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1618
202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指导,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之标点:双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讽刺和嘲笑以及突出强调的作用。答题时需要将引号去掉,回到题干中,结合题干理解它,不能仅凭字面意思做题,要找到隐藏之下的特殊之意。顿号(、)、逗号(,)、和分号(;)常被用来表示并列。并列的几个词语或句子在题干中不分轻重、地位同等重要。且并列成份的词义或者句意是相近的,感情倾向性也是相近或相同的。冒号(:)、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如,某词或语句后面有冒号对它进行解释,想要找出答案就得对冒号后面的句子合理的理解并进行归纳。
owenwoohyuk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包括:1.明确考试大纲中的所有题型。对考试大纲列出每一种题型的设问、具体要求、作答的参考时限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致因为不熟悉题型而不会回答。2.必要时要知难而退。每位考生的水平或特长不一,考试时可先做自己认为相对容易的题目,回过头来再做难的题目,不要在太难的题目上耽误过多时间。3.注意考试时间的分配。考试时试卷上会给出相应的参考时限,考生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在某一部分上停留过多时间,否则可能导致答题时间不足。4.适当运用猜测答题法。行政职业能力是标准选择题,对错的概率各50%。因此,如果考试时间所剩不多,此时可通过猜测的方法快速答题,确保完成全部题目。5.不要将答案抄来抄去。有部分考生喜欢先在试卷上答题,然后再抄到答题卡上。这样做容易出错,而且占用过多时间。
redfishchy
“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可见,标点符号对于书面语言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行测言语考试中,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作者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智能。因此,在阅读言语题目时,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言语外,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下面为考生介绍几个对于解答言语题目有重要作用的标点符号。
一、冒号
冒号的作用是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在行测言语模块的考试中,常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後边,表示提起下文,一般跟分号“;”一起食用。所以文段的行文结果一般很明显,一般是总分或者分总。当然,冒号至分号之间的内容武威市分说部分,可以省略不看,或者扫读,而段首或段尾的总说部分即为文段的重点。
例1:传统的动物资源保护措施主要是划分保护区或建立保种基地。这些措施能很好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保护区面积大,偷猎现象屡禁不止;建立良种基地保护地方品种投资大,时间长,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物种衰退等现象。试管、克隆、冷冻保存等生物技术新成果的问世,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建造“动物诺亚方舟”不再是天方夜谭。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 )
A、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动物资源保护开辟了新天地
B、动物资源保护促进了生物技术新成果的诞生
C、保护动物物种多样性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D、传统资源保护措施所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
首先,按照正确的做题顺序为2-1-3,即,先看提问方式,辨别题型,接着读原文,最后看选项。看到在文段第二句出现了冒号“:”提起下文,并在文中出现了分号“;”,所以文段的行文结果即为总分或分总,重点看段首或段尾,发现前文讲缺点目的在于引入后面生物技术新成果,突出其重要性,主旨句在于最后一句,由此可得出答案A。
例2: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使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民族越来越相似,按照德国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是一个群体社会中大家按照同一规则生活,就好象按照一个节拍跳舞,不至于踩到脚一样;而文化使一个民族与别的民族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规则而是习惯。其实城市化也可以这样看:城市迅速发展,摩天大楼变成城市象征,这其实是 现代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强势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又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同一”不要消灭“差异”。
这段文字意在( C )
A、质疑现代文明忽略民族个性的趋势
B、探究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C、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保存文化的必要性
D、比较文明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
扫读这道题目,发现文段中出现了分号、冒号和书名号,这就得出文段的行文结构大概为分总,所以重点应该放在段尾。恰好,段尾出现了表示“强转”的关联词“但是”一词,所以经验告诉我们,转折之后即为文段的重点。对应的选项C即为答案。
二、顿号
顿号是中文中特有的标点,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行测言语模块的考试中,顿号和冒号一样也是一种非常有效解题方法,尤其是利用顿号表示并列的这一特性,在解答逻辑填空是显得更为有效。
例1:看过许多名人访谈,他们无不谈到过去某段时期的迷茫与困惑、低潮与失败。彼时,如果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只有冷静下来,摆正心态,才有________ 、赢取辉煌的可能。可见,平日的积累与锻炼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的________与爆发力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背水一战表现B、反戈一击突破
C、逆水行舟速度D、反败为胜勇气
这是一道典型的实词和成语的辨析题。阅读量稍大,但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语境,就会发现,该题的突破口是第一空。不难发现第一空后面有顿号,且顿号之后的词语是“赢取辉煌”,说明第一空应该填一个词,要求是填入的词应该和“赢取辉煌”构成并列关系。由此,对应选项当中的四个成语,只有D项的“反败为胜”对应“赢取辉煌”。所以答案锁定D项。
例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这道题目出现了很多顿号,我们尤其要留意横线前后的冒号,横先后是“日积月累”和“不断求知”,由此得知横线处要填的词必须能够和“日积月累”、“不断求知”构成并列关系,也就是这个词要能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学习、一点一滴积累的意思,对应到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孜孜不倦”符号要求。
综上所述,在做选词填空题的时候,要留意顿号的指示作用,考虑上下文词语的并列关系,根据已知词语和并列关系,推测未知词语,这种解题思路是值得考生重视和借鉴的。
三、问号
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在行测言语考试中,比较有效的是反问和设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却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C )
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很明显,这道题目出现了较多的特殊标点和数字,这些都是典型的举例子的标记,属于分说部分,重要的是,段尾出现了一个设问句。所以这道题目只要抓住了最后一句话中的问句,就会发现是一个有问有答的设问句,解决问题的答案很重要,“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因此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
例2: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9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8 天多。怎么办呢?在19 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D )
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文段共三句话,且每句话均有数字,所以各句并非典型意义上的举例子。除此之外,发现第二句有一个一般疑问“怎么办呢?”之后细说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结构中,解决问题的句子是文段的重点,所以答案就在问号后面,即中国古代如何解决中国自己的阴阳历差异问题的。所以答案应该是选D,而并非将中国古代与古代希腊进行比较。
例题看一下:
【例1】经典都有其局限性,不加选择地将经典灌输给学生确实是缺乏教育责任的表现。但将经典进行删节,然后将________的“洁本”教给学生,就一定能给学生营造出理想的“世外桃源”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穿凿附会 B.断章取义C.东拼西凑 D.支离破碎
答:选D。阅读题干,我们发现空缺处是来修饰后面的“洁本”,因而我们势必要清楚被修饰对象的特征,很明显,这里的“洁本”不能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而需要我们回归到题干中,结合题干信息对它进行理解,通过前文,我们可以知道,“洁本”指代的就是删节后的经典,而被删除一部分的经典所具有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完整”,四个选项中,“穿凿附会”指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引用与原意不符,“东拼西凑”指零乱地加以拼凑,均与“不完整”之意无关,而“支离破碎”就是指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故选D。本题由于“洁本”一词,与题干关联性不强,因而在理解题干过程中,能够较顺利理解出来“洁本”在此题中所指含义,利用句中含义去解题。
除了在题干中出现双引号之外,在一些片段阅读题目中也会出现双引号,常常会让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例如:
【例2】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相继爆发,使西方标榜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黯然失色,迫使国际社会反思其弊端。目前无论是欧洲推崇的高福利“莱茵模式”,还是美英推崇的完全自由“盎格鲁一擞克逊模式”.均因其固有的缺陷而陷入困境。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引发全球范围内反思。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西方发展模式开始走下“神坛” B. 西方两种主流发展模式都已过时
C. 全球应反思西方发展模式的失败 D. 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是过度放纵
答:选A。由提问方式来看,本题为片段阅读题中的主旨题。第一句表明:资本主义优越性黯然失色,迫使国际社会反思其弊端,第二句运用具体事例解释说明:“莱茵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均因其固有的缺陷而陷入困境,最后一句从制度层面说明导致弊端的原因,引起反思。因而文段重点在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出现弊端,优越性消失。A选项从字面意思来看,与文段关系不大,但我们可以看到文段中出现了双引号,很明显,在这里双引号里面的词语带有特殊含义,结合题干可知,这里的“神坛”指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消失,与文段语义相符合,B选项发展模式过时,文段并未提及,C选项中“失败”说明西方发展模式已经失去其作用,无法发挥其功能,很明显与文段中“优越性”消失语义不符,没有优点并不代表其没有作用,D选项点出其弊端是过渡放纵,但回顾原文“过度放纵的西方经济社会制度导致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很明显与原文不符,故答案选A。此题双引号在选项中,且代表特殊含义,若不能理解到此特殊含义,对于解题而言具有误导性,由此可见,明确双引号在题干和选项中的作用,对我们解题而言是极为必要的。那双引号到底都有哪些作用呢?
双引号的作用通常有5种,分别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讽刺和嘲笑以及突出强调的作用,在考试中,对于特定称谓、引用以及强调的作用,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辨识出来,而表示“特殊含义”这一做法,常常会对我们做题产生影响,这里所谓的“特殊”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及的语境,就像我们的词语理解题一样,对于他们的理解,大家要学会脱掉引号的帽子,回到题干中,结合题干去理解它,不能仅凭字面意思去做题,这样才能找到隐藏之下的特殊之意。
除了上述提到了冒号、顿号、分号、问号以外,还有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也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锁定文段关键信息,考生朋友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并结合具体真题融会贯通,如此以往,可以帮助我们大大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
超级无敌暴暴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可能性推理题常见提问方式如下:一、首先,如果将选项对题干观点的作用分成以下五种情况的话,即:“最能削弱、一般削弱、无关项、一般加强、最能加强”这五种情况,那么,若问“能够加强”,则需要把从一般加强往左的选项排除掉;若问“能够削弱”则要把从一般削弱往右的选项排除。若问“不能加强”则选择一般加强往左的选项;若问“不能削弱”则选择一般削弱往右的选项。此时,答题者只需要能够分辨选项的作用做出选择即可。这是一种十分常规的问法形式。二、值得关注的是“最能够加强(或削弱)”的问法,这类问法,需要比较几个选项的具体叙述情况,看一看它们是否符合从近原则,是否在表述程度上最强等,切不可轻率作答,一定要仔细比较,选择一个最切题目程度最强的选项。三、问法中还有一种问“最不能够加强(或削弱)”的,这种问法之所以让人感到费解,是因为它预设了一种情形,即四个选项都可能具有“不能够加强(或削弱)”的作用,要从中比较,选出一个程度最强的。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