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umi2046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真假话问题的解法,比如:矛盾法1)适用题型当题干的命题间存在矛盾关系时,可采用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2)运用说明第一步找到题干中存在的矛盾(一找);第二步绕开矛盾判断其他命题真假(二绕);第三步回头判断矛盾真假(三回)。[一般,第二步即可找到答案,无需进行第三步。]3)三对矛盾关系①所有是和有些非;②所有非和有些是;③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又必然一真一假,利用矛盾的这一特征,就可解决这类真假话问题。反对法1)适用题型当题干涉及反对关系时,需用反对法解真假话问题。2)运用说明反对法的步骤和矛盾法类似,只需将一找二绕三回中的矛盾全部替换成反对即可。3)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包括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可以同假;而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可以同真。解题时,可利用这一特征来解决该类的真假话问题。假设法1)适用题型当题干的命题间没有关系时,在找到矛盾或反对关系后仍不能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时,此时需考虑用假设法来解题。2)运用说明假设某句话为真或为假,由此得出结论,再判断结论是否违背题干。如果违背题干,说明假设不成立;反之,则说明假设正确。行测备考或参考(行测解题技巧)
倾城闸北摄影
利用矛盾解决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真假话问题
一、寻找“矛盾关系”
当题干中有多个判断命题,并以对话形式给出,同时规定几个判断中有一真、一假、多真多假等情况时,我们可以考虑用矛盾关系来解题。我们知道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一定是一真一假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观察题干,找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再根据题干所给的真假性的论断,判定除矛盾命题之外的其他命题的真假性,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题1】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
B.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税了
C.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税了
D.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中公解析】答案选C。甲的话“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和丙的话“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题干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属实,所以乙和丁说了假话,则排除了A、B选项。因为乙说了假话,所以可以退出陈老板纳税了,所以排除D选项,此题答案为C。
二、创造“矛盾关系”
有的时候,当题目中的矛盾关系并不明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题干信息中包含的关系去创造矛盾关系,从而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这就需要考生一定要准确把握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定位。
【例题2】某机关田径运动会有3个短跑项目,分别是60米、100米和200米。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种,而且三人参赛的项目还不一样。小张、小王和小李作了以下猜测:
小张:老张参加了60米,老王参加了100米。
小王:老李没参加100米,老王参加了60米。
小李:老张没参加60米,老王参加了200米。
如果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则以下哪项为真?
A.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100米和60米
B.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60米、200米和100米
C.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100米、60米和200米
D.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60米和100米
【中公解析】答案选A。这个题直观看来不存在矛盾,但根据题意,三人参赛的项目不一样,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所以我们可以把整个信息看成是6个判断,这时就行成了3真3假的关系;其次,观察判断可知,对老王的判断猜测了3次,并且都是不同的判断,而老王只能参加1个项目,所以这3个判断中一定是1真2假的关系,那么也就意味着剩下的判断是1假2真的关系;再次,观察剩下的判断,对老张的判断能形成矛盾,也就是1真1假的关系,所以我们可知,“老李没参加100米”这个判断一定为真,所以排除B、D,“老王参加了60米”为假,排除C。最后,所以正确答案是A。
更多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网页链接
zhaoyaxiao12
(一)含义直言命题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直言:一句话,单句。命题: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所以直言命题的含义就是表示判断关系的单句。(二)直言命题的结构所有 苹果 是 水果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逻辑之中我们并不研究推理内容,主要研究推理形式,因此主项谓项是研究重点。主项除了“所有”之外还有有些、某个,联项有是和非。直言命题总共有六种基本句式。(三)直言命题六种基本句式所有A是B所有A非B有些A是B有些A非B某个A是B(具体某一个)某个A非B(具体某一个)(四)什么是矛盾矛盾:表示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B两种情况,且AB不相交,AB就是一对矛盾,换言之矛盾双方要满足如下两点要求:1、A、B包含所有情况。2、A、B没有交集。(五)怎么找矛盾举例:思考黑人的矛盾是什么,男人的矛盾是什么,结果黑人的矛盾是除了黑人之外所有的人,即非黑人;男人的矛盾是除了男人之外所有的人,即非男人。所以找矛盾的方法就是:在命题前面加、减“非或者并非”。(六)矛盾的意义矛盾双方有两点要求:(1)矛盾命题必定永远一真一假。(2)原命题矛盾的矛盾是本身。对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分为A和B,A的矛盾是B,B的矛盾是A。(3)一个命题的矛盾有且只有一个。(七)直言命题间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的六种基本句式之间也是存在三对矛盾关系的,我们就一起来找一下:所有人都考上大学了(所有……是……)矛盾命题:并非所有人都考上大学了=至少有一人没考上大学=有些人没考上大学(有些……是……)所有A是B矛盾,有些A是B,同理,所有A非B矛盾,有些A非B,最后某个A是B矛盾,某个A非B(这里的某个是特指某一个对象并且得是同一对象),直言命题求矛盾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所有和有些替换,是和非替换,要将所有这样的词语全部替换。(八)涉及到矛盾的题型1.以真求假或者以假求真这种题型其实就是在求矛盾。我们一直一句话是真的(假的)那么根据矛盾双方必定一真一假我们可以得出他的矛盾命题一定是假的(真的)。例题:有的运动员竞技状态不好。根据上述断定为真,以下断定可以确定为假的是( )。A.有的运动员竞技状态好 B.运动员甲竞技状态好C.所有运动员竞技状态都不好 D.所有运动员竞技状态都好答案选D。【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以真求假的题目,题干中给的是有些A非B这句话是真的,那么他的矛盾一定是假的,矛盾是所有A是B所以答案选择D。2、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真假话问题的题型特征:(1)题干中有多个直言命题,并以对话等形式出现,题干规定几个直言命题中有一真、一假、多真多假等。(2)题干中存在一对或者几对矛盾命题。解题方法:(1)分析题干找出相互矛盾的命题(2)根据题干中的真假断定首先要判断矛盾命题之外其他命题的真假性,进而选出正确答案。例题:教师让四个学生每人拿了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甲说:我没有拿白球乙说:是丁拿的白球丙说:是乙拿的白球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通过观察发现乙说的是丁拿了白球,丁说的不是丁拿白球,这是一对矛盾,即乙和丁一真一假。题干中说只有一句真话,那么唯一的真话一定在矛盾之中,所以甲和丙说的是假话,甲说的是甲没有拿白球这句话是假,所以拿了白球的是甲。
漫漫迷秋途
很多同学在判断推理复习过程中,经常会觉得真假话问题毫无思路、无从下手。其实真假话问题技巧性还是很强的,我们在做题过程中,要明确每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准矛盾关系,理解矛盾关系的最大特征就是互为一真一假,这样再去做题的话就会简单许多了,这有一道格燃教育的例题你可以看下:1.一件盗窃刑事案件中,警方抓获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质问,他们是这样说的:甲:是乙作的案;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丙:丁是案犯;丁:不是我作的案。且四句话只有一句是谎言。如果以上为真,则: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丙;B.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乙;C.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乙和丁;D.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乙这道题中虽然出现了四句话,且只有一句话为真,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其实我们分析每一句话之间的联系,能很快找到丙和丁互为矛盾关系,根据矛盾的定义可知丙和丁必有一真一假,剩下的甲和乙两句话就必为真话了。【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丙丁的话互为矛盾关系,即必有一真一假,故甲与乙的话皆为真话。根据乙的话可知丁作案,所以丁的话为假话。故正确答案为C。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