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5

吸血鬼小呆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心态调整的建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青木震雷

已采纳

国家公务员考试原定于12月3日-4日举行,于11月28日已官方发声延期,具体举行时间待定。按照以往经验,重新出公告需要所在地区14天无新增,出公告后也最少有14天的距考周期,延期时间预计在三周左右,这段时间的运用至关重要,直接关乎我们的考试发挥和考试结果。一、调整心态国考的延期,使很多考生的心态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波动。有的考生欣喜若狂,因为有了更多的备考周期;有的考生充满焦虑,因为想赶快考试准备其它。然而,无论我们心态如何,延期就在那里,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情况下,提升自我,积极面对。对于前期备考不充分的考生而言,要抓住延期的机会,积极备考,迎头赶上;对于已经充分准备的考生而言,要降低延期的干扰,积极回顾,避免生疏。调整心态,拒绝“躺平”,“躺平”会使得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生疏,会使得你的做题状态被破坏。二、备考策略延期周期的备考对每一位考生而言都至关重要,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计划,最好制成各时间段的表格。具体备考建议如下:1、行测备考行测是由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及资料分析这五个模块所构成。备考的第一阶段:掌握各模块相关做题技巧,并通过练习不断强化,在此过程中,找出自己的薄弱项,可细化到各模块的具体题型,将这些内容做好相关记录。第二阶段:将一阶段整理的薄弱项进行专项练习,并在思考过程中补齐短板,各个重点突破。第三阶段:进行行测套题练习,做题过程中结合自身各模块的掌握程度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做题策略,即做题时具体模块顺序及其所用时间等。第四阶段:不断练习,强化做题策略,刻意练习,使得策略变为习惯。同时,不断压缩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把握行测速度为王的准则,并积极整理错题,循环往复,使做题能力在不断总结和训练中发挥到最强。2、申论备考申论是由概括类题、综合分析类题、解决问题类题、应用文写作、文章写作这五种题型构成。备考的第一阶段:掌握各类题型的做题方法,并在脑海中形成各类题型具体的做题步骤,提高其实用性。第二阶段:掌握申论几大题型及各个题型理论框架只是学习好申论的第一步,具体运用到做题中仍然任重而道远。提升自己的阅读材料能力是运用方法的关键,此阶段备考,不要在意题量的多少,而要注重做题质量。可拿出近几年申论国、联考真题,一道一道的进行仔细阅读,详细批注材料中隐含的原因、表现、影响、对策等要素,然后再尝试运用方法,在实践中提升对方法的理解。第三阶段:分题型进行刷题,记录每道题的做题时间以及答案情况。一般建议为:概括题20分钟;归纳题20-30分钟;要素分析题20分钟;词句理解、评价题、比较题、解决问题题、应用文(500字左右)30分钟;大作文、应用文(1000左右)60分钟,按照这个时间安排调整自己的做题时间。要注意,申论不像行测,做题时间过快也很难有条件对答案进行再次修改,做题时间过慢则会影响最后一题的做题质量,所以要充分规划自己的答题时间。找出自己不擅长的具体题型进行深入研究,多多练习,补足短板。第四阶段:练习套题,在此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做题时间,提高整套题目做题的专注性,找到申论考试的状态与感觉。在备考过程中不要行测、申论分先后时间段来进行,应该齐头并进,避免任何一科由于滞后而导致生疏。三、结语希望各位考生用最短的时间平复心态,用最快的速度制定计划,用最好的状态积极备考,用最优的方法应对挑战。让我们满怀期待,静等花开!

公务员考试心态调整的建议

161 评论(11)

花栗鼠花栗鼠

公考前如何调整心态

公考前如何调整心态,备受国人所期待的国考即将来临,许多的考生们相继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对于广大的考生来说,对于心态上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它关系考生们考上水平的发挥,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很容易从起跑线就开始落后于他人。

第一,缓解考前紧张心理

由于考试前考生的情绪异常紧张,可能导致各种心理和身体的不适,这势必影响正常能力的发挥,考试成绩当然也不会令人满意。那么,怎样来缓解这种紧张的心理呢?

1.端正认识。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认识对情绪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考生同时也要做好积极的心理建设,要纠正对考试的种种过高的、不现实的想法,客观地、理性地分析自身状况,定位于适当的位置,放平心态去迎接,效果会更佳。

此外,专家认为,阅读一些有关应对考试的技巧等文章也是必要的。一方面可使考生感到踏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考生跃跃欲试的动机。

2.树立信心。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自信心高的人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自信心低的人,所以,保持充分的自信心是成功的有利保障。那么,如何培养考前的自信心呢?在考前树立起“相信自己,我能行”的观念,对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是要树立一个‘信念’——我一定能考出最佳水平,我能行!”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使人自信、乐观、勇敢,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和危机。

3.劳逸结合。有些考生为了能考出好成绩,往往连续“开夜车”,不注意必要的休息,结果常常适得其反。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大脑负荷超载,致使兴奋和抑制失调,甚至会出现头昏耳鸣,记忆减退,情绪波动等状况,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因此,专家建议考生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临考中,保持大脑清醒灵活,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第二,正确认识考前焦虑

有些考生也试图调整自己的心态,可仍然紧张、焦虑,该怎么办呢?

这就要正确认识考前焦虑了。其实,考前焦虑并不可怕,考生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心理学中的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指出,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因此,适度紧张能够提高复习效果、促进临场发挥,但应防止由适度紧张演变到过度紧张。

第三,适度放松、合理调适

1.专家在这里提醒考生,即使在备考期间,日常生活也要有序化,每天要保证相对固定的起床、睡觉、吃饭、运动、娱乐、工作的时间及学习时间,从而形成人体的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以期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2.复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否则易引起紧张甚至慌乱情绪。每段时间拟复习内容,如遇到难题等障碍导致没有完成学习计划,要学会放弃,并进入下一段时间的复习,否则不仅信心受挫,还会影响整个复习计划。复习按计划,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动,基本就能保证日复习计划有条不稳地进行,在心态上也能保持充实感与满意感。

3.进行必要的运动、文娱活动也能帮助考生调节心情,适当运动,可消除疲劳,愉悦精神;适当的娱乐活动,如唱歌,听音乐,看轻快的电视节目等对调节生活、缓解紧张情绪都有意义。但建议考生最好不要选取耗时耗力的排遣活动,如网络游戏等,往往适得其反。

专家通过对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调查与访谈后发现,他们成功的共同心理特点之一是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公务员考试,他们没有把公务员考试看得很神秘。平和的心态能让考生的思维水平、解题能力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考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上,成功者除了要拥有扎实过硬的知识,还得有良好心态,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有顽强拼搏的毅力,克服心中恐惧与担心勇往直前,要调整好心态,这样在2014年的国考中才能打好第一枪。

20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