母亲和儿子的年龄都是平方数。问2014年父亲的年龄是多少?(年龄都按整数计算)

A. 36岁

B. 40岁

C. 44岁

D. 48岁

【解析】由于四个选项的年龄都比较大,可以猜测其中有一个迷惑项是母亲的年龄,再结合“5年后母亲年龄是平方数”,发现只有C的44加上5之后是平方数,所以推测母亲年龄是44岁,一般父亲比母亲大,所以猜测答案是D。代入验证:父亲48,母亲44,年龄差是4岁,年龄和是92,符合23倍。儿子的年龄=4*5=20岁,5年后是25岁,是平方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技巧六:特别难的蒙A,特别简单的蒙D。感觉不是很难,但是没时间做了,或者不想做了,蒙B或C。

策略篇:

策略一:确定答案后,不建议再去看其他选项,注意是“确定答案”后,不能确定的还是要继续看下去。排除ABC后,建议直接选D,也是确定可以排除ABC。

策略二:对于定义判断,问符合的,建议在题目旁边打“√”;问不符合的,打“×”,以免分析选项时搞错。对于言语理解、可能性推理、常识判断也适用。

策略三:买笔芯是矩形的自动铅笔,涂卡时稍微用力划一下即可,不需要很认真地涂,丢掉你的强迫症。

策略四:做题时,在题目旁边直接写ABCD,不要直接勾选项,涂卡时一是要去辨认是ABCD的哪一个,二是容易涂串行,这都是血的教训。

策略五:整张试卷分3-4次涂卡,一是能在涂卡时稍微休息一下大脑,二避免最后没时间涂卡。我每次考试几乎都能遇到没时间涂卡的同学。。。

策略六:搞清楚考试的流程。监考老师一般都会提前几分钟发卷子,卷子发下来后快速填写姓名、准考证(答题卡和试卷都要填),然后就可以默默地翻开试卷做常识判断了。动作别太大,一般的监考老师都没时间管你。建议一开始是做常识判断,一是它在试卷的第一部分,不需要计算、勾画,便于打铃前做;二是很多人都“晕考场”,又紧张,先做做常识可以让自己慢慢地适应下环境,平静心跳。

22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