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90

LovefamiliesBB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公共意识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新悦

已采纳

目前来讲,国考和各地省考都考行测和申论,少数地方笔试部分还要考公共基础知识。但是,即使不考公共基础知识,在行测当中也会有常识部分的考试,内容类似与公共基础知识,但题量会少很多。

公务员考试公共意识

207 评论(13)

猫熊奶奶

公务员考试一般不考公共基础知识,只有事业单位考试才考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就相当于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部分,但难度明显降低了。

从考试范围上来讲,一般涉及政治、经济、管理、公文、事业单位概况、道德、科技人文等知识。从考查方式上来看,绝大多数题目为识记性考题,考试题型上以客观题居多。

公共基础知识在不同的地方所叫的名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叫做综合知识、有的地方叫做综合基础知识还有的地方叫做公共知识等。需要根据公告中所描述的内容或历年真题来判断是否是我们常说的公共基础知识。

拓展资料:公共基础知识题型及内容

在考试题型方面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纠错题、简答题、公文实务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阅读理解题和材料概括题等形式。在上述形式中选择4-6种,既有客观性试题,又有主观性试题。部分地区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时候,一般都伴随有写作题。

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察要求: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参考资料:人民网:专家谈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

312 评论(12)

家装工装

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总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五大内容以及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知识面。

348 评论(10)

偶da幸福

公务员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只在行测当中的常识中出现。

事业单位的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作为一门单独学科进行考试。

行测,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简称,它和智力测验一样,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它用来测试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行测主要考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五大块内容,其中常识这块就是考公共基础知识。

国考和省考对公共基础知识划分基本相同。

资料拓展: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历史、科技、行政、公文写作、时事政治等方方面面,主要侧重于记记背背。

以上资料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行测

百度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161 评论(8)

baby梓瑜

管理类

1.很难将制定好的计划进行下去;某项计划难以进行——执行不力

2.“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不严

3.部分政府官员好大喜功,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干部政绩观不正确;面子工程

4.谁来主管、谁来执行、各自管哪些等都不明确——管理权责不明

5.让各级领导负起各自该承担的责任——强化领导责任

6.以前都是跑很多地方跑很多程序才能办理,现在快了很多——精简办事流程;一站式服务

7.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专家、群众意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8.管理方面拖后腿——管理滞后

9.无法查阅到相关信息——信息公开不够透明

10.政府与某公司合作共同解决——政企合作

文化类

1.群众抵制不健康的外来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火爆朋友圈;上电视新闻;成为“网红”——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攀比、赌博、追求一夜暴富——不良的社会风气

4.学习某好人好事案例,对此进行宣扬——发挥典范和楷模带头作用

5.创造性地将传统文虎撒如《清明上河图》融入到现在产品中——融入文化经典

社会类

1.学校过分重视升学率,举办应试竞赛——教育功利化

2.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肆意玩耍,不顾及别人感受——公共意识差

3.看到大家做了很多努力后得到感触和启发——公众觉悟高,责任意识强

4.开设近100个专业,涵盖多个行业——开设专业多,覆盖面广

5.工作你不干,很快就有人替代了——就业竞争大,就业压力大

生态类

1.可以长久地带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2.“猪-沼-果、木-渔-山”——循环经济绿色发展

3.灰土垃圾用于填坑、厨余垃圾用于堆肥、白色垃圾生产日用品——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处理;垃圾回收再利用

4.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聘请垃圾处理专职人员

5.部分地区的资源被提前消耗殆尽,透支子孙的幸福——资源开采严重

经济类

1.某公司、社会组织、群众投入金钱=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多方筹措资金

2.将人们的双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优化就业结构

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需要的员工数量减少——降低人力成本

4.很多企业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的经济回报——企业过于功利;片面追求短期利益

5.消费者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22 评论(9)

乱世美女

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区别:1.从试题难度来看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难度要小于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通常考查的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试题。2.从题型来看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题型和题量较少,而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型和题量都要更多。3.从考试内容来看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知识也叫综合知识,包括法律(法理学、宪法、行政法、行政复议诉讼法、刑法、民法、经济法)、政治(马哲、毛概、中国特色)、经济、行政管理、文学、科技、历史、文化、地理、生物、公文、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事业单位常识、时政等内容。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的通常是数量关系、图形(演绎)推理、资料分析、综合常识等。二者内容有时会有交集。

220 评论(8)

snowwhite白雪

很多考生在申论答题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寻找到答案要点后,由于材料中的文字过于抽象和直白,无法直接书写到答案当中,从而影响了答题的效率。

考试时间有限,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要点找准写对,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边整理了部分申论常用规范性关键词:

一、管理类

1.很难将制定好的计划进行下去;某项计划难以进行——执行不力

2.“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不严

3.部分政府官员好大喜功,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干部政绩观不正确;面子工程

4.谁来主管、谁来执行、各自管哪些等都不明确——管理权责不明

5.让各级领导负起各自该承担的责任——强化领导责任

6.以前都是跑很多地方跑很多程序才能办理,现在快了很多——精简办事流程;一站式服务

7.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专家、群众意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8.管理方面拖后腿——管理滞后

9.无法查阅到相关信息——信息公开不够透明

10.政府与某公司合作共同解决——政企合作

二、文化类

1.群众抵制不健康的外来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火爆朋友圈;上电视新闻;成为“网红”——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攀比、赌博、追求一夜暴富——不良的社会风气

4.学习某好人好事案例,对此进行宣扬——发挥典范和楷模带头作用

5.创造性地将传统文虎撒如《清明上河图》融入到现在产品中——融入文化经典

三、社会类

1.学校过分重视升学率,举办应试竞赛——教育功利化

2.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肆意玩耍,不顾及别人感受——公共意识差

3.看到大家做了很多努力后得到感触和启发——公众觉悟高,责任意识强

4.开设近100个专业,涵盖多个行业——开设专业多,覆盖面广

5.工作你不干,很快就有人替代了——就业竞争大,就业压力大

四、生态类

1.可以长久地带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2.“猪-沼-果、木-渔-山”——循环经济绿色发展

3.灰土垃圾用于填坑、厨余垃圾用于堆肥、白色垃圾生产日用品——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处理;垃圾回收再利用

4.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聘请垃圾处理专职人员

5.部分地区的资源被提前消耗殆尽,透支子孙的幸福——资源开采严重

五、经济类

1.某公司、社会组织、群众投入金钱=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多方筹措资金

2.将人们的双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优化就业结构

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企业需要的员工数量减少——降低人力成本

4.很多企业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的经济回报——企业过于功利;片面追求短期利益

5.消费者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4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