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69

大筷子93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沙漠公务员考试考试题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yimoon

已采纳

呃呃呃 时间抬举都有点记不清了,大致回忆一下我当时考试的时候遇到的题目吧,我觉得是非常奇葩的,竟然是是沙漠求生类的排序题题目,这类题我在备考的时候做过,本来是非常简单的题,结果在考试过程中很多人意见不统一,差点导致讨论没办法进行下去,不过最后完美解决,成功抓住机会上岸!内容:在你乘坐额的小型飞机在撒哈拉沙漠失事,机身眼中装回,将会着火焚烧,在飞机燃烧之前,你们只要十五分钟的时间,从飞机中领取物品。问题:在给你失事中,如果你们只能从十五项物品中,挑选五项,在考虑沙漠的情况下,按物品的重要像,应该怎样选择。答题技巧:我能够上岸的秘诀就是在备考的时候跟着孟歌无领导实战课进行学习的时候,对这一类题目老师讲解到了,这个课程对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答题内容方面的能力是最强的,老师告诉我们在遇到这一类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明确目标,先立标准,标准确定之后排序就很好做了,不过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也非常专业的考虑到了,正是同学们在这类题目中耗费比较的时间也是在确定选择标准上面,所以如果想要讨论顺利进行,就一定要在标准上尽快协商达成一致,确定标准之后开始推荐排序。面试官注重的地方:在考察这一类题目的时候,面试官最注重的事情并不是你给的结果是否重要,而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怎么去分析,怎么去推进讨论达成一致,这也是我制胜关键,完全遵从孟歌老师讲解的技巧去实行,快速找到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定位,引导大家意见达成一致,并顺利推进讨论的进程,在考试中被考官看中出彩的地方给了高分,才得以上岸。好啦,我考试时遇到的经典题目已经分享给你了,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哦,加油!

沙漠公务员考试考试题

133 评论(11)

空气精灵

谈到段落分析,首先必须要谈的就是主旨句。但是我们要知道,主旨句的位置可能是首句,或者在中间,或者在结尾。所以不要永远只看首句或者尾句。主旨句在哪个位置是根据文段的文意,或者写作的逻辑确定的,在哪个位置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抓住关键的牛尾巴,把握主旨句的基本特征,即能够涵盖全段文意的句子,就OK了。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要你们看到具有这种特征的句子,就马上能判断出是主旨句。有的文段没有主旨句,则需要自己做出归纳概括,自己提炼。其次要说到引语。它通常指文段的第一句话。它的作用常常是引入话题。引语具有明显的基本特征,就是陌生话题的开启,或者是一个概念阐述。当然,在某种情况下,引语就是主旨句。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引语。因为它大致告诉接下来文段的意思走向。很多人忽略了这点。第三,要说到作者或者说题目人的显性与隐性。也就是说在这段话里,作者是站出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假借专家或者类似据说这样的模糊词语,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把握作者的显性与隐性,对于判断文意,揣摩作者意图十分重要,特别是细节理解题。第四,要谈到文段逻辑架构的梳理。你要理清这段话在总体上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还是顺承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等等,这点很多人已经讲过,我不再赘述。记得有一道题,就是中国科学家找到了与火星最为相似的环境,是中国的沙漠什么的,那道题,一共就两句话,顺序不同,选项马上发生变化。

80 评论(8)

深田和美

关注关键词句在解答片段阅读题目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通过材料中的一些关键信息的提示来找到文段的重点所在,这种方法称为关键信息识别法。片段阅读部分的关键信息主要包括数字信息、时间信息、修辞手法、高频词语、处于特殊位置的句子(包括中心句在文段开头和结尾)、标点符号、重要概念。考生在文段中遇到这些信息,要格外关注,看其是否提示了文段的重点所在或者是否对概括文段、理解文意有着重要作用。结构分析法作为一段话来说,都是句与句的结合,肯定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看到一段文字之后首先应该做的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这段话的结构,从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段的主要意思,从而迅速对语段本身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排除干扰法一般来说,文段中的中心观点是较为容易得知的,但是想要迅速作出答案则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公务员考试总是希望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所以他们会故意设置一些迷惑来误导我们。因此,建议大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抓住题干要害选择正确答案。在做题时,一切看似正确实则错误或与题干不相关的选项都应该被排除。中公教育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及复习技巧。

244 评论(8)

木易木每

结合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发现,片段阅读是比较常见的,这也是考生比较容易得分的部分。这部分内容难度不算大,但是易耗时,但是掌握了技巧就会轻松解决。如果说你的阅读能力够强,能够迅速找到答题的重点,那么在这一部分很容易得分,时间也会花费的比较好,若是阅读能力较差,在平时的备考中就要注意勤加练习了。做片段阅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主旨句主旨句的位置可能是首句,或者在中间,或者在结尾。所以不要永远只看首句或者尾句。主旨句在哪个位置是根据文段的文意,或者写作的逻辑确定的,在哪个位置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抓住关键的牛尾巴,把握主旨句的基本特征,即能够涵盖全段文意的句子,就好了。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要你们看到具有这种特征的句子,就马上能判断出是主旨句。有的文段没有主旨句,则需要自己做出归纳概括,自己提炼。二、引语引语通常指文段的第一句话。它的作用常常是引入话题。引语具有明显的基本特征,就是陌生话题的开启,或者是一个概念阐述。当然,在某种情况下,引语就是主旨句。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引语。因为它大致告诉接下来文段的意思走向。三、逻辑架构逻辑架构听着比较高深,其实就是要判断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还是顺承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等等,这点很多人已经讲过,我不再赘述。记得有一道题,就是中国科学家找到了与火星最为相似的环境,是中国的沙漠什么的,那道题,一共就两句话,顺序不同,选项马上发生变化。四、找重点词所谓重点词语,一是重要概念,二是高频词,三是重点关联词语。这个主要是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段主旨,特别是词语理解,很有必要。重点关联词主要是为了把握文段逻辑架构。五、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虽小,但是也是我们分析的点。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分号和冒号。分号表示并列。冒号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句号才标志着它的结束。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说,就是句号和逗号。这两个符号用的最多。句号和逗号的作用不用我多说,就是表示停顿和更长的停顿。这没毛病。但请大家注意:句号不代表着一层话的结束,而逗号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前后句子内容上的一致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这种状况出现的很多,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否则肯定会扰乱你们划分段落层次。在复习行测的时候很多考生都会感到很吃力,因为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场上如果不抓紧时间,题目是做不完的,相应的也会失掉很多分数,因此大部分考生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行测,在这里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要提醒各位的是,平时真题的训练必不可少,而且要多做考场模拟,最后进行总结。

222 评论(9)

爱笑的颜小妞

您好, 中政行测 和 中政申论 备考平台为您解答! 假设出沙漠时有1000根萝卜,那么在出沙漠之前一定不只1000根,那么至少要驮两次才会出沙漠,那样从出发地到沙漠边缘都会有往返的里程,那所走的路程将大于3000公里,故最后能卖出萝卜的数量一定是小于1000根的。那么在走到某一个位置的时候萝卜的总数会恰好是1000根。因为驴每次最多驮1000,那么为了最大的利用驴,第一次卸下的地点应该是使萝卜的数量为2000的地点。因为一开始有3000萝卜,驴必须要驮三次,设驴走X公里第一次卸下萝卜则:5X=1000(吃萝卜的数量,也等于所行走的公里数)X=200,也就是说第一次只走200公里验算:驴驮1000根走200公里时剩800根,卸下600根,返回出发地前两次就囤积了1200根,第三次不用返回则剩800根,则总共是2000根萝卜了。第二次驴只需要驮两次,设驴走Y公里第二次卸下萝卜则:3Y=1000, Y=333.3验算:驴驮1000根走333.3公里时剩667根,卸下334根,返回第一次卸萝卜地点第二次在途中会吃掉334根萝卜,到第二次卸萝卜地点是加上卸下的334根,刚好是1000根。而此时总共走了:200+333.3=533.3公里,而剩下的466.7公里只需要吃466根萝卜所以可以卖萝卜的数量就是1000-466=534 如仍有疑问,欢迎向"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和"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提问,我们会及时解答。

251 评论(11)

annywong1990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它通过一定数目的考生组成一组(5—7人),进行一小时左右时间的与工作有关问题的讨论,讨论过程中不指定谁是领导,也不指定受测者应坐的位置,让受测者自行安排组织,评价者来观测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以及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是否符合拟任岗位的团体气氛,由此来综合评价考生之间的差别。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 在评价中心技术中,用于评估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情境模拟测试有两种: (1)小组作业(group exercise):参与者处于这样一种情境,任务的圆满完成需要参与者们的密切协作。(2)个人作业(individual exercise):测试要求参与者独立完成任务,无领导小组讨论属于前者,是评价中心中常用的一种技术,也是一种对应试者进行集体测试的方法。通过给一定数目的应试者一个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讨论,来检测应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洞察力等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如面部表情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以及自信程度等个性特点和行为风格,以评价应试者之间的优劣。 无领导小组讨论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在于考察应试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发的领导者。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或者不给应试者指定特别的角色(不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只是给每个应试者指定一个彼此平等的角色(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但这两种类型都不指定谁是领导,也并不指定每个应试者应该坐在哪个位置,而是让所有受测者自行安排,自行组织,评价者只是通过安排应试者的讨论题目,观察每个应试者的表现,给应试者的各个要素评分,从而对应试者的能力、素质水平做出判断。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特点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测评工具,和其他测评工具比较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能测试出笔试和单一面试所不能检测出的能力或者素质; 能观察到应试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依据应试者的行为特征来对其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 能够涉及到应试者的多种能力要素和个性特质; 能使应试者在相对无意之中暴露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因此预测真实团队中的行为有很高的效度。 能使应试者有平等的发挥机会从而很快地表现出个体上的差异; 能节省时间。并且能对竞争同一岗位的应试者的表现进行同时比较(横向对比); 应用范围广,能应用于非技术领域、技术领域、管理领域和其他专业领域等。 (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缺点 对测试题目的要求较高; 对考官的评分技术要求较高,考官应该接受专门的培训; 对应试者的评价易受考官各个方面特别是主观意见的影响(如偏见和误解),从而导致考官对应试者评价结果的不一致; 应试者有存在做戏,表演或者伪装的可能性; 指定角色的随意性,可能导致应试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 应试者的经验可以影响其能力的真正表现。 (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考官评价的依据标准主要是: 受测者参与有效发言次数的多少; 受测者是否有随时消除紧张气氛,说服别人,调节争议,创造一个使不大开口讲话的人也想发言的气氛的能力,并最终使众人达成一致意见; 受测者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同时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并支持或肯定别人的意见,在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基础上根据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受测者能否倾听他人意见,并互相尊重,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强行插嘴; 受测者语言表达、分析问题、概括或归纳总结不同方面意见的能力; 受测者反应的灵敏性、概括的准确性、发言的主动性等。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试题的形式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讨论题一般都是智能性的题目,从形式上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开放式问题 所谓开放式问题,是其答案的范围可以很广,很宽。主要考察应试者思考问题时是否全面,是否有针对性,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有新的观点和见解,例如:你认为什么样的领导是好领导?关于此问题,应试者可以从很多方面如领导的人格魅力、领导的才能、领导的亲和力、领导的管理取向等方面来回答,可以列出很多的优良品质,开放式问题对于评价者来说,容易出题,但是不容易对应试者进行评价,因为此类问题不太容易引起应试者之间的争辩,所考察应试者的能力范围较为有限。 (2)两难问题 所谓两难问题,是让应试者在两种互有利弊的答案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主要考察应试者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说服力等。例如:你认为以工作取向的领导是好领导呢,还是以人为取向的领导是好领导?一方面此类问题对于应试者而言,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能够引起充分的辩论;另一方面对于评价者而言,不但在编制题目方面比较方便,而且在评价应试者方面也比较有效。但是,此种类型的题目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备选答案一定要有同等程度的利弊,不能是其中一个答案比另一个答案有很明显的选择性优势。 (3)多项选择问题 此类问题是让应试者在多种备选答案中选择其中有效的几种或对备选答案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主要考察应试者分析问题实质,抓住问题本质方面的能力。此类问题对于评价者来说,比较难于出题目,但对于评价应试者各个方面的能力和人格特点则比较有利。 (4)操作性问题 操作性问题,是给应试者一些材料,工具或者道具,让他们利用所给的这些材料,设计出一个或一些由考官指定的物体来,主要考察应试者的主动性,合作能力以及在一实际操作任务中所充当的角色。如给应试者一些材料,要求他们相互配合,构建一座铁塔或者一座楼房的模型。此类问题,在考察应试者的操作行为方面要比其他方面多一些,同时情境模拟的程度要大一些,但考察言语方面的能力则较少,同时考官必须很好地准备所能用到的一切材料,对考官的要求和题目的要求都比较高。 (5)资源争夺问题 此类问题适用于指定角色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让处于同等地位的应试者就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从而考察应试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或总结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反应的灵敏性等。如让应试者担当各个分部门的经理,并就有限数量的资金进行分配,因为要想获得更多的资源,自己必须要有理有据,必须能说服他人,所以此类问题可以引起应试者的充分辩论,也有利于考官对应试者的评价,但是对讨论题的要求较高,即讨论题本身必须具有角色地位的平等性和准备材料的充分性。

245 评论(13)

洁博利郑少波

2021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技巧有:

1、片段阅读排除有绝对化语气词语的选项。

2、、片段阅读排除有含糊语气词语的选项。

3、、片段阅读排序题目先看选项的两端再看选项中间重复数字最多的是答案。

4、选词填空答案要从这个空白处的后面和下一个空白处的前面去找只有一个空白处的从该空白处后面到结尾去找。

5、选词填空排除具有极端语气的词语语气必须中庸。

扩展资料:

2021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的一些规律:

1、逻辑判断选项如果是A,B的形式,那么正确答案一定是A否B否。

2、逻辑判断选项如果含有带不字的词语通常就是答案。

3、逻辑判断题干要求选选反驳削弱结论或加强或者支持结论的选项中含有绝对化词语的一般就是答案。

4、逻辑判断答案在关键词相同或者相近的选项中。

5、逻辑判断选项中若有分句和整句的形式答案一定是分句。

242 评论(14)

尚家宜商贸

要想卖的多,就让驴走的少,所以接下来分析。最开始,萝卜有3000所以最少要拉三次。如果一次拉一千米,驴都回不来,所以中间肯定要把货卸在一个点回去拉,至于有几个卸货点,下面分析。当3000萝卜拉到只剩2000的时候只要拉2次就够了,这是第一个卸货点。当2000萝卜拉到只剩1000的时候,只用一次拉完,最后的卸货点就是终点。所以,中途停留的点一共是2个。那么,基本模型就出来了。首先,驴前进3次,返回2次拉完所有萝卜,还剩2000萝卜到达第一个卸货点。然后前进2次返回一次剩1000萝卜到第二个卸货点。最后一次拉到终点。假设第一段路程是x,第二段路程是y。那么第一段路程来回一共走了5次,路程长度也就是5x,就相当于驴吃掉的萝卜1000个,所以x为200。同理第二段,往返一共3次,路程为3y,相当于吃掉的萝卜1000个,所以y为333。那么最后一段路程为1000-x-y=467。能剩下的萝卜就是1000-467=533

13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