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哥哥哥哥哥哥
你好同学,公务员主要是考行测和申论,行测由分语言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申论考归纳概括,贯彻执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文章写作。书籍的话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会有一些时政新闻例题更新,不要用太旧的书本就好。
乐乐冰儿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一样。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的内容包括行测(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科。报考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均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分为(一)、(二)两卷,分别用于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报考者,并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公务员考试
好心坏丫头
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有着著名的“三不公布”原则 :①题目不公布 ②答案不公布 ③分值不公布。但是这些又是很多考生比较关注的问题。第①种说法:行测分值分布是数字推理每道题目是0.7分/题,语言理解0.9分/题,判断推理题(图形推理0.8分/题,演绎推理0.9分/题,定义判断0.8分/题),常识0.6分/题,资料分析0.9分/题)第②种说法:各部分行测分值不同,等到考试结束后,根据考生水平决定的,如果都好,那难题的分值就加大,反之,同样。从上表看出,100分行测,言语32分,判断推理26分,资料分析20分,数量关系12分,常识判断10分。不难看出,言语、判断、资料,三者之和达到78分,几乎占到80%,所以这三块必须作为复习重点。从每道题目价值来看,资料分析每题1分,言语理解0.8分,所以笔试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这两个模块的每道题目,多花点时间也不要紧。
喵布拉基
1、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自己的命题组,由命题专家统一命题,全国各省市试卷一样。但是笔试后在进入面试时有的单位可能要加考专业知识,这些不一样的。2、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分为《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并按照报考职位的不同,分为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两种类型试卷,各试卷满分都为100分,且二者采用闭卷方式来考查。3、国家公务员笔试最大变化是行测题出现两套试卷,省级以上机关和市地级以下机关职位将分别命制试题。“国考”的这一变化,从某种程度来讲,可能区别了省级以上和市地级以下机关之间的难度,在选拔人才这一方面更加具有针对性。
雪野在宁
申论提出对策题变化趋势:身份化、实操性、程序化,自创对策(一) 身份化【分析】这种场景化的提出对策题对考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真正通过文字的形式实现了申论考试对考生在机关单位工作能力的考查。身份化要求考生站在自己的角色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而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也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象有无限的权力。【应对】考生要想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就需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身份对可调动资源的能力和可利用的权力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作为支教人员,要想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的问题,就不能从直接谈“要立法”,因为我国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和经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的部门才有权力立法。(二) 实操性【分析】实操性主要体现在从2012年以前的“提建议”到2012年的“让你去解决此事”。这是对考生现场操作的真实模拟,你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不再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要自己去落实和操作的;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际地完成任务。【应对】面对这种变化,首先,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尤其是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实际经验。其次,在作答的语气上也有一定的变化,以前是“建议什么”,现在是直接去谈怎么做的。(三) 程序化【分析】我们知道,在机关单位工作中,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工作流程。这个流程就是答案的逻辑。【应对】在应对这种变化时,考生需要对作答的要点进行程序化的逻辑调整。根据经验来看,这种逻辑实际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即事前、事中、事后。这里的“事”,指的就是要解决的问题,事前可理解为准备工作,事中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后就是善后工作。(四) 自创对策【分析】随着国考材料呈现案例型材料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提出对策题的答案要点也并非能够全部在材料中找到。【应对】这时候就需要考生调动平常的知识储备,运用八大手段或四大层面等方法自创对策。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