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村爆破兵
行测题库:行测逻辑判断模拟题1.电饭煲:发热盘A.电视机:机顶盒B.豆浆机:滤网C.保险箱:锁具D.电脑:光驱2.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A.春联:上联:下联B.书籍:封面:封底C.正文:前言:后记D.手表:指针:表盘3.男人:运动员A.军人:警察B.商人:父亲C.学生:大学生D.女人:礼仪小姐行测题库:行测逻辑判断模拟题答案1.【答案】C。中公解析:题干中,发热盘是电饭煲的组成部分。A选项,电视机和机顶盒是配套使用的两个电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B选项,滤网是豆浆机的组成部分,保留。C选项,锁具是保险箱的组成部分,保留。D选项,光驱是电脑的组成部分,保留。有三个选项之间都是组成部分的关系,无法确定唯一的答案,那我们再来具体看一下。对于电饭煲来说,是依靠发热盘来发挥加热的主要功能的,所以发热盘是电饭煲的必要组成部分,没有它是不行的。而B选项中,滤网是用来过滤的,豆浆机不是依靠滤网来发挥主要功能,滤网是豆浆机的非必要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C选项,保险箱就是依靠锁具来发挥保密的主要功能的,所以锁具是保险箱的必要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D选项,电脑不是依靠光驱来发挥其主要功能的,所以光驱是电脑的非必要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综合来看,正确答案是C选项。2.【答案】B。中公解析:题干中,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是运动会的组成部分。A选项,春联包含上联和下联,上联和下联是春联的组成部分,保留。B选项,书籍的开头是封面,书籍的结尾是封底,封面和封底是书籍的组成部分,保留。C选项,正文、前言和后记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三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D选项,手表包含指针和表盘,指针和表盘是手表的组成部分,保留。进一步分析题干,运动会的开头是开幕式,运动会的结尾是闭幕式,且运动会的核心部分,是中间的比赛过程,开幕式和闭幕式都不是运动会的核心部分。A选项,春联的上下联都是其核心部分,与题干中关系不一致,排除。B选项书籍的开头是封面,书籍的结尾是封底,书籍的核心部分是中间的具体内容,封面和封底都不是书籍的核心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D选项,手表没有开头和结尾之说,与题干中关系不一致,排除。综合来看,正确答案是B选项。3.【答案】B。中公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男人和运动员,是对不同类事物的描述,有些男人是运动员,有些男人不是运动员;有些运动员是男人,有些运动员不是男人。A选项中军人和警察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职业,完全没有交集,二者属于全异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排除;B选项中有些商人是父亲,有些商人不是父亲;有些父亲是商人,有些父亲不是商人,属于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当选;C选项中学生是对所有学习者的统称,大学生是指在大学校内的在读学生,学生包含大学生,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排除;D选项中女人是性别描述,礼仪小姐是职业描述,然而所有礼仪小姐都是女人,也就是说,女人包含礼仪小姐,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排除。所以选择B选项。 公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公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公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嗷哟嗷哟
1. 2015公务员常识题库及答案 2. 2014公务员常识题库 3. 2015公务员常识题库 2015公务员常识题库及答案 1.2015年国考行测的常识题怎么复习啊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考查的知识面广泛,我们不可能短期成为百科全书,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具体比如关注时事,但注意不能只停留在知道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一些评论文章,了解一些国际国内大事的来龙去脉,包括起因、影响、可能的解决办法等;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可以多留心、多问一个为什么,比如北方寒冷的冬天为什么河流表面结冰、深层的水还是流动的;上山的时候为什么会感觉累而下山不会等等。要关注这些现象,更要关注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对题。还有一些专业的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则可以相对集中的找些书籍来看,综合知识的备考要抱着“尽量多知道一些”的心态,踏踏实实积累,不能总是困扰于如何才能见到题目就会做,这样的困扰不仅没有意义还会让心情变得浮躁,对备考产生消极影响。 更多详情请关注江西人事考试网,会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往年公务员考试题目具体有哪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6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还未开始,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时间供大家参考 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 A类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A)、《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申论》三科; B类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B)、《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两科; C类笔试科目:《公共基础知识》(C)、《行政职业能力测验》(C)两科 报名、照片上传时间:2月15日09:00~2月21日16:00; 资格初审时间:2月15日09:00~2月22日16:00; 缴费时间:2月15日09:00~2月23日16:00。 成绩查询时间:预计是考后一周左右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014公务员常识题库 1.公务员考试前面5道常识题如何做啊 一点头绪都没有 方法/步骤1: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常识到底考什么。严格来说,常识主要测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多方面。寥寥几句话概括,我们却要辛苦学习好一阵子。 常识范围广、内容多、知识点杂,且属于那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题目,要说快速解题方法,除了万能排除法经常用到,也没有特别靠谱的方法能让我们直接定位到正确答案。所以,要想在常识这一块拿到好分数,每天坚持积累就非常重要。 具体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通过看书或者听课直接积累知识。比如古代历史、中国地理等,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好掌握的,当然,不求全,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就好。二是通过做题间接积累。平常多做常识题,速度当然要有,但在分析解析时不能看了就过了,一道题所涉及的知识必须全掌握,包括错误选。 有些小伙伴常常抱怨,我做了好多题,可就是提不高。原因就在于也许这些题你只是简单的做过而已。 方法/步骤2: 常识判断当中也会考到最近的一些时事动态,这就需要大家多关注一些社会现象,思考一下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多考虑解决类似问题的对策。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可以借助外力充实我们、提升我们。可以多去看看《人民日报》《南方周刊》,关注国内外大事件、时事政治、人大会议等,就可以慢慢将知识的积累量提升上来,且如此也能够让你有更多的积累去应对申论考试。 当然,我们在看书、做题的时候,没有必要刻意去要求自己瞬间记住,就当十万个为什么来看,零敲碎打的记住一些就行。要的是广度,而不是深度,看得越多,遇到考点的概率就越大。考试都是选择题,有一个选项能有点印象就有可能排除一个错误选项。同时考前一天也应该集中突击看看,把能找到的常识资料都浏览一遍。 方法/步骤3: 以下是我以前整理的常识资料,你可以先看看: 1,科普常识: 最近几年,常识判断中有两类考点所占的分量非常大,也就是生活常识和科普常识,一般都要占到1/4,甚至1/3。在很多文科生那里,这些分的命运跟数学运算一样,压根就是被抛弃的。其实生活常识只考“怎么办”,科普常识才侧重“为什么”,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比如下面两个题,前一个就是考生活常识,后一个考科普常识。祝你早日上岸! 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题目怎么复习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第一步:全面复习 此阶段复习建议考生持续时间为三、四个月。 具体安排为:第一天上午复习言语理解,下午复习数量关系;晚上备战公共基础知识。第二天上午判断推理,下午资料分析;晚上公共基础知识。 A类考生可在第三天复习申论。此阶段的复习考生可以一直延续到201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前期3月左右。 也可因人而异适当的调整复习计划内容。总之,考生在进行复习时,需要记住,一个脚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复习,复习时应持有不骄不躁的备考心理。 考生在这阶段复习中,可结合2014年江苏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来进行参考复习,掌握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题型以及考试答题方法和技巧。 第二步:真题模拟 模拟练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做真题试卷”为主,时间安排在考前一个月的时间。 考生还需严格按照江苏公务员考试规定的答题时间内完成。目的是为了让考生养成固定考试思维模式,熟悉考试环境,调整做题心态,并可以从答题的准确率中了解自身知识点所存在的欠缺和不足。 考生在此阶段复习时间越长越好,因为考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以便能够及时纠正,巩固知识。 第三步:查漏补缺 这个步骤的复习是建立在真题模拟基础之上的,时间考生可安排在考试前一周,首先,考生需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习惯,调整心态。 其次,由于离考试时间越近,很多考生过于紧张,做题时容易出错,就从心理上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因此,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在这段时间不宜大量做题。 如果存在有遗忘的知识点,可以拿出平时准备的错题练习本,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让自己不存有负面心理从而影响到了考试。 以上三个步骤是江苏公务员考试网根据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结合多年的备考经验制定的复习计划。 人生大小考试无数,无论参与什么样的考试,最后的成功都是给有所准备之人的。因此,考生朋友在备考时“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保持一份轻松愉快的心态,全力以赴,迎战省考,最终一举成“公”。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到中公企业客服来提问: /z/iwenwen/off/Home。 2015公务员常识题库 1.往年公务员考试题目具体有哪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6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还未开始,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江苏公务员考试网(/2015/04/20153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4.2015年国考行测的常识题怎么复习啊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考查的知识面广泛,我们不可能短期成为百科全书,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具体比如关注时事,但注意不能只停留在知道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一些评论文章,了解一些国际国内大事的来龙去脉,包括起因、影响、可能的解决办法等;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可以多留心、多问一个为什么,比如北方寒冷的冬天为什么河流表面结冰、深层的水还是流动的;上山的时候为什么会感觉累而下山不会等等。要关注这些现象,更要关注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对题。还有一些专业的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则可以相对集中的找些书籍来看,综合知识的备考要抱着“尽量多知道一些”的心态,踏踏实实积累,不能总是困扰于如何才能见到题目就会做,这样的困扰不仅没有意义还会让心情变得浮躁,对备考产生消极影响。 更多详情请关注江西人事考试网,会为您提供最新消息。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5.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攻略有知道的吗 您好, 中政行测 和 中政申论 备考平台为您解答! 复习内容国考的笔试只考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那在全国的任何一个书店都可以买到行政能力测试、申论。 1、行测,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短时间内补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可以在中政行测在线题库针对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即可。 2、重点应放在申论上,在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写作、申论写作上花大量时间备考,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热点知识储备、思想表达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多看人民日报上的评论文章,多思考一些社会热点、多动手写一些申论文章,相信申论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的 3、练历年真题:除最新国考真题外,考生还可以练习历年联考真题、历年国考真题,做题时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认认真真作答真题,包括大作文都要作答完整;修改答案,然后比对参考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修改答案;重新作答一遍试题。 了解更多的考试信息请:加入中政行测 加入中政申论 加入一品公考论坛 “中政备考平台”资料下载专区 如仍有疑问,欢迎向"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和"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提问,我们会及时解答。 6.2015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有哪些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言语理解与表达:取的好成绩,最重要的捷径是不断地重复言语理解和表达这个模块主要是考核我们在有关资料、有关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在公务员实际工作过程中,也要阅读大量资料、消化大量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因此能否更有效的理解这些资料,并且把握这些资料的主旨,对我们做决策或执行某些决策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从大纲中,从过往考试题的题型设计来看,这部分主要就是给出一段文字让大家概括该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对公务员考试而言,它要求考生把这段文字的核心思想、中心观点和论点提炼和概括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另外语句表达、选词填空,更多的是考察我们的语感,包括阅读的语感和表达的语感,以及逻辑关系的处理,这都是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估的。这些问题基本在中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基本已经解决。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规则,包括概括中心论点、语法、逻辑重新拾起来。用这些方法把握和阅读整个言语理解与表达相关的题目。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很多题目要求学员对该篇短文中作者的立意及作者对问题解决的角度进行溯寻。这要求我们找到作者表达的含义或者这篇材料的书写角度,利用角色互换,避免用生活中的经验甚至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来选择考题中的答案。 往往我们的经验及经历、感受是感性的,与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理性方面是所有差距的,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切忌出现以上情况。就言语理解与表达而言,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多做一些相关性练习。 我们常说“取的好成绩,最重要的捷径就是不断地重复。”好多答题技巧、答题思路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形成并发现。 数量关系:复习以“巧”取胜数量关系是很多学员最头疼的一个模块。尤其是过往的数字推理,很多学员在没考之前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心理障碍。 不否认,从过往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轨迹来看,数字推理的难度在不断地增加。九十年代国家公务员考试刚开始时,标准答案按照一个逻辑就能找到,而现在的数字推理往往蕴藏着两个、三个乃至更多的数字规律,难度空前增加。 所以这部分内容更多考的是“巧”。在实际应考过程中,如果没法解决问题时,不要在此处花费更多的时间,毕竟考试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而我们的考题却是135道题。 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题量的设计是需要我们能够在瞬间把题目选择正确的,而这是我们用简单的死算方法无法解决的,所以我们要以“巧”取胜。数学运算仍要以“巧”做为中心。 “巧”的背后离不开我们对常识的考核,比如工程问题,工常识问题掌握了,运算过程中还要运用巧劲,将二者之间有机结合,比如观察尾数,数字预现等这些方式要在考试过程中给予应用,从题干中找结果。数量关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结果可能也会找准确,但这并不是公务员考试需要的答题思路。 而需要我们更多地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使用巧算,最终找到准确答案。判断推理:难度不高,多练习即可掌握规律就判断推理来说,总体难度不高。 如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及定义判断,这些内容只要大家方法得当,平日多做练习,这类题目是比较容易驾驭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以定义判断为例,定义判断往往是给出一个词,并在这个词后面给出定义。 而在考试的过程中,往往会把这种现象在答题中略去,套用定义来分析哪个现象符合定义中所讲的内含。在实际答题过程中,很多考生更多的是以自己的经验来选择,而偏离、背离了题干中所给的定义。 为纠正这种现象,新东方在线公务员考试研究院名师伊强建议大家在阅读定义的时候就要把定义中的主语、谓语及宾语这些关键词、关键字段看准,用现象和定义两者之间的联系来回答问题,避免用经验及其他思路选择答案。在考试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题目是不会背离或者偏离这些规律的,所以难度并不高,多做练习即可掌握大部分规律。 资料分析:综合考核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资料分析题是对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综合考核。我们先看理解能力。 资料分析往往给出文字、表格或图形等相关资料。首先我们要阅读资料,只有阅读准确并理解透彻,才能对题目进行准确的解答。 要想真正理解资料,往往还是要知识作为背景。如过往资料复习题经常以经济学这方面资料以考题出现,因此十分依赖和仰仗经济学知识的积累。 平时有这方面知识的积累,理解起来便会相当容易,理解的角度和逻辑也会很准确。这对我们正确的计算意义非常重大。 资料分析的第二点,强调的是计算部分。就这部分题目来说,计算过程不是考试重点,结果才是重点,从这点来说,要强调以“巧”取胜。 有很多题目答案是我们用肉眼观察就能找到准确答案的。比如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可能在四个答案中有三个跟有百分号,一个没有跟百分号,如果我们理解透彻,就知道他们问的不是百分比,所以没有百分号的答案便一定是正确的,像这种情况是不需要计算的。 这就说明在资料分析题目当中一定要仔细看答案,用“巧”来看答案中的规律,一眼找到准确答案。但并不排除。 7.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这一科目具体是要考哪些知识内容的 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均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其总题量为135道,其中常识为20道,言语理解40道,数量关系15道,判断推理40道,资料分析20道。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对行测考试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行测,并有针对性地复习。一、作答要求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二、测查内容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三、题型介绍1、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报考者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题:在古代,每遇战乱,手艺人都会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对象,这是因为手艺人掌握着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技术,他们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如今,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取代了手工技能,成为当今时代最强大的生产力,但传统工艺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而提升,继续服务于大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与现代科技联姻是传统工艺发展的有效途径B.任何时代,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社会生产力C.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传统手工艺产生的深远影响D.现代科技可以解决制约着生产的传统工艺难题(答案:A。从文中最后一句中,“传统工艺”借助“现代科技”得到“提升”,可以看出,与现代科技联姻可以使传统工艺得到发展。 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2、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例题:1 2 4 8 16 ( )A.16 B.24 C.32 D.36(答案:C。 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例题: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A.8 B.10C.12 D.15(答案:D。根据题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训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训可坐45人。 由此可计算出甲教室举办的培训次数为15次。)3、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
小树旁的小树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知识题库:文字资料分析题与答案
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2000年,经济特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78亿元,平均比上年增长11.84%;共批准外商投资4320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0亿美元,占全国13.2%;进出口总额达886亿美元,已占全国的18.7%。
1.2000年经济特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多少亿元? ( )
A.11.84 B.3109 C.368 D.386
2.2000年全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为多少亿元? ( )
A.460 B.3485 C.2167 D.3269
3.假如经济特区在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那么全国在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 ( )
A.13478 B.20459 C.17683 D.15496
4.2000年,全国的进出口总额为多少亿元? ( )
A.1886 B.3246 C.1903 D.4738
5.如果经济特区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87亿美元,那么外资的实际利用率为多少? ( )
A.81.5% B.51.9% C.42.3% D.49.7%
参考答案:1.C 2.B 3.B 4.D 5.C
资料2:
2000年,亚洲总计钢产量达3.2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其中,日本钢产量达1064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新日铁的钢产量占日本钢总产量的26%;2000年韩钢产量43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浦项钢产量在2600万吨。
1.1999年,亚洲总计钢产量为多少亿吨? ( )
A.2.98 B.2.85 C.2.76 D.3.12
2.新日铁的钢总产量为多少万吨? ( )
A.10644 B.2767.44 C.3214.54 D.4310
3.2000年日本钢产量占亚洲总计钢产量的比重为多大? ( )
A.13.5% B.21.3% C. 19.8% D.32.4%
4.1999年,日本钢产量比韩国多多少万吨? ( )
A.9419 B.5109 C.4105 D.5314
5.2000年,浦项钢产量占韩国总产量的比重为多大? ( )
A.13.2% B.27.8% C.60.3% D.61.4%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C
资料3: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无论是现有投资还是未来投资,高收人家庭都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有26.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占16.1%;国库券占8.4%。2000年上半年职业股民的人均月收入8491元,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列第二。列第一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人均月收入13445元。中公教育
1.在三个投资方向中,比重最小的是( )。
A.股票 B.商业和服务业 C.国库券 D.不能确定
2.私营企业主比职业股民月均收入高多少?( )
A.2451元 B.4954元 C.4594元 D.3728元
3.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家庭的比重高多少?( )
A.16.1% B.8.4% C.10.1% D、11.1%
4.有多大比重的高收入家庭进行投资活动?( )
A.50.7% B.26.2% C.34.6% D;42.3%
5.如果要缴纳10%的税款,那么职业股民的月均纯收人为多少?( )
A.8491 B.13445 C.849.1 D.7641.9
参考答案与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1.C 2.B 3.C 4.A 5.D
第1题,投资股票比重为26.2%,投资商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为16.1%,国库券占8.4%,比较—下,可得比重最小的为国库券。中公教育
第2题,13445-8491=4954(元)。
第3题,26.2%-16.1%=10.1%。
第4题,26.2%+16.1%+8.4%=50.7%。
第5题,8491x(1-10%)=8491x90%=7641.9(元)。
资料4:
某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达到9545.4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和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7.6%;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分别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3.8%和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6%;乡镇企业直接和间接出口创汇80.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6.9%。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仅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2%。但是在国家财政新增长的部分中所占比重却明显地增大。从10年前至该年,10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9.7%。同期乡镇企业税金平均每月增长30.3%,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的3.48倍。
1.该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比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多少?
A.23.8% B.17.6% C.6.2% D.6.3%
2.该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多少?
A.1/2弱 B.1/2强 C.1/4弱 D.1/4强
3.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
A.310.29亿元 B.288.29亿元 C.32亿元 D.22亿元
4.从10年前至该年,我国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A.12% B.19.7% C.30.3% D.8.7% 5.该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为:
A.9545.46亿元 B.6495.66亿元 C.4592.38亿元 D.310.29亿元
参考答案与解释:
1.C 2.B 3.D 4.D 5.C
第1题,首先在题中找出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23.8%,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17.6%,根据题中要求,两个数字相减就可以了,这是比较容易的一种问题,考察的是考生获取有效数据的能力。
第2题,我们在题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3.8%。然后我们对照问题,很容易地就会得出答案为B。
第3题,它要求的不是材料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对材料中几个相关数据的处理。中公教育专家指出首先,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出该年乡镇企业税金为310.29亿元,然后,继续往下读,我们就可以发现,下面有这样一段话“十年间乡镇企业税金增加288.29亿元”,综合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出,10年前我国乡镇企业税金为22亿元,即选D。
第4题,它的答案就在材料中,材料最后一句明确地给出“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7%”。答案很明显,应该选D。
第5题,需要一个提取数据的过程,只是有关乡镇企业产值的数据有两个,一个是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5.66亿元,另一个是乡镇工业产值达到4592.38亿元,需要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
资料5: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B.200米—500米 C.5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A.56.2% B.27.8% C.72.2% D.29.5%
参考答案与解释
正确答案:1.C ;2.A; 3.B ;4.C;5.C。
解析1.这个问题纯粹是从材料中找原始的数据,比较容易。中公教育认为本题需要注意的是,本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面积;在供选择的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
解析2.该题的难度比第1题稍进了一点,但它也只不过需要首先找出四个高度段的有关人口密度的数据,再加以比较而已,只是绝不能将这些数据混淆了,以免出错。
解析3.简单计算一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是B。
解析4.材料中并没有明确地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中公教育指出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陷阱,造成失分。
解析5.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再用 “1”去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是C。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