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fayewong
公务员考试选择职位的总体思路:第一方面,注意三个点:一是要结合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学习能力,能考多少分,对自己有一个心理预期,这样上岸的概率才大,如果你只能考130分却选报需要160分才能进面的职位,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二是结合自己的学历、专业、政治面貌、工作年限、有无基层工作经历等,因为报考职位的时候,卡的条件越多,符合报名的人数就越少,那么竞争比低一些,你上岸的概率也会增加。三是市级及以下的职位,能报区级就不报乡镇、街道等基层岗位。第二方面,报考原则思路清晰:公务员报考岗位是十分讲究的,可以说挑选一个合适的岗位,你可能已经成功了一半。比如说公考的竞争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往往有一个岗位是竞争非常不激烈的,比如说公安系统的民警,差不多,进面人数也比较多,因为毕竟招考人数多嘛,所以就比较容易上岸,比如130分,同等情况下,可能你报考公安就进面试,但是你报考市政府可能就会遭遇滑铁卢,所以报考的职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报考呢?一是职位选择有技巧,最大的技巧当然是你所报考的岗位比越低越好,这样你进面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所以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历、政治面貌等进行筛选,尽量避免三不限岗位(竞争太激烈)。二是报考前,仔细筛选岗位,把符合条件的全部挑出来,加入职位收藏列表,在报名期间综合比较,动态对比,最好在报名的中间靠后阶段进行报名,结合岗位竞争比,最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如果最后纠结于几个岗位之间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观察招考人数,尽量选择招考人数在2个以上的,这样也能提高进面比例。三是报考之前最好提前把自己的简历(比如高中到大学学习情况或者实习情况先在word中编辑好,避免报考的时候填写时间过长,网页关闭)。职位挑选是你成功上岸的第一步,所以一定要精挑细选,马虎不得。第三方面, 职位选择碎碎念:公务员的职位实在是太多了,先从类别上说有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其中行政执法类,比如像城管居多,综合管理类一般就是行政事务性工作居多,之所以这么说,像一线执法类的岗位就属于招考人数比较多,报考上岸的把握会更大一些,当然专业技术类的也是如此,毕竟符合条件的人少,上岸的概率就更大。首先,你得确定你的专业比较适合哪一类,那样你干工作才有热情,如果你是技术性人才,如果让你去从事城管、民警执法等一线工作,你可能也没有什么工作热情,所以这一点要注意。其次,就具体的职位来说,哪些单位比较好呢?市级及以下的单位,区级层面的单位:权势比较大的,比如区委、区政府、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委等,这些单位掌握的资源很多,自然权势也大,区委、区政府就不用多说了,尤其是区委组织部,发展也都比较有前途,职业晋升路线也比较好,区政府办也是如此,毕竟上传下达都要通过政府办来实现,所以前途发展也都很好。除此之外,像区发改委、财政局、人保局等单位,也多半是因为掌握的资源比较多,所以在区直机关里很受大家的青睐。至于,关于前途的发展,其实这个没法具体的展开说,因为有的人运气很好,赶上正好选拔青年干部,没准一考就考上了,有的人可能运气一般般,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体制内的发展会顺风顺水,看运气,也看实力。总的来说吧,好的职位就是我刚才所提到的,但是这也就意味着竞争压力会很大,报考好职位的前提是你得考的上才可以,就像我当初,一门心思想考市委研究室,不自量力,发现150多分还进不了面试,自己才考了130分,大家都知道研究室比较能出人才,但是对自己实力把握不准,最后错过了进入体制内的绝佳时机,应届生身份嘛,还是很宝贵的,结果还是有点失落的。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名应届生,那么报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力,要不然努力白费,最后也会有挫败感。进入体制内最好的时机,其实就是你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哪怕先在基层岗位的挣扎几年也好,毕竟基层的岗位相对好考一些,以后还可通过遴选的方式在别的单位工作任职,比如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是可以解决户口的,而且京考除了应届生可以考试外,其余都要求有京户,也就是意味着你一次考不上你就没有机会了,现实总是这么的骨感。当然,纠结再多都不如好好复习重要,因为你想考好的职位,就得通过多练习提高分数,这样才有希望考的上,你才会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报考公考,心态也一定要稳,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力,来进行报考,如果你是公考小白,那么建议报个网络视频课解锁解题技巧,如果你久经战场,那么你可能需要调整复习思路,总之,公考没有捷径,公考能够上岸是你的辛苦努力+正确的复习计划与方法+运气的综合。毕竟机会都偏爱给有准备的人,所以一定要努力才可以!
七月小太阳
找出想报考的岗位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即依法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他不是为自己工作,也不是为某个私人的企业或者组织工作或者服务。这里所依的“法”,是广义的“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宪法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减肥的小新
公务员和普通工作一样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所以其实在公务员选岗时可以大概套用你在企业挑职位的思维第一步:确定工作地点第二步:考虑自己的规划和单位晋升空间第三步:衡量自身考试水平第四步:判断岗位竞争和上岸难度一、确定工作地点我个人认为选岗时地点考虑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非常不建议为了上岸而上岸,因为如果为了上岸容易多半选的是比较偏远或者条件比较差的岗位,这也是很多异地公务员辞职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工作地点选择,我的建议是:1、谨慎报考异地岗位,优先本市本省公务员。离家近的工作“性价比”会比较高,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幸福感也会强一点。2、如果决心离开本地,那就建议选公务员待遇高的发达地区,比如北上广深、沿海发达城市。毕竟工作是一辈子的事,你考过去就要考虑以后的生活,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都有优势。另外发达地区也会有很多机会和平台,可以实现个人抱负。不过这种地方房价也贵这也是选岗时应该考虑到的。3、谨慎报考乡镇岗位,尤其是部分偏远山区。尤其是从小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城市里的同学,乡镇里很普通的日常就可能是你从未有过的艰苦,而且工作地点和环境都和市里有差别。当然不同地区的乡镇条件不同,肯定也有条件很好的乡镇,但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还是谨慎报考。而且基层公务员面对群众、工作在第一线,“上边千根线,下边一根针”,上级机关会下达各种要求,具体落实全在基层,工作量往往也会很大。二、考虑自己的规划和单位晋升空间在选岗前要确定自己考公务员的目的,也就是个人的职业规划。如果重视以后的晋升想走仕途的同学,个人能力很重要,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单位更重要。之前“体制内那些996单位”文章也提到过,“两办”、组织部、纪委等这些核心部门,直接服务领导受重视,单位平台高、受外单位尊敬;交流渠道广,方便调出;单位学霸多,自我提升快。晋升空间大的职位,必然不清闲。这些地方工作比较辛苦,工作量大,加班比较频繁,在选择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三、衡量自身考试水平前面两项都是基于“如果考上了”的假设,是长远规划。然而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自己的考试水平,好单位那么多,能不能考上才是关键。如果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同学那肯定对自己的水平有了解,没考过的同学可以通过全真模拟来检测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后可以从网上找找意向岗位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一是作对照看看自己差多少,二是做动力激励自己,还有就是如果分数奇高,那就可能是考霸扎堆的岗位,这种情况下要么避开,要么把自己变成考霸。四、判断岗位竞争和上岸难度这个放在最后说,是因为这个因素最不可控。哪个岗位更好考、哪个岗位上岸概率大实在是个玄学,不是咱们这帮凡人能猜得透的。报考人数少的岗位不一定进面分数低;进面分数低的岗位不一定是竞争小的岗位;进面的人也不一定是最终上岸的人,笔试、复审、面试、政审、体检这些环节中的变数太多了。所以先选岗时,岗位竞争难度的考虑要放在最后,因为公务员考试中考多少分能上岸这个因素受偶然性因素影响太大了。
叫我姐姐SAMA
1.选择岗位地点,大家首先需要考虑是选择报考本地的公务员还是外地的公务员。大部分考生都会选择报考本地的公务员,离家比较方便。但也有部分考生选择去别的地方,跳出来,想要换一个环境生活。
2.选择岗位行政级别,在岗位设置上,基层岗位是县级以下的岗位,上级部门是市直以上单位。如果是选择基层岗位,竞争压力小一些,要求也相对没有那么高,工作会比较辛苦一些。选择市直以上单位,竞争压力会比较大一些,报考的人数比较多,但之后面临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前景也比较好一些。
3.选择与专业相符岗位,在以上确定下来之后,还需要了解岗位的情况,是否与自己的专业相符,能不能够满足报考条件的,确定报考的岗位。
考公务员岗位怎么选择
Crystallam88
第一步:了解职位表的构成
每年国考公告发布时,招考简章也会同步发布,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位表。
职位表由4张工作表组成,分别为:中央党群机关职位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职位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直属机构职位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职位表。
每张工作表里有20 余列,每一列都包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如:部门名称、用人司局、机构性质、招考职位、职位属性、职位简介、招考人数、专业、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基层工作最低年限、面试人员比例、工作地点、咨询电话、备注等等。
职位表的表头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部门代码、部门名称、用人司局、机构性质、机构层级、职位属性、职位名称、职位简介、工作地点等均属于招录职位本身自带属性;而专业、学历、学位、基层工作最低年限等属于职位对考生的要求。因此,考生在打开职位表时,要先弄明白每一列的意义。
第二步:从自身条件入手先选取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自身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是考生主观意识不能改变的。无论职位有多好,你有多么中意,如果你本身的条件达不到,再喜欢也是徒劳的。因此,我们要首先要从自身条件入手选择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职位对考生的要求包括:专业、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基层工作最低年限、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此外不能忽视“备注”一栏,还会规定应届生、户籍(生源)、性别、外语水平、资格证书、相关工作经历等等条件。
考生需要符合职位要求的所有条件才算符合报考资格。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