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1

妞我等你长大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义和利不可兼得公务员考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在身边111

已采纳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8年10月15日至1996年10月15日期间出生),2015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3年10月15日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书籍选用中公教育的国考行测和申论教材,

更多国考相关信息请您登录内蒙古中公教育网查看。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义和利不可兼得公务员考试

227 评论(10)

小莹catherine

古人论重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不仅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义”是指道义,即行为是正义的或符合道德规范的。 “义”与“仁”的关系甚为密切,所以“仁义”二字经常并称连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仁”是“义”的内隐,“义”则是“仁”的外显。在古代,“义”还常常与 “利”相对而言。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认为,在“生”和 “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而取义。” 孔子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又说:“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利益是人希望获得的,但是不能见利忘义。见到可以得到的,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这是取之有道,见利不忘义的大道理。对此,孔子曾讲过春秋时齐景公的例子。齐景公本来是一位继齐桓公之后可能使齐国再度称霸的君主,但他后来奢侈腐化,做了许多不仁不义之事。所以齐景公死的时候,尽管他有马四千匹,可民众却找不到他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 如果一个人不义之事做的太多,我们会说他“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来源于《左传?隐公元年》,大意是总是做不合道义的事情,最终一定会受到惩罚。这句话揭示一个道理,一个人行不义之事或许会一时侥幸得逞,但是如果不义之事做的太多,最后一定会遭到惩罚。古人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三尺头上有神灵,人无论是行善或是作恶,一定会有果报,只是时间的问题。 孟子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大意是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据为己有,是不符合道义的。但反过来讲,在“合义”的情况下自己该得的利是可以拿的。孔子的学生子路曾救起一个落水者,这个人送给他一头牛表示感谢,子路很爽快的接受了。孔子知道后很高兴,说从此以后鲁国必定会有人去抢救落水的人。人只是在不“合义”的情况下才不能将利据为己有。 孟子还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是孟子关于“义”“利”关系的论述。这句话的上文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两难的选择,就像鱼和熊掌都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在只能择其之一的情况下,就要权衡利弊得失。古人认为,虽然生命可贵,但是维护道义更为重要。为了维护道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才是“仁义”之士。 董仲舒说:“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春秋繁露?仁义法》)即所谓道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在董仲舒看来,儒家的“仁”是为了“安人”的,所以,对别人要讲“仁”;而“义”是“正我”的,是用道义来正自己。 陆九渊认为:“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与郭邦逸》)大意是君子以道义为重,得到道义的人就受到尊重,丧失道义的人就不值一提;遵循道义是光荣,背离道义则是耻辱。 陆九渊讲的儒家的“义”,要求人们的一切行为举止,都应以道义为准。符合道义的事一定要去做,这是做人的光荣;而背信弃义的事一定不要去做,因为这是做人的耻辱。

127 评论(8)

淡淡默默淡淡

2022陕西省考公告已出,铁铁们对于省考报名一定有很多疑问,本文带大家了解省考报名中的一些相关政策。问Q1、签了三方协议还能以应届生身份报考公务员吗?答:三方协议并非正式的劳动合同,已签署就业协议但并未报到的,可和公司协商解约,明确到时候能够重新进行派遣即可,所以对考生的应届生身份并不造成影响。但如若考生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就算是毕业当年,再报考时也不算应届生身份了,也就不能报考定向招考应届生的职位了。问Q2、2022年公务员考试应回避亲属关系指的是什么?答:参照《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是指:⑴夫妻关系;⑵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⑶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⑷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延伸阅读:报考者不能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参公人员)所在的同一招录机关或用人单位,不能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回避情形的机关(单位)或相应职位。问Q3、2022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能否报考省考?答:2022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原则上不得报考。如委培或定向单位同意其报考,应当由委培或定向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并经所在院校同意后方可报考。问Q4、报考资格条件中要求的各项资格(资质)的截止时间是如何确定的?答:2022年国内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应届毕业生和留学回国的应届毕业生应于2022年7月31日前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本次招录对报考者取得资格(资质)证书和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采取承诺制,报考者可先承诺报名考试、后审查资格(资质)证书,资格(资质)证书和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应于2022年9月30日前取得。其他未明确时限的报考资格条件,报考者均应于2021年11月前取得。问Q5、我的全日制学历为大专,后来自考了本科学历,报考时该以何种学历报考?答:如果考生通过自考取得了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国家承认的学历指证书编号在学信网上可以查询到),则可以以本科学历报考符合条件的职位,也可以以大专学历报考符合条件的职位。问Q6、2022年省考基层工作经历是什么,起止时间呢?答:招录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含市级以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如果符合职位要求的基层工作年限,也可以报考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问Q7、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如何界定?⑴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含市级以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的起始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⑵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的起始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的起始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其基层工作经历的起始时间自报到之日算起。⑷到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的起始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时间算起。如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则应当提供社保证明等佐证材料。单凭单位出具的证明,不能通过基层工作经历的认定。⑸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的起始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算起。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起始时间算起。基层工作经历应当足年足月据实累计计算。问Q8、哪些情形不计入基层工作经历时间?答:在市级以上机关(含市级以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借调(帮助)工作的经历和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不计入基层工作经历时间。工作之后取得全日制学历的,全日制学习时间不计入基层工作经历时间。

198 评论(15)

情感白羊座

不可 人的共性往往决定人们舍其一但也不是那么绝对,主要是看当事人的态度,我建议你看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历史教材

24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