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昂千里
正确答案其实是:大舅是小偷,钱原本是九舅的我们先来看: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三舅为什么去二舅家?大舅为什么知道三舅去二舅家?这个问题我们先不提,继续往下看这段话其实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就是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第二段是说四舅被五舅骗去六舅家偷七舅放在八舅柜子里。第三段是,九舅借十舅发给十一舅的工资。看第三段,九舅借十舅发给十一舅的工资。这说明的还不够清楚么?九舅借给了十舅1000元,而实际上,这1000元是十舅要发给十一舅的工资,也就是说钱原本是老九的,十一舅给十舅打工,到要发工资的时候了,十舅手头没钱,所以借了九舅的1000元,发给了十一舅。再来看第二段,就被五舅骗去六舅家偷七舅放在八舅柜子里,很明显七舅偷拿了十一舅的1000元工资,后侧将嫁祸给老八,可是这件事情却被六舅发现了,然后六舅偷走了这1000块钱,中途这件事又被五舅知道了,于是骗四舅去偷六舅偷来的1000元,所以说偷钱的人其实是四舅和五舅可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为什么大舅清楚的知道这一切?盗窃、栽赃、陷害…他为什么这么清楚?其实,老大才是真正的老大,他早已知道了一切,正在下一盘大棋。为什么老大这样做?外甥、舅舅,也就是说还有一个最小的妹妹,已经结了婚并且有孩子了。到了分遗产的时候了,大舅的这种行为为自己加分不少。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获得遗产,还可以白得十一舅的1000元工资。所以他才是掌握棋盘命运的那个人,也是这个故事里的最终胜者!
尛嘴亂吃
首先说四舅是小偷的,我觉得是正确的,但是不完全正确,我所能想到的还有一个小偷整段话里面没有任何一个标点符号,那么请问有谁有一口气全部念下来,念成4舅是小偷的。我相信大家都是在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说四舅.....在四舅前面的“说”改变了语调。最后变成四舅是小偷那么我们改变一下念这话的语气语调,我用标点符号的方式表达,这样可以更加明白直接,希望大家不要说我改变题意加了标点符号。改成这样: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说四舅。被五舅骗去六舅家偷七舅放在八舅柜子里九舅借十舅发给十一舅工资的1000块。答案:大舅是最后的小偷。然后我们再换一种方式,比如第三人称的方式:某某:“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说四舅被五舅骗。” 去六舅家偷七舅放在八舅柜子里九舅借给十舅发给十一舅工资的1000元。答案:某某(就是说这句话的人是最后的小偷)希望采纳
天天天晴9080
钱原本是十舅的,借出之后是九舅的,没发工资之前是九舅的,(因为9舅是个穷老板)(11舅是本该得到钱的那个人)发了之后是十一舅的,八舅要承担的是保管责任四舅是偷窃的犯罪行为五舅是行骗和教唆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就是:1、小偷是四舅2、钱是九舅的 注意题目是九舅借... 这是2013年公务员考试题...其答案就是这样的.. 望采纳------
Moser~子涵
钱原本是十舅的,借出之后是九舅的,没发工资之前是九舅的,(因为9舅是个穷老板)(11舅是本该得到钱的那个人)发了之后是十一舅的,八舅要承担的是保管责任四舅是偷窃的犯罪行为五舅是行骗和教唆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就是:1、小偷是四舅2、钱是九舅的
美人儿不哭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排列组合题目一般不会出的太难,只需要各位考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常用解题方法就能够应对,并且做好排列组合的题目是做好概率题目的基础,因此,学好排列组合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跟大家分享两种排列组合中常见的解题方法,捆绑法和插空法。
一、捆绑法
应用环境:题干要求某几个元素必须相邻。
使用方式:先将相邻元素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再将这个整体看做一个大元素,和其他元素一起排列。
例1.甲、乙、丙、丁、戊,五个同学排队照相,甲乙同学必须站在一起,问有多少种站法?( )
A、20 B、24 C、40 D、48
二、插空法
应用环境:题干要求某几个元素不得相邻。
使用方式:先排其它元素,再将不相邻元素插空。
例2.甲、乙、丙、丁、戊,五个同学排队照相,甲乙同学不能站在一起,问有多少种站法?( )
A、36 B、48 C、60 D、72
中公解析:因为甲乙不能站在一起,即不相邻,所以使用插空法,先安排剩余的丙丁戊三个人,共有A3 3=6种排列方式,再把甲乙插入到丙丁戊形成的4个空当中,共有A4 2=12种排列方式,所以共有6×12=72种排列方式。因此选择D。
中公教育专家相信大家通过上述例题,大家会发现这两种方法并不难,只需要我们掌握应用环境和应用方法就可以应对了。
ly的天空
国考行测判断题涉及面广,在众多知识点中,出国留学网整理了2019国考行测历史常识:两汉魏晋人文考点,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2019国考行测历史常识:两汉魏晋人文考点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题中的必考点人文知识,其涉及面之广,种类之繁杂,是提到就让很多考生头疼的部分,但是只要考生们能够切入到国考常识判断题的考试点,就能够较轻松地备战国考行测考试。国考常识判断人文知识部分考察的都是非常基础的内容,考生只需要把基本的文学脉络理清楚,例如: 我国古代文学部分,大体可以分成这样几个时期:先秦诸子散文思想——秦汉文——魏晋南北朝小说、文学批评——隋唐诗歌——两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抓住脉络上面的阶段性特征与重点知识,并将这些文学知识与一定程度上的法律、政治、地理、科技、经济等知识结合,融会贯通,考生定会在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的复习中受益匪浅。国考行测人文知识的考察角度,通常来讲有这么几个方面:1. 考察基本的文化认知。像古代的四书五经、成语知识、传统节日与诗词等文化现象。2.考察作家、朝代、作品、思想等对应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为大家介绍两汉魏晋人文考点。一、指鹿为马秦末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把鹿说成是马,后来把反对他的人都害死了。“指鹿为马”现比喻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二、背水一战楚汉之争时,刘邦命韩信领兵攻打赵国。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打败了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 “背水一战”现指最后决一死战。三、楚河汉界楚汉之争时,刘邦与项羽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划分土地,以西归汉,以东归楚,这就是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四、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楚汉之争中,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军心动摇,项羽大恸,自知将败,慷慨悲歌,虞姬和歌而舞。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本为项羽下属,后因不被重用投奔刘邦,岂料仍默默无闻,便连夜奔走,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把他推荐给刘邦,使其得以重用,成为刘邦重臣;后韩信封王列侯遭刘邦忌惮,萧何又把韩信骗至宫中导致韩信被杀。此典故现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国考行测历史常识备考:两汉魏晋人文考点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使匈奴闻风丧胆,人称飞将军。但西汉政府并没重用李广,他60多岁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七、投笔从戎班超是东汉人,少时家贫,为了谋生替官家抄书。有一天,他抄写文件时,万分苦闷,忍不住投笔说道: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