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51

侠女游浆糊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秦朝怎么成为公务员考试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汤糖躺烫湯

已采纳

不是的,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古代基本是通过举荐制产生公务员的。科举制度相对来说还是很公平的,科举制度的主要差别就是在宋朝之前没有采用糊名制度。

秦朝怎么成为公务员考试

193 评论(11)

宝宝囡囡

公务员来源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是伴随著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只要国家机器一建立,公务员制度必定随之建立。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即“科举制”。并被後来的欧美各国争相效仿、改进。但“公务员”一词却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古代称此为“文官”,战後才改名为“国家公务员”。

245 评论(11)

小公举A酱

在秦朝,如果你是个普通人,想做一名“公务员”,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当“守书私卒”。也就是去给大官当学徒,不过成功率极低。如果你对自己的口才有信心,游说君王也是个比较可能的捷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给你看中的领导拍马屁,领导喜欢了,拍给你一些打仗或者其他业务,完成了就可以了。如果你当不上学徒,还没没有大腿靠。那就只好靠着名气或者人缘来快速当官了。如果你在家乡名气足够大,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你满腹经纶或者乐善好施,那么你还有希望通过“征召”或者“推择”的方式走上仕途。但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行,你还可以考,靠着岁月的摧残,一点一点的往上爬。不过,公务员也不是随便都能考的,根据秦简的记载,秦朝对公务员有以下规定:有前科的不能录用。有些职位对年龄、爵位也有要求。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能力与学历,所以,你必须在官方设立的“学室”中进行学习。最后就是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如果满足全部条件,那么你就成功混进了体制,被“除”为吏。秦朝的“除”是任用。与现代一样,干什么都有个实习期。既然当上了官,那么秦朝的工资是多少呢?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的工资不是按月领,是按年领,并且你领到的也不是钱,而是以“石”为单位的小米。最低级的县级吏员,“年秩”属于“斗食”这一级别,这一级别的官吏被统称为“少吏”。“斗食,终岁三十六石。”别看36这个数字小,这待遇比起普通民众已经相当优厚了。一般人一年想要维持温饱,至少需要18—24石粮食。“少吏”们不仅没有体力劳动者那么辛苦,年秩也会超出这个数目很多,由是观之,秦朝给公务员的待遇着实不差。如果你混成了“长吏”,工资就可以达到200—400石之间,同时,你也会有资格配上官印。秦朝公务员的其他福利也有不少。官吏可以在家专门休息一天,专门用来洗澡。古代卫生条件相当有限,很多人家不能保证经常洗澡,以至于身上长虱子都不是新鲜事,“扪虱而谈”的典故就是这么留下来的。汉承秦制,所以,秦朝的休假制度很有可能与汉朝一样。如果你要出差,吃饭也是公粮。当然,当官也是有风险的。比如,你身为管理粮仓的仓啬夫,如果粮食遗失、损坏甚至发生火灾,就要受罚;你所负责保管的皮革有被咬坏的,你会被罚一甲;你身为县令,辖区内的驾车用牛在一年内死掉三分之一,你也有罪;你保管的仓库中的兵器因保管不当导致质量下降,你要被罚二甲,撤职永不叙用等等。如果你每年考核都很优秀,就可以得到升迁。总结一下,在秦朝你想当官,守书私卒、客卿、任子、征召、推择,都是在秦朝为官的途径,不过最普遍的还是在学室接受教育后为吏。当官之前,有一年的“试”为吏阶段。工资是小米,按年发放。福利是拥有休息日、出差吃公粮,高级公务员还有资格配备厨师和公车。政府对官员有考核,官吏们通过积累经验值一样的“积劳”实现升迁。

197 评论(14)

花的姿态zqr

古代的公务员不都是通过科举制度产生的,也有通过察举制产生的公务员,也有通过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公务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制度,科举制度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制度,科举制产生后,历朝历代都有所差异。

古代公务员产生的方法,不同时期有所差异,秦朝以前有科举制,但并不完善,但是它又确实存在。汉朝时,采用的是察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就是由地方上的官员推荐人,再层层推荐上去,由中央认定后,就直接成为秀才或者是孝廉,也就是公务员,但是这个制度有个很明显的漏洞,那就是作为推荐人的官员,若是一个贪官,收受贿赂,不以品行和才能来推荐人,那么公务员的质量自然不高,有才的寒门弟子可能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制度是很不公平的。

魏晋时期,采用的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将所有人分成9类,按门第分类,最高等级没有一个寒门,最低层没有一个是有权有势的人,寒门而又有才能的人也没有什么机会,所以九品中正制也是不公平的。

到了隋唐时期,隋炀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公务员,按分数的高低来录用,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扩大考试范围和考试规模,武周时期,增加了录用的名额,还有了武举和殿试,科举制度日趋成熟,影响也越来越大,登科入仕甚至成为部分人的终身追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是最真实的写照。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八股取士被人诟病,清朝末年,科举制被废除,但是它带给社会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当代的考试多少都借鉴了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度有缺点,但是它能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点上去竞争,让所有的寒门不再仅仅只能叹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建功立业,科举制度是公平的。

281 评论(15)

屈小兔.

在夏商周时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务员,国家的官员主要是国王的亲戚,他们的官职要世袭。到了春秋时代,诸侯国林立,君主也希望更多的人才参与管理,孔子提出了一个口号:“学而优则仕”。孔子的口号,宣布了建设高素质、高觉悟、高效能的管理与服务团队的主张,确定了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发展方向。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公务员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但是还没有严格的考试,基本上是以面试为主,岗前培训为辅;而岗前培训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吏为师”。秦朝之后,中国经历了一段公务员制度的波动期。一个阶段是贵族制度,外戚干政,整个公务员体系受到沉重打击,考试自然无法正常开展;另一个阶段是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为中心,读书人很难找到用武之地。

206 评论(14)

喵星的哚朵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他们自身的内在背景吧,毕竟有很多的官宦子弟都很容易的得到这种,还有就是他们的文化要求。两个相结合起来这样评判。

163 评论(12)

应该勇敢

我国古代的公务员选拔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通过层层的选拔,考上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经过考试的人就可以当公务员

159 评论(14)

侯总大大

视频是高考语文备考课外文化常识系列的科举部分,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的日常”。欢迎来撩~

22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