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6

jinshengya0757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要扫雷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烧卖吃饱了

已采纳

距离通知2023国考笔试延期已过一周,这一周的你是否依旧仍在认真备考呢?还是趁着这段时间先放松一下,无论是怎么样的打算,在调整备考心态的同时,复习不能忘记哦。今天小编针对大家申论写不出东西这个问题出发,教给大家如何在申论备考中避免“踩雷”,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以为自己申论分数不高是因为“写不出东西”,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抄不对地方”,所以导致在写作的时候因为审题不正确,导致丢分严重。

(一)题干信息看一半

很多同学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对于重点的把握有多欠缺,往往一带而过,从而导致无法准确找到材料重点、

比如

2021年浙江省申论A类中的第一题:“根据资料6,简要归纳浙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主要做法”。

材料在第一段提到

“‘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

2006年3月20日,浙江省委书记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指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使之成为服务中小企业、提升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撑。”

当前,浙江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正是创新平台建设迭代升级的新形态,体现了浙江与时俱进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使命担当。”

看到这一段出现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有些同学马上激动地写下:政府重视,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但忽略了题干的主题词是“浙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而不是“浙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根据题干要求,要找的是建设的主要做法,而第一段只是背景铺垫,说明浙江很重视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并没有介绍建设的做法。

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看清题干的主题词到底是什么。但是光看准了主题词,也不代表审题就准确了。

(2)材料逻辑丢一边

审题确实很重要,因为题干决定了答案要写什么,但是答案要怎么写,却是由材料逻辑决定的。所以,审题也不能“过度”,有些同学过于纠结题干的某些表述,把材料逻辑完全抛开,也会导致失分。

比如

2022年国考行政执法卷的第一题:“给定资料1”反映了N市积极落实惠企政策的有关情况,请简述其主要做法及成效。

有些同学看到题干问“做法及成效”,就认为答案要写成两部分,做法一部分,成效一部分。如果光看题干确实可以这么写,但是看了材料以后会发现,材料在介绍一种做法之后,会跟着介绍这种做法的成效是什么。

(3)重复信息写一堆

申论作答的字数是有限的,如果在写答案时感觉格子不够,很可能写了不该写的要点,除了检查是否有不符合题干的信息之外,还要检查一下是否有重复信息。举例来说明常见的重复信息:

比如

2016年广东县级第一题:请概括“资料3”所反映的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材料第十段提到

“企业产品没有品牌,打不出品牌,想拥有市场自然难上加难。以医疗器械领域为例,我国该领域约80%的CT、90%的超声波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95%的心脏起搏器等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产医疗器械在核心技术上还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则不妨归结为国人的‘歧视’。”

这一段提到的负面信息可作为问题写下,但有的同学写道:我国企业产品没有品牌,市场占有难,医疗器械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核心技术不足,国人歧视。

在这一答案表述中就出现了几处“重复”:首先,题干问的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只需要写“企业产品没有品牌”,不需要写“我国”;

其次,材料以医疗器械领域为例,说明医疗器械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前面说的企业产品没有品牌,意思重复,故例子不用写;

最后,核心技术不足,在材料第三段已经出现过,前面的要点已经写过,此处再次出现则不用写。

(4)不同要点合一起

在找到要点后如何有条理的呈现?很多同学常见的误区就是,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意思理解去合并或者拆分,但是每个人对材料的主观理解是存在区别的。所以,最准确的分条依据应该是材料的逻辑提示。

比如

2019年江苏A卷第三题:如果你是某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参加了“给定资料4”中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请对C县建设融媒体中心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总结,供领导决策参考。

材料在第七段提到

“9月20日下午,100多位与会人员来到越梦传媒集团,在融媒体中心指挥平台——‘融媒眼’……圆点就是在外记者所处的位置,红色表示正在执行任务,蓝色表示待命,小车图标显示的是采访车位置,值班领导可以随时点对点向记者发出指令。‘融媒眼’相当于一个高效运转的‘大脑’,发挥着‘中央厨房’的功能。”

材料在第九段提到

“在越梦传媒集团,有一个新添置的秘密武器——手机APP‘掌上越梦’。这个软件以用户为中心,集政务、民生、资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还实现了电视、广播在手机端的直播、点播。……群众在办事的时候再借助这个APP的帮助,就能把事很快办好,省时省力。”

有同学一看这两段都讲的是借助科技手段,效率更高,就把这两段的内容合并到了一起,但是这两段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第七段讲的是融媒体中心的内部工作管理借助“融媒眼”平台,而材料第九段讲的是面向群众开发软件,提供便民服务。

并且,材料第八段是对前文做法的总结,特意出现隔开了第七段和第九段,所以根据材料逻辑,这两段内容分开写会更合适。

(5)不明语义抄一遍

申论作答的语言,一般要做到简洁规范。所以,当材料中出现一些比喻色彩的、语义不够明确的信息时,如果直接抄下(尤其在归纳概括题中),也容易造成失分。

比如

2021年国考地市级的第二题:“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种戏”的理解。

材料第七段提到

新民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学敏拿着一份调查“菜单”说,“去年县里做了3次调查,下发3000多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是乡村的青年观众更喜欢现代戏,而中老年观众更喜欢传统戏曲,尤其是贴近乡村生活的戏。”

这里调查“菜单”和调查问卷虽然是一个意思,但菜单在本段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不建议写进申论答案,所以此处可以写:下发调查问卷,了解观众需求。有的时候,材料对于语义不明确的词语,并没有给出同义的规范表达,就需要自己进行概括。

文章最后,小编小说国考延期,对于一些备考不充分的同学来说,又有了翻身的机会。目前国考笔试恢复时间待定,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查缺补落,系统地学习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复习充足的小伙伴保持好状态,短暂放松后,也要持续刷题保持题感

当然,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点击右小角聊天框和我联系,也可以关注“公务员考试网”掌握备考新资讯,轻松备考。最后祝愿大家考试顺利,圆梦2023!

公务员考试要扫雷吗

346 评论(11)

调皮捣蛋妈

国考被判雷同卷0分,情节严重的终身不得考公务员,雷同卷是什么

229 评论(12)

凌人happy

暗箱操作这个真不太了解,暂时没遇上。不过上午和下午的试题是不一样的,上厕所偷漏试题纯属瞎扯,还有面试成绩公布是等下一位面试完了再进去公布成绩是程序 所有面试的人都是这样做的!考试组织人员是接触不到考官评委的,面试时所有考官的手机都是关机的,是隔离的,考试组织人员只带考生到考场门外,不进考场。考试组织人员确认号码是待会轮到这号的时候好叫人,我面试时也被确认过号码,但我并没有找任何关系!我2次参加面试,现在也已经是公务员,没有任何关系,希望大家不要被楼上误导,面试总体来说是相当公平透明的,至于暗箱操作有这可能性,不排除,但即使有也是少数,有关系操作面试的人毕竟太少了。楼上自己面试不如人就鸡蛋里挑骨头,自己愤慨就算了,不要影响别人的考公热情,你说的那么多,没有一点是可以作为暗箱操作的证据的,另外人家娘娘腔考上公安是人家的本事,国家没规定说话娘娘腔的人不能考公安,这样人身攻击别人也忒没素质了

351 评论(11)

正版TJ状妈

有,但是更多的是失察。因为每年下马的官员都是通过面试的,但是面试通过并不代表以后不是贪官。除非一百年不出一个贪官。但,这是不可能的。公务员很严。一般没人有胆量动前三名的名额。顶替也是从后面几名顶。你要是没关系那就好好学习,争取考第一,让别人没胆量顶掉你!

162 评论(14)

小坦克秋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2018考研冲刺:事半功倍三大复习方法”文章,望能帮助各位同学提高复习效率。

一、短期多轮法

很多同学一想到还有1个月就要考试了就会慌神,因为自己专业课还没背熟、政治还没背、专业课真题也还没真正练过……感觉自己到上考场的时候还不能复习完。那么告诉各位小伙伴们可以采用“短期多轮”的方法,计划好你的备考时间。例如,分别以15天、10天、5天为周期,那你到考试前还能复习3轮,多轮复习可能会让你信心大增。

之所以第1个周期设定的时间为15天,是因为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只要你不是现在才开始复习,15天足够把你的专业课完整地背一遍或者过一轮。

中公考研建议大家可以把自己目前的复习任务梳理一下,然后按照这个方法制定一个新的复习日程表。一般来说,当你把周期压缩了之后,紧迫感会更强,复习效率会更高。即使你无法真正地在15天内完成任务,时间也不会相差太多(比如可能延长到了20天)。如果你直接按照30天的周期来安排,那很有可能你上考场前,所有的内容还没温习完一遍。中公考研温馨提示各位冲刺的小伙伴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自己每轮复习计划的时间来执行,切不可延误。

二、框架+专题法

在冲刺阶段,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考前复习。

大家可以利用闲余时间给自己制作一个框架图,每一节或者每一章的内容做一张框架图,这样不仅可以梳理一遍内容结构还可以利用这是进行查漏补缺,把漏掉的知识点及时补充复习。

此外,我们可以把内容关联性比较强的一些框架图放在一起,成为一个专题。并用一张A4纸,列出这个专题中的一些常见考点。通过这些框架图和专题,我们就能够快速地回顾这个大专题下的相关内容。

框架和专题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等我们真正到考场上做题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紧张、知识掌握不熟练等原因而想不起来该怎么答疑,框架和专题则会成为我们的记忆线索,帮助我们记起整个知识框架和下面的枝节内容。

三、扫雷法

所谓的扫雷,是指解决那些你做错过的题,或者至今还模棱两可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错题、笔记或者自己看书时在书上做的标注,找出这些“雷”。

你当时可能仅仅是对了答案,标明了是对是错,或者把自己不太清楚的地方标注出来了,想着等所有题目做完或者所有内容都看完之后,再集中解决。但是由于拖延症、被其他任务打断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同学往往只是把它们标注出来了,事后并没有真正地将那些知识点学透彻。

每个同学或多或少都给自己埋下了这样一些“雷”,那么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知识点一一学到位,该背的背熟,该练的多练几遍。

有些专业课里面可能会有一部分很难背下来的知识点,不少同学每次都是背几句就看一下提示,总也不能完整地背下来。或者出于畏难心理,干脆放弃这些知识点。

中公考研温馨提醒大家,如果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那不管多难背,你都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不要想着现在多读几遍,考场上肯定能记起来。因为真实的情况往往是:你平时背不下来,考场上能想起来的更少!这些知识点,往往就是你和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法和计划,并且在你之前的复习中被证明是有效的,那就可以继续按照你的节奏进行复习。上面这些方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希望大家谨记一点:只要能让你效率提高、信心更足的,都是好方法!

公务员备考:关于行测

(一)刷题

题海战术虽然已经被说烂,但依然不能否认它在接触多类型题目、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做题熟练度、缩短答题时长方面的巨大作用,对于行测而言,刷题更是一个提高分数、缩短答题时间的利器。就拿我自己来说,刷的题不下1000道,行测不算很高,但也到了76分。在刷题过程中,我觉得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不要特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别人的解法。当然我们认为买一本好的教材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很多同学会说:“很多类型的题目我都不会做,得先看讲解才会做题”,并不提倡大家在准备阶段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各类型题目的讲解,并不是说他们给出的解体思路不好,而是这些思路不一定适合你的思维方式,即使你花时间来死记硬背它的公式或思路,在真正解题时也不一定能够得心应手地应用。就拿我来说,数量关系里面有个“牛吃草”的题目,其实教材给出的解法很简单,就只需要将各个数带到一个算式,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但我就是转不过来弯儿,一到将数字对号入座这步就发蒙,所以一直采用的就是最直接的设未知数,虽然看着麻烦点,但这样思路很清晰,而且做题熟了之后也就四十几秒的时间。其实在大量练习,比如的过程中,自己就会对各类型的题目有一个自己的解体思路和小窍门,也许讲解书里也有,但这时候才真正变成自己的。那什么时候需要参考讲解呢?一种是遇到真的不会的题型,完全没有思路(比如一些数量关系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参考题目的讲解,让它填补你做题范围的空白,另一种是在解某个题时花费时间太长,自己的思路过于死板(比如一些资料分析题),那么也应该参考一下答案讲解中的小窍门。

二是各类型的题目要穿插练习。,不要在一段时间里只做一种类型或做完一本再做下一本,这样会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并且做题的状态难以保持,你很可能在做逻辑推理的时候就把先前做的数量关系忘光了。所以我的建议是穿插练习,可以以两天为一周期,第一天半天数量关系、半天言语理解,第二天半天资料分析、半天逻辑判断,也可以两三个小时换一种类型,依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调整做题顺序

其实行测的水平是很稳定的,到最后阶段模拟时,每个类型错题的数量基本是不变的,但你需要在考场上迅速进入做题状态才能保持水平。大家都知道要得高分,资料分析题就应该尽可能少错甚至不错,很多人都说资料分析应该最先做,因为最开始的思路最清晰,但我在最后几天模拟的时候发现,先做资料分析的话,花费时间长(平时是20道题25分钟,这时到了30分钟)、正确率还不高(平时一般错一道,这时能错5道左右,有些还是一看就不该错的),原因就是做题状态。小学数学老师告诉过我,在数学考试前做点题目,简单题都行,但要保持做题状态。在考试刚开始时,我们会有题目接收慢、思路调不出来、反应不够快速的情况,这就是没进入做题状态的表现,此时做大分值的资料分析题只会“发挥失常”。

通过几次试验,我把常识判断题放到最前面,不要多想,平均7、8秒一道,这部分本来就不容易提分,分值又比较低,把它作为进入做题状态的踏板最合适;第二个做比较简单的词语填空或类比推理,通过题目的阅读来稳固做题的状态;第三个就做资料分析啦,这时候做题就已经比较顺利了;接下来就可以按顺序做逻辑推理、言语理解啥的;因为我的数量关系实在不好,也就是简单题能拿分,放到最后,简单的题快速计算选上答案,难的题就看哪个顺眼选哪个(这里有个小窍门,数量关系里一般都会有个钟表题,可以把那道题留到最后,然后用自己的手表按题目要求转一转)。一定要留出15分钟涂卡,一到最后15分钟,就扔下没算完的题马上开始涂卡,题目做得再好,卡没涂就是白做!

您有什么其他问题可以私信我,我会为您解答。

28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