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拇指跳
-。-哪里有那么复杂。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想法,此类题通用的办法,只要是这类题目特征:1行驶方式交换2同时出发,同时到达!则两人走的距离和坐车的距离必然一样,你把乙逆转回去想,从公园坐车一段距离,下来走路一段距离。其实和甲学校坐一段走一段其实一样的就OK若甲先车后步行,走了X公里(同样乙也必定走了X公里,只不过乙的分两段,甲下车之前走的一段+车返回去接乙那段时间,乙走的一段),车行距离YX+Y=S=12.1---方程1甲下车后走路时间X/5在甲下车后开始的计算。乙上车后到公园用时Y/40,车返回到碰见乙时间(Y-X)/40,则X/5=Y/40+(Y-X)/408X=Y+Y-X9X=2Y(方程2)联立1,2解得X=2.2,Y=9.9--------------------------------------------------------------------以后遇见此类题目,直接画两个方程就OK.X+Y=SX/先车后走的人速=Y/带人车速+(Y-X)/返回车速---看清楚返回车速和带人车速!!有的题目有变化,比如空车速度快,带人速度慢。或者人的速度不一样!!!!!!!
生活算个球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解法:公式法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二次相遇问题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janesmonkey
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但归纳起来,不管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还是“多个物体的运动”,不管是“相向运动”、“同向运动”,还是“相背运动”,他们的特点是一样的,具体地说,就是它们反映出来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纳为:速度×时间=路程。虽说我们有这么多的模型和方法但是在考试的时候运用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现在的考题都不在特别注重套用公式,而是注重于思维的理解,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我们要多一些理解和把握核心。要解答好我们的行程问题,就得明确三个最基本的量,题干中的时间速度和路程都分别是谁的,分析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对于中等程度的行程问题我们解答起来都会特别的得心应手,举例说明:例1、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点,两人还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路程为多少千米?A、108 B、120 C、150 D、160【解析】题干中给出了两个时间段都是2个小时,最终求的是路程,但是速度是未知的,所以套用基本的计算公式是行不通了,这时候题干中给的两个路程很巧妙都是一样的,从10点到12定两个小时内,不仅走完了之前相距的36千米,还多走了36千米。所以相当于两人在2个小时内的 走了72千米,则说明两人从8点到10点走的路程和也是72千米,则AB全程就是72+36=108千米。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