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6

吃土少年Hollar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资料书籍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喵星人很想瘦

已采纳

公务员考试书籍推荐教材:中公,粉笔等。

1、中公

中公教育集团创建于1999年,经过二十二余年潜心发展 [33]  ,中公教育是由一家北大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服务机构,发展为教育服务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成为集合面授教学培训、网校远程教育、图书教材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大型知识产业实体。中公教育集团是国内直营分校覆盖城市广、专职教师数量多、公职类职业培训规模大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机构。

2、粉笔

粉笔APP是北京粉笔蓝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教育产品,是一个推动科技创新的职业培训平台,成立于2015年,坚持科技先行,用互联网技术助力职业教育创新,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粉笔APP目前已发展成为公职类考试辅导品牌,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辅导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粉笔教育的教师经过重重筛选,针对岗位精准教研。

通过对历年各省事业单位及其公务员考试命题规律的把脉、命题趋势的预测及命题热点专项综合的解析,为学员提供公考培训。具体项目有:

(1)公务员考试:针对公务员考试备考周期及特点,为考生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课程

(2)事业单位:涵盖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等多个不同考试项目。

(3)教师资格证及招考:涵盖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等各类考试,课程适配区域覆盖全国。

(4)其他职业教育板块:粉笔财会、粉笔考研、粉笔公开课、粉笔四六级等。

公务员考试资料书籍

344 评论(8)

贵州米粉

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以前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

从2006年开始,A、B类都要考一样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只不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而各个地方的考试科目都是地方自定的,一般都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各有不同,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和广东等省的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黑龙江省的笔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要报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同学要注意查阅当地政府公布的招考简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就公务员考试改革的趋势来看,倾向于向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靠拢。

拓展资料:

从2002年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的时间固定下来:报名时间固定在每年10月下旬,考试时间则固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时间差异很大,而且每年招考时间会有一些变动,一些省份一年还有春、秋季两次考试。此外,政府还会组织一些选调干部到基层的考试,有些部门还会单独招考。除了省里的考试,各个城市也会有一些零散的考试,如村官考试。时间都很灵活。需要考试需注意关注各地的招考信息。

报考各类公务员考试不受什么次数限制,只要时间上不冲突,你可以参加多次公务员考试: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学校所在地的公务员考试、生源地的公务员考试,还有一些对生源没有限制的省份、城市的公务员考试,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参加,所以,考公务员这条路还是很宽的。

98 评论(9)

烽火馋眠

(一)教材名称:《理论热点面对面2015》

考生评分:8.8分(申论)

核心优势:行测部分

试用考试:国考、省考、政法干警、选调生

教材优点:

1、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代表中央主流政策和改革观点,具有权威性,能够快递帮助考生把握一年内国家政策重点、社会经济改革导向以及各方观点,是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材料的重要来源。

2、本书观点准确、文笔简洁,文章所选主题与国家发展、民族兴衰、个人前途息息相关,对于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快速学习国家政策理论、把握最新、最权威的形势政策的好途径。

教材缺点:

考生在看本书前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了解大政方针的基础之上再看本书,会更加通透,否则对有些主题的理解会有较大的难度。

(二)教材名称:《公考复习经验及答题方法蓝皮书》

考生评分:9.2分(申论)8.3分(行测)

核心优势:申论部分

试用考试:国考、省考、政法干警、选调生

教材优点:

1、该公务员考试教材通俗易懂,有很强的实战性。值得一提的是,该教材在2012、2013、2014三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获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在以往考生中有着相当不错的口碑,被誉为“公务员考试高分必备教材”。

2、它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固定模式,市面上许多书籍为了显示其专业性,似乎在故作高深,用大量的长句和专业术语,让人看得身心俱疲;而《公考复习经验及答题方法蓝皮书》没有沿袭传统模式,不和读者绕弯子,直奔主题、一针见血地进入申论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

教材缺点:

1、本书的行测部分略显平庸,新意不足。

2、模拟题演练部分相对较弱;常用公文格式、表达等讲解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5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