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2

Joey玖玖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创新事例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千针坊丶

已采纳

您好,中政教育为您解答:

2000——2013年的十四年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走过了漫长的演变之路.在此中政教育专家通过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变化情况,使考生能够全面把握国家公务员考试讯息,深入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出题特点.

根据国家公务员申论试卷的改革情况,可以将国家公务员考试演变进程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是统一试卷,从2010年起,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进行了全面改革.大纲中明确提出两类考生、两类试卷的划分——省级与市级分开命题,试卷的主题亦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国家在笔试环节对不同职位的公务员进行了能力要求上的区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

一、历年申论真题分析

(一)申论主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从选择范围来看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但是从历年真题来看,又有明显的侧重点.  2000-2009年这一阶段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主题更偏重于经济领域,尤其是2003-2009年几乎都围绕经济问题而命题.宏观经济领域更是命题者的偏好所在,如"三农"问题、耕地保护等.从2010年以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主题不再偏向经济,而是将视角更多地关注于社会、生态与文化建设领域,关注于如何实现经济与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另外,2010年以后省级与市级采用了两套试卷,其试卷主题也存在差异.总体来看,省级的主题选择趋于宏观,而市级相对而言更偏重于考查具体问题.此外,近几年申论主题越加关注于精神文明领域,文化建设亦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侧重点之一.  据此,我们也许可以洞察到国家公务员考试主题选择的方向与趋势:申论主题的材料通常由某一或某些事件入手,而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论述和挖掘,以小处而观大局.这些事件的社会影响必须是比较广泛的,因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所考的主题视角较为广阔,所反映的问题必须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并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深度性和持久的影响力.过于敏感具体、低层次、只涉及一时一地的问题以及无关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和事实,都不会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的选择.  为了体现政府立场和政策方针的指向性作用,申论主题的选择一般会与当前国家与政府所倡导的理论政策、大政方针以及主流价值观相一致.因此,增强对这些内容的认知度有助于把握备考方向.

(二)给定材料

给定材料是申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命题人进行选取并加工组合而成.材料不是命题人员随意选取的,而是有一定的出处和源头,命题人会将从各处集成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形成一篇有逻辑、有思想、有深度的申论材料.从最近几年的申论真题可以看出,申论给定材料有以下特点:

1.材料来源的广泛性.给定材料主要来源于权威性报刊杂志、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的新闻报道、专家的著作以及政府重要文件报告,但也会根据出题需要选取较为冷门的学术论文和网站转载,材料时效性并不强.

2.申论材料形式的多样性.申论材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类型多种多样.根据材料的性质和表现特点,可以把几种常见的材料归结为事件阐述型、采访记录型、数据列举型、政策文件型、理论分析型和图表解释型六种.

3.内容综合性.给定材料在描述对象上可分为国内材料和国外材料.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涉及的主要是国内问题,有关国外内容的材料一般是以提供经验或教训的作用而出现的.就所占比重来说,国内材料占主要地位,但是国外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申论考试的载体,申论材料不会一味地讲故事,也不会一味地阐述道理,而是巧妙地将事例与分析结合起来,将所要表达的观点穿插在事例中.分析型材料可以是政府文件、国家政策、权威评论,也可以是作者自身的观点或呼吁.这种事例与分析相融合的方式,既让材料富有理论高度,又显得有血有肉、丰满完整.

(三)作答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要求并没有脱出申论考试的一贯题型,还是以归纳概括类试题、综合分析类试题、应用文写作类试题、提出对策类试题、文章写作类试题为主.最近几年不断有新题型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答难度.

二、命题趋势分析

通过对申论真题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在以后的申论考试中还将继续紧跟大政方针和时事热点,在题型设置上还将会有创新,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做充分准备.

(一)紧跟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  在重要政策的大背景下,申论命题通常选取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主题及选材会在紧扣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与国家的政策走向共同前进.比如十八大报告和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新政策和新提法,都是申论主题所青睐的,同时还有社会热点问题考生都应该多加关注.

(二)题目表现形式不断创新  国家公务员考试年年有变化,其中题目的创新算作一大可观之处.近三年接连出现了编者按、观点反驳题、宣传手册、启示型分析和词句阐释等新颖的题目形式.新题型极易成为每年考后的焦点讨论话题,然而虽然每年题型都有变化,推陈出新之作不断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从中发掘总结出答题的必备原则才是王道.

1.抓准题型本质是关键.题型的创新是有限度的,题型的内涵不会跳出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写作以及文章论述五大类型题的范围.新题型往往是一种类型题在形式上的变化,其实质是不变的."编者按"即为应用文写作题,"观点反驳题"即是评论型分析题等等.只要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将之归于根本,就不难梳理答题思路,组织答案了.

2.锁住给定材料是根基.给定材料是客观存在的,每道题目都要基于给定材料的内容而设置.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都少不了对给定材料范围的限制,答案也是或明或暗地体现在材料当中.因此,考生对此要明确——答案并非毫无凭借.

(三)题量会趋于稳定

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是四个大题,其中第一题分两个小问,第一题两问各10分,第二、三题20分,第四题作文40分,而2013年的考试,无论是省部级还是地市级,试卷结构都变成了五个大题,即第一题不再分为两个小问,而是拆分为两个单独的大题,且分值较往年有大幅调整,第一个题目为15分,第二个10分,第三题20分,第四题20分,作文变成了35分.总的来说,题量没有变化,而是分值有了变化,从分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命题人现在越来越重视对材料解读的基本功,也志在破除广大考生"唯作文论"的观念.

公务员考试创新事例

213 评论(9)

吃尸体的秃鹰

长岭华图为您服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点评—解决问题型结构(2)【范文】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近来,东莞出现大量企业迁移倒闭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讨论。实际上,东莞模式是典型的来料加工型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实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东莞模式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市场定价权力、产业附加值低,成为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硬伤的集中表现。要破解东莞困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就应当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培养创新观念意识。部分中资企业家对自主创新或敬而远之,或无力为之,自主创新观念意识淡漠。这导致企业不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甚至部分丧失了自主创新的观念意识。“哀莫大于心死”,丧失了创新意识的企业,必将是即将垂死的企业,丧失了创新意识的民族,必将是行将没落的民族,这必将使我国沦为碌碌无为的车间和发达国家的打工仔。难道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吗?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历尽劫难所要到达的彼岸吗?显然不是,我们要培养本土企业的全球战略眼光,树立想做、敢做、能做全球产业领袖的战略心态,牢固树立甘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观念意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锻造创新人才队伍。在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成功地引进了大量外资,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目前,我们也面临高级创新人才匮乏的困境,使我国自主创新陷入“有思路、无人才;有想法、无落实”的纸上谈兵陷阱。故此,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锻造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一手抓教育体制改革,把创新意识、创新习惯、创新能力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培养本土创新人才;一手抓国际人才资源,既要鼓励本土人才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科技,也要实施引进来的战略,大批量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人才。逐步形成“以自我培养为主、以国际交流为辅”的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开始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中资企业仍普遍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能力,仍试图采用低价竞争和代工贸易的旧思路来实现持续发展。党中央多次指出,“我国企业不仅要发展国内市场,也要利用国际市场,坚持国内国际市场统筹兼顾。”我国粮油加工业的教训也说明:如不直面跨国企业的挑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甚至会丧失本土市场。因而,我们要引导和鼓励中资企业在练好内功,充分发掘利用国内市场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全球战略眼光,勇于直面国际企业巨头挑战,在竞争中学习对手、模仿对手、超越对手、战胜对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曾高屋建瓴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扎扎实实培养创新观念,锻造创新人才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登上国际产业链的最高峰,创造出高品质的中国品牌形象!【简评】这篇范文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清晰。首段提出问题,二、三、四段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尾段总结分论点,再次点题。文章各部分之间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二是分析深刻。只从自主创新的角度来谈产业结构升级,而不谈其他方面。专攻一点,保证了文章观点的深刻。这么一说,本文的整个思路就很容易看出来了。这篇的开头很是巧妙,单从东莞模式这个事例切入,通过转折递进的方式先肯定了成绩,随后笔锋一转,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主要论点。比起泛泛而谈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显得更加具体深刻,一针见血。同时,也是语言精炼、层次丰富且信息量大的一段典范。考生可以仔细认真地揣摩这段的写法,练习加工提炼语句的能力。大部分篇幅都是提对策,有人可能会尽可能多地堆砌词藻,这样的对策看似丰富且政府惯用语众多,但很难做到“论证充分”、“见解深刻”。本文先是精心加工了三个句式工整有力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包含了对问题的勾勒,分析原因和后果,以及有针对性的对策,使得整个逻辑严密而层次分明。并且,文中综合引用名言警句,运用对偶、设问等方式加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些都是考生可以模仿并加入自己的写作中的技巧。

159 评论(15)

舞动的骷髅

一、总结真题、分析材料在这一阶段考生需要全面了解申论考试,做好复习计划。申论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核心都是对材料的把握,因此总结历年真题材料的特点,材料的布局和材料的逻辑有助于考生在申论写作中准确把握立意,有话可说,有据可找。通过历年的真题可以发现,申论材料喜欢关注社会的民生问题,并且会穿插一些案例在其中。如果把握了这一规律,考生就可以在写作中运用材料中的观点和例子,这是申论写作的基础,以达到有物可写,有话可讲。(一)总结命题方式申发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1、结合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这类题目如 “为钱创业是肤浅的,应为梦想所驱动”。2、以某一句话为主旨,如以“网络文明呼唤正能量”为主旨。3、以某一名词为题,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和创新”为题,2013年以“新时代工人力量”为题等。4、以某一句话为题目,如以“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为题目。(二)细化方法不同的命题方式,侧重点不同。针对第一种“结合对某一句话的理解”的命题方式,需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然后判断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确定总论点。针对第二种“以一句话为主旨”,需明白主旨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落实到申论写作即总论点。第三种命题方式,以某一名词为题,这里题即可以是主题也可以看做标题,但不一定是完整的观点。最后一种“以某一句话为题目”,这句话同时也是总论点。二、夯实提升、储备素材申论作文要取得高分,只是把字数凑够或把材料照搬到作文中是不够的。要想申论有层次性的提高,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研读社会热点,积累作文的素材,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关注热点时不仅要关心它的背景和发展,还要多分析背后所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和政府角度的解决思路,同时要把收集到的热点和理论进行分类,这些积累会在申论写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三、勤练用笔、学习思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了解了申论材料和积累了素材的基础上需要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很多考生因为申论作文耗费的时间长,并且不愿意也没有耐心去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反复多次的演练怎么会知道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每写一篇申论作文可以与优秀的范文进行对照,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及学习范文的结构、思路和遣词造句。有条件的考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给有经验的人进行批改,好的文章就是在不断的完善中成形。申论作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只要考生调整好心态,耐心地应对,中公教育专家相信各位申论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33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