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nightdq
2023年国考笔试虽然已经延期,但是延期不延学,想上岸的宝子们在这段时间依旧要冲起来!言语理解里面有一类最容易弄错的,熟悉考情的小伙伴都知道,咱们判断推理实质上一共分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个板块,那么今天高顿公考小编就统一讲解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一起来看看吧!
01
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一般我们会给大家一组图形,要求大家通过观察找到图形当中所蕴含的规律,再从选项中选出合适的一个图形。我们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出题,当然在形式上也会有一定的创新。
近几年的图形推理题量也不太固定,2017年考察了个图形推理,2018年考察了个图形推理,2019年考察了个图形推理,2020年考察了个图形推理,2021年考察了个图形推理。主要考察的还是在。
02
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主要是给大家一个定义,需要大家严格按照定义的内容找到一个最符合或者最不符合的选项,而且这个部分出题面比较广,包括法律、心理学、逻辑学、学科知识等。定义中我们又会分为两种不同的题型进行考察。
【例】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它一般由四个阶段组成,从“生产聚集”到“产业主导”,再到“产业完善”,最后完成“产城融合”。其核心就是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即居住人群和就业人群结构的匹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产城融合的是:
A.某市为避免污染影响居民生活,将药厂移至城郊新建的产业园
B.某市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新建的产业园创业、就业
C.某市利用网络平合招商引资计划在郊区新建一个电子产业园区
D.某市在成熟的产业园周边地区开发很多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楼盘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产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
②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
③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即居住人群和就业人群结构的匹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药厂移至城郊新建的产业园是为避免污染影响居民生活,而非“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会导致居住和就业分散,不符合定义;
B项:某市出台的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新建产业园创业就业的政策与“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无关,且没有体现产业园附近的居住人群情况,不符合“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不符合定义;
C项:招商引资新建电子园区,没有体现产业园附近的居住人群情况,不符合“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不符合定义;
D项:成熟的产业园,与周边地区开发很多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楼盘,体现了“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03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大家考试时的难点,通常会给大家一组词要求大家从选项中选出一组逻辑关系最贴近或者相似的词。
主要以的方式进行考察,而且相对而言类比推理的考题题量是最为固定的,每年大约10个题。而考点主要集中考察的是。
【例】高屋建瓴对于( )相当于( )对于技艺
A.格局;左支右绌B.形势;目无全牛
C.气势;天造地设D.地势;逆水行舟
【答案】B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高屋建瓴”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有利形势,与“格局”无明显的逻辑关系,“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与“技艺”无明显的逻辑关系,排除;
B项:“高屋建瓴”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有利“形势”,二者属于对应关系,“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纯熟的、得心应手的境界,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高屋建瓴”与“气势”无明显的逻辑关系,“天造地设”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与“技艺”无明显的逻辑关系,排除;
D项:“高屋建瓴”与“地势”无明显的逻辑关系,“逆水行舟”比喻学习或做事就好像逆水行船,不努力就要退步,与“技艺”无明显的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04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是给大家一个文段,需要大家在文段中利用一定的逻辑推论,得到一个最正确的或者不正确的答案。而逻辑判断我们分为了两个大类,考试中一般考察10题左右,主要考察,根据每年考试的题量分布来看,我们在备考和学习中应该多在论证的题型上多下功夫。
【例】地球距离火星最近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则超过4亿公里,只有地球与火星夹角为70°时发射探测器才能如期抵达火星,因此,我国预计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一位航天专家对此评论道:“如果不能抓住2020年这个机会,那么,下一次合适的发射时间至少要推迟到2022年之后。”
上述专家的评论若要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火星探测器发射后,需要经过不少于7个月的飞行,才能抵达火星轨道
B.我国需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才能尽快缩小与西方航天大国的差距
C.地球与火星的相对近点约每15年出现一次,二者距离近的年份是登陆火星的最佳时机
D.发射火星探测器须等到地球和火星形成一定夹角,而这个机会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如果不能抓住2020年这个机会,那么,下一次合适的发射时间至少要推迟到2022年之后。
论据:地球距离火星最近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则超过4亿公里,只有地球与火星夹角为70°时发射探测器才能如期抵达火星。因此,我国预计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火星探测器发射后需要多久才能到达火星轨道,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才能尽快缩小我国与西方航天大国的差距,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登陆火星的最佳时机,与论点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时间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建立联系。该项指出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时机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即2年左右,建立了题干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属于前提。
因此,选择D选项。
总而言之,不管今年的国考延期到什么时候,最后肯定还是要考的,各位能做的也只有听通知,毕竟目标还未实现,我们就要努力在备考的路上加油冲刺,在备考的路上小伙伴们并不孤单。要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国考延期意味着留给大家备考的时间更充足,小编建议大家在这段时间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查漏补缺。当然,如果在备考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对于国考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欢迎随时点击右下角聊天框与我联系,最后,祝愿大家考试顺利,圆梦2023!
今日风向左
>>>点击查看原试题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
要求:
(1)分条归纳概括;
(2)表述准确、完整;
(3)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主要措施有:一、实施全面绿化工程,丰富色彩,提升绿化管护水平和质量。二、实施亮化工程, 维修 安装照明设施。三、大力开展便民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四、明确执法权限,增加执法强制性,加大执法力度。五、大力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安装护栏,配备救生设备,安装监控,警示标语,配备保安等。
二、假如你是随团 秘书 ,请根据“给定资料2”,把代表团团长的考察笔记,归纳整理为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15分)
要求:
(1)提炼准确,归纳合理;
(2)层次分明,分条表述;
(3)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国外城市建设水系考察报告
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在总结了河流开发的教训后,逐步行成较为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以及成熟管理 经验 ,值得借鉴:
一、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
1.人水共存的规划理念,城市水系应结合城市土地规划,维持水体生态平衡;2.“多自然型河流”理念,恢复城市河流湿地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3.“健康河流工作”理念:确保河流同时处于工作水平和健康状态 。
二、成熟的管理经验
1.完善法制。建立水事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的权责。2.科学管理。由多头分散管理变为综合性集中管理,落实“动态河流管理”;严管重治违规排污。3.资金保障。政府拨款为河道流域管理提供资金保障。4.加强合作。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鼓励社会参与管理。5.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监测网站,为决策执法提供依据。(337字)
三、“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
(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
(2)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一、含义:1.水代表儒家的柔,是弱德之美;2.代表等待、耐心、忍耐、弹性、柔顺性的中国文化性格;3.但不是软弱无力和废弃一切作为。
二、原因:1. 水符合儒家道的品格。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具有善良、柔弱、滋养万物、不争夺、聚集力量、不定性、善于变化等特性;2.水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比喻道德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让人领会道的内涵,又能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凸显道德品格。
三、柔的意义:1.使中国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克服动乱;2.影响着中国人与自然界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3.影响中国古典技术的文化性格和取向,以柔克刚使其不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如都江堰体现了顺其自然的文化取向。
四、“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根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
(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
(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
G市人大:
此前,G市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林草稀疏、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水利设施简陋。而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后,则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我们建议在全市推广此模式,理由如下:
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一、保持青山绿水,改善生态环境。1.河水治理取得了成效。2.利于作物种植,建成了经济果木林。二、推进脱贫工作。1.开发新的经营项目。2.发展旅游业,新建了旅游项目。3.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建议政府重视,兼顾生态与民生:一、保持水土,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地势资源。二、水土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相结合。1.依照科学思路,提供项目资金,引导治理大户租用水土流失山地,雇佣群众参与治理开发。2.启动示范园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及群众参与治理,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保护性开发水土资源。三、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知识学习,争取群众肯定。
建议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五、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以水为师
水滴石穿,上善若水,仁者乐水……自古以来,水似乎总是和美好联系在一起,她仁爱又包容,她柔弱又坚韧,她向善又变通。尤其是在古老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我们总是提倡向水学习,以水为师——学习水的力量,学习水的智慧,学习水的德性,学习水的美丽。
以水为师,师水之力。“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能克刚,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成熟的人总是最先低头,保持谦卑的姿态;真正强大的国家总是懂得崇尚和平,和谐发展。对于城市治理更是如此,有的时候柔性治理,人性执法,似乎比命令、禁止的效果更好更长远。难怪我们的执政者开始从管理型转变服务型政府,从大政府转变为小政府,打造现代化治理的软实力。
以水为师,师水之智。水虽柔弱,却不呆板,不拘束,不僵化,不偏执,懂得因时而动,顺势而为,随机应变。君不见,那水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汽,凝而成冰;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这种变通性,适应性,变革性,创新性都是一种智慧。城市治理也当如此,如若千城一面,盲目跟风,城市便没有灵魂,没有内涵,唯有打造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才能有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本地的特色与优势发展适合的产业,比如有的地方适合养殖、种植,有的地方适合生态观光,生态旅游,还有不少地方已经实现了生态扶贫。
以水为师,还要师水之德,惠民养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城市治理的根本的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人们追求什么?人们追求幸福和获得感,取决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就业保障,收入增加,食品安全,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这些百姓的福祉应该是城市治理者的终极追求,我们的治理者应该通过服务群众,便民利民,去实现和谐有序,政通人和,的善治、善政。
如果说水是集力量、德性、智慧与一身的君子,她同样是美丽灵秀的女子。水无形之象,融合万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真正的大美!
以水为师,师水之美。水是万物之源,她滋养万物,孕育生灵。如果我们不去热爱她,呵护她,人类便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现在的城市雾霾天气,水被污染,资源消耗,生态破坏……不少城市居民一心想着逃离,干净的空气和水都成了奢求。好在有的城市已经重视水系建设与管理了,让城市水不仅健康、干净,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真正的宜居城市应该是天人合一,下通地上达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我们离这个目标似乎还很远。
向水学习就是向自然学习,道法自然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是人类最主要的容身之地,水为城市难题和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答案,提供了辩证的思维,提供了包容与仁爱的情怀。城市管理者最应该以水为师,以水为鉴,以水为镜,我们期待未来的城市治理走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