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54

贪吃的晨晨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林以思福建公务员考试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ania慧慧

已采纳

1.只要毕业有正规的本科学位证和毕业证,就可以作为本科报公务员。2.没有学位证不可以3。看你考哪里的公务员。国家的只要看申论和行测就行,如果是考警察之类的,还会考基础知识,也要看。4.刚上大三的话,可以看看行测,还有关注新闻热点。建议过了年再看就行。这个也不是说你看书越多分越高的。5.明年上半年或者下半年。因为国家的考试是每年的11月底,所以,之前先自己看,考试前几个月参加培训班就行。6.国家考试是网上报名,大约10月初,这个不着急。地方公务员一般是过了年以后,各地不一样,可以去各地人事网查询就行。具体你能报哪些单位,要看简章出来后,每个单位每年招录的人员的专业要求也不一样的,按照单位的需求来招的。 如果想考的话,建议先自己看书,等出来简章才知道具体可以报什么职位。我们单位是国考的,八月份刚按要求上报了明年公务员的招录计划和要求。每年都不一样的。

林以思福建公务员考试

213 评论(12)

七色缤纷彩虹

1可以,只要你有大学文凭即可,国民教育的也行。国家承认即可。2可以,根据不同岗位,你可以选择对学位没有要求的岗位3书籍,自己去书店看,也可以在网上参考,尽量选择你所在城市的书4开始什么工作?复习吗?买几本书先看看,申论,行测先了解一下嘛5你经济,时间都比较好的话,现在就报一个,学习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再进一步学习6每年的报考时间不同,大部分是上下半年都有,只是下半年的岗位比较多。你是考国家的就是11月份的样子补充:可以,你关键是得看当年的招考简章,有岗位说明的

254 评论(15)

那一缕幸福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代入法,在判断推理和数量关系中运用得最为普遍,通过代入选项的方式进行逐一验证,这种方式看似“笨”,实则是大智若愚。对于难度较高的推理题和数学题,通过常规方法去解题,本身就不擅长这方面的考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反不如就直接代入验证,一则节约时间,二则不容易出错。

您可以登录华图网校官网,这里有关于福建公务员考试的最新资讯及报考指南,还有一些关于考试资料及职位表下载一应俱全,感谢您的采纳,祝您成“公”!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334 评论(9)

cherrychoi25

国考申论难易分析一、材料主题难,抓取要点易今年材料给定的是城市水系,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个陌生的领域,在我们的意识里这似乎应该是一个水利、规划设计、园林等专业才会涉及到领域,在文中结尾的升华部分,沿用近两年主题升华的方式,命题人引用《老子》“上善若水”的比喻,通过“国学经典”的解读点题,这与2016年副省引用《论语》“不学礼,无以立”极其类似;但仔细阅读材料,材料围绕着城市水系的功能、城市水系的特点、如何建设城市水系展开,材料阅读难度不大,要点关键词比较清晰,题型也都是常规型题目,第一题归纳概括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第二题综合分析“城市水系正如城市指纹”意思;第三、四题为贯彻执行,一篇报道,一篇写给领导的提纲;最后是给定一句话的话题型作文“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写一篇文章。此外,给定材料沿用近两年的特点,材料总量比较少,共有5则;且每一则基本都在题目中涉及到,唯一的区别是第2则材料涉及了第1、2题,较多学生会存在要点重复论述;事实上“城市水系正如城市指纹”是城市审美功能的一个具体展开,要点不应重复。二、题目问法难,结构思路易与2016年地市级让考生撰写“简报”、“归纳流程和要求”,“概括争议原因和理由”相比,17年国考申论的难度仍存在问法上的创新,如让考生概括功能,撰写报道,特点、可行性分析,这些问法上的创新存在一定的迷惑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结构上的清晰让学生的逻辑分、结构分更容易得到,作答思路更容易形成。如第三题中,让大家“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域”为题撰写一篇报道,考生在形成作答思路简单的就可以将“水清”“水活”“水美”作为三个部分依次展开,当然这同样需要在文中进行验证,但无论如何,给定的思路仍比较清晰;第四题的领导参考的提纲,更是给定了“特点”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整理;而作文给定的“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可以按照题干点睛法的方式,将“向水学习”作为立意,而“提升智慧”“陶冶情操”作为关键词作为分论点。这种拆分的方法和16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行的滋养”中,和14年“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急不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模仿前者是考官相对比较容易的出题方式。三、写作深度难,文章成文易文章最后运用比喻的方式,将话题引向深刻,甚至有的考生感觉全文“城市水系”的主题与“向水学习”的立意之间难以建立联系,从而只选择了“城市水系”进行成文,这显然脱离了题干。事实上如果我们关注文章的最后一则材料,“柔则能克刚,静则能映物,动则能变化”的表述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品质,而题干中“提升智慧”,“陶冶情操”的分论点与全文“水的功能”,“水的特点”,以及材料3中“水清、水活、水美”的目标,材料4中如何构建生态水系规划的保障措施中提到的“协作精神”“科学决策”“形成合力”都可以是我们分论点展开的逻辑要点。当然,我们在展开论证的过程中,要努力将这些要点升华成社会层面、人文层面,而不是“就城市水系谈城市水系”的微观表述。这样必然会影响文章的高度。申论综合分析题考场抢分思路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侧重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综合分析题型一直是广大考生复习备考的重点、难点所在。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综合分析题分数差距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考生的答案呈现观点不明确,分析不深入,逻辑不清晰!而这三个层面又恰恰是综合分析作答思路的内在体现:是什么——观点要明确;为什么——分析要深刻,怎么办——提出对策,确保逻辑完整。因此,专家尝试从以上三个方面突破,为广大考生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提供借鉴参考!第一,观点一定要明确。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中有“对给定资料……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意味着观点一定要清晰,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这其中的含义有层:一是观点要直接体现在答案的首段甚至首句;二是观点是“合理的”——要是符合材料要求,符合社会基本主流思想的,也即要保证正确。如何实现?观点的得来不是自己简单的发挥,而是要通过对材料中“高频词汇、高档词汇”的梳理推导出来。而在答案呈现形式上,观点明确意味着或者针对词、句进行概念解释,下定义;或者针对社会现象,公共政策点明本质、内涵。第二,分析务必要深刻。考试大纲中能力要求中谈到“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其中的“归纳”是指现对材料的部分内容进行提炼,然后再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其中的“分析……多角度”则是考官重点考察所在,意味着至少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分析:深度——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挖掘作答对象表象背后的原因,影响,背景等;广度——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素信息:多样的问题表现;多主体、多范畴的原因分析。除了把握以上几点,分析层面还需要综合考虑题目信息确定是否要全面客观还是体现辩证有重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分析深刻又符合题目要求。第三,逻辑千万要完整。综合分析答题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解决问题其实侧重的是解决问题能力,而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的能力界定中并没有关于此的表述。研究专家在此提醒广大考生,此处的“解决问题”部分是为了确保答题逻辑完整而存在的,虽然不是重点但必须存在!而对策的提出可以从宏观角度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谈如何具体解决问题。

87 评论(13)

千羽YUmi

旺黔诚大树职教来为大家做出解答!

随着这几年经济形势的发展,有这么一种现象越来越常见,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就业,反而对私企的兴趣减少。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现在无论是考公还是考研,甚至事业单位的录取一个人的编制考试,都有近百人参加;这更从侧面反映如今就业形势的严峻。当然,对于一心准备考公的同学来说,其实国家还有一项政策,那就是选调生,那么,选调生和普通公务员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和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选调生,顾名思义“选与调”。选调生是指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各地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学生(本硕博)到基层工作一定年限,是我国党政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员和重点培养的群体;根据政策,选调生可以分为为普通选调和定向选调,其中定向选调生是门槛和要求最高的,普通选调生次之。但是两者共同的要求都是年龄,即本科年龄不超过24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7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的应届毕业生,并且是党员或预备党员才行。

普通选调生的要求不高,只要是普通本科,并且达到相应要求就可以参加考试,成功后需要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不过这个选调生的含金量不太高,之后能不能再次回到省级机关工作,看个人运气和“能力”。

定向选调生的要求就很高了,一般而言每个省份的要求都是“985,211”或者某个行业最厉害的学校,如“五院四系”,东北财经这种双非院校。这些定向的选调生,一般在基层工作1-3年,基本都会调动,虽然不会升职太多,但是相比公务员考进来五年甚至十年才变动职位的,还是相对好一些。

①选调生门槛较高:公务员考试,一般都是只要求本科毕业,学历上要求并不高,大专也可报考;而选调生的条件很高,只有党员或者预备党员的身份,在校成绩优异,表现优秀,且学校至少是本科院校,才有希望报名。所以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门槛不同。

②选拔方式不同:公务员考试采取的是笔试+面试的方法,而选调生考试则采取的是本人自愿报名、院校党组织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试考核,并且选调生的面试由各市委组织部组织,公务员面试由当地人事局负责,从层级来说,两者就不一样。

③管理方式不同:选调生是省委组织的后备干部力量,虽然会下放到基层锻炼,但人事权一直归属于省委组织部,是干部,会进行脱产培训;而公务员则是具体的职位,人事权归于单位,或者上级人事负责,调动比较困难,并且培训周期很短,只针对工作业务进行培训,甚至不培训。

④发展前景不同:正如前文所讲,选调生的人事权是由组织部掌握,是干部;而公务员是招录进来工作做事的,属于机关工作人员;再者选调生的提拔速度是快于普通公务员的,这一点是选调生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能力出色,上级部门会很快提拔的。

综上所述,对于普通背景的学生而言:选调生是优于公务员的。如果想报考选调生,一定要注意让自己均衡发展,注重平时表现,努力提高学历,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缺一不可,不然很可能在基层的待不了几年就放弃了。

最后,选调生作为公务员的一种,薪资待遇和工作强度有时并不对等,但是因为其发展前景比较远大,所以很多人忽视这项,所以报考时也要斟酌。

以上就是旺黔诚大树职教整理的选调生和公务员区别的内容,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339 评论(8)

聪聪老头

代入法就是把题目中的四个备选答案放进去计算,进而选出合适的答案

317 评论(9)

小L快跑

代入法,在判断推理和数量关系中运用得最为普遍,通过代入选项的方式进行逐一验证,这种方式看似“笨”,实则是大智若愚。对于难度较高的推理题和数学题,通过常规方法去解题,本身就不擅长这方面的考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反不如就直接代入验证,一则节约时间,二则不容易出错。例题:(2013·国家)某市园林部门计划对市区内30处绿化带进行补栽,每处绿化带补栽方案可从甲、乙两种方案中任选其中一方案进行。甲方案补栽阔叶树80棵,针叶树40株;乙方案补栽阔叶树50株、针叶树90株。现有阔叶树苗2070株、针叶树苗1800株,为最大限度利用这批树苗,甲、乙两种方案要应各选:A.甲方案18个、乙方案12个B.甲方案17个、乙方案13个C.甲方案20个、乙方案10个D.甲方案19个、乙方案11个【答案】A【思路点拨】由于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所以剩余的树苗应该尽可能的少。由于是选择最优方案,采用代入排除法。【解析】A选项,阔叶树苗用了80×18+50×12=1440+600=2040,剩余30;针叶树苗用了40×18+90×12=720+1080=1800,恰好用完,共剩余30;B选项,由于A选项方案的针叶树恰好用完,若采用此方案,针叶树必然不够,排除;C选项,阔叶树苗用了20×80+10×50=1600+500=2100,超过2070,也排除;D选项,对比A选项多用了一个甲方案少用了一个乙方案,总量减少了20,排除。【名师点睛】采用代入排除法解题时,应优先选择居中的选项进行代入,以简化计算。

30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