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酱老师
一、直言命题:1、结构:(量项)主项+联项+谓项2、对当关系:A、矛盾命题互否,真假相对!B、推出命题是充分条件命题,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逆否命题)C、反对命题必有一假!D、下反对命题必有一真!矛盾:命题前加“并非”等值于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规则:“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无“不”的加上。反对:除了两个全称外,也可以全称对单称,有“不”去掉,无“不”加上。如:所有A是B,甲不是B!下反对:除了两个特称,也可以特称对单称,有“不”去掉,无“不”加上。如:有的A是B,甲不是B!推出:全称——单称——特称题干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告知这几个命题有的为真,有的为假,但是没有给出哪个是真那个是假!此时可找到有对当关系的一对命题,然后绕开这对命题的真假,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从而得出答案。3、变形推理(1)、换质推理:双重否定表肯定。联项和谓项都改为相反的。(2)、换位推理:改变主项和谓项,成逆命题,既反过来说。“所有A不是B”和“有些A是B”可以将A、B直接换位;而“所有A是B”换位后只能是“有些B是A”;另外“有些A不是B”不能进行换位。二、概念和三段论1、概念是表达一类事物的词语。内涵:本质 外延:所表达事物范围。外延可用封闭曲线也就是文氏图表示。概念间关系:全同、包含、交叉、全异。多个命题间关系可以用文氏图表示。一个命题可能包含多种概念间关系!2、三段论推理:所有(有些)A是B,所有B是(不是)C,则所有(有些)A是(不是)C。(1)、两个前提中包含三个不同概念,且每一个概念在三段论推理中都出现两次。中项只在前提中出现两次并且是“所有的B”,在结论中不出现。(2)、四概念错误: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3)、一特得特,一否得否。(4)、结论问题:文氏图法解答。先画所有后画有些;所有画圈,有些画点,点可以无限扩大。所有结论问题的三段论题目均可用文氏图求解。画图时要理清思路、考虑全面。(5)、三段论前提问题:条件不足型题目。A:单前提单结论型:根据推理规则就可解答。B:多前提单结论型:(题目存在无用前提)可采用主谓拆分法,既逆向运用三段论标准形式。三、复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1、联言命题:P并且Q。可以是并列、递进、转折、顺承等关系。2、选言命题:A、相容选言命题:P或者Q;B、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3、假言命题:带有假设条件的命题,通常含有两个肢命题:反应条件的肢命题在前做前件,反应结论的肢命题在后做后件。A: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若A则B、A必须B。推理规则:顺肯逆否。P真Q假才为假,也就是推不出的意思。B、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不P不Q、没有P就没有Q、除非P否则不Q。推理规则:逆肯顺否。非P能推出Q为假,也就是非P推不出非Q时为假。C、充分必要条件转化:当题干中同时存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时都转化为同一种。特殊的两个“不P不Q”(只有P才Q;如果不P就不Q)“除非P否则Q”(只有P才非Q:如果非P那么Q——否一推一)D、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假言连锁推理的所有前提都是同一种假言命题,且后一个命题的前件恰好是前一命题的后件。二难推理:A——C,B——C;A或B——C。四、模态命题(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的命题,主要考察矛盾关系及等值转换)1、矛盾关系(1)、“必然P”和“可能非P”(2)、“必然非P”和“可能P”2、等值转化:不必然=可能不,不必然不=可能,不可能=必然不,不可能不=必然。规则:模态命题前加“并非”,等价于“必然”和“可能”互换,“肯定”和“否定”互换后得到的命题。五、智力推理(朴素逻辑)1、假设:根据题干条件进行适当假设。代入法:依次带入选项,产生矛盾就派出。排除法:题干给出多个确定条件时,直接根据题干条件排除不符合选项。2、找突破口:确定条件、反复被提及的条件、特殊条件。3、图表法:列表法:两类元素在空间是时间上直线排列。画图法:两类及以上元素在时间、空间上环形排列。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慧心永梅
已发现的最早的鸟类的化石比最古老的已知dromeosaurs的化石早几千万年就是说已经发现的化石被专家认为是该物种最早的化石了 所以才会推断出 古生物学家的话是错误的第二题更好理解啊比如说随便卖烟不合法 但是有专门的烟草专卖局他通过限定某一原则适用的范畴来为该原则辩护。 D
小捞出吱吱吱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逻辑判断题是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虽然题量不大,但往往占据了考生大量的时间。事实上,解逻辑判断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对正确地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为考生介绍解逻辑判断题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并结合例题对各方法进行了深入讲解,希望给予考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一、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必然性推理题目较少,方法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并且在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力度逐渐加大。必然性推理又叫演绎推理,是指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包括:各种直言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模态推理。可能性推理又叫或然性推理,是与必然性推理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逻辑推理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寻找逻辑漏洞等。下面我们将选取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几种方法为考生做出讲解。二、代入法代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题目信息比较繁琐或对题目的解答没有思路时,都可以用代入法。代入法在必然性推理(由前提必然推出某个结论)和可能性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推出关系)的题目中都可使用。1、必然性推理在必然性推理中,当题目涉及由多个条件推出结论常用代入法,一般采用正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与题干相矛盾,则为假。例题1:有人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乙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丙说:“我比甲年岁小,甲23岁,乙比甲大3岁。”以上每人所说的3句话中,都有一句是故意说错的,你知道3个人的年龄到底是多大吗?()A.甲22岁,乙25岁,丙21岁B.甲23岁,乙22岁,丙25岁C.甲22岁,乙23岁,丙21岁D.甲23岁,乙25岁,丙22岁解题分析:本题用代入法来解题比较方便。将A项代入,则甲只有一句错误,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A项错误;将B项代入,则甲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B项错误;将C项代入,则甲只有一句错误,而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C项错误;将D项代入,则甲乙丙三人各有一句错误,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D。2、可能性推理在可能性推理中,解前提型题目时,有时会出现多个选项能支持题干的结论或者四个选项似乎都不是前提的情况,此时考生可通过反向代入来解题。即将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如果无法推出题干结论,则该选项是题干论证的前提;反之,如果不影响题干结论的推出,则该选项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例题2:新一年的音乐颁奖典礼打破了过去只有一首最佳金曲的评选方式,而按照摇滚、爵士等几种音乐风格分别评选最佳金曲。这样可以使音乐工作者的工作得到更为公平的对待,也可以使听众和音乐爱好者对音乐的优劣有更多的发言权。根据以上信息,这种评选方式的改变所隐含的假设是()。A.划分音乐风格,能促进音乐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每一首歌都可以按照该划分方式进行分类,没有遗漏C.听众和音乐爱好者都有各自喜欢的歌曲风格D.评选方式的改变为音乐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解题分析:题干的论点是按照摇滚、爵士等风格分别评选最佳金曲可以使音乐工作者得到更为公平的对待。四个选项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题干,为了寻找对题干论证不可缺少的假设,我们可以将选项的反命题代入其中,如果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则此选项即为必需的隐含假设。B项的反命题为“不是每首歌都能以该方式进行分类”,这样就造成有些歌曲无法出现在所划分的类别中,从而无法参与最佳金曲的评价,从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因此B项是得出题干结论所必不可少的假设,而将选项A、C、D反向代入都不影响题干结论的推出,故这三个选项都不是必需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三、排除法排除法几乎在所有选择题中通用,在逻辑判断题中也不例外,不过排除法在逻辑判断题中的应用方式与其他题型也有所不同。1、必然性推理在必然性推理中,如果题目中出现多个条件,可以首先排除掉与条件不符合的选项;排除法也可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用,如可以在直接推导过程中或者使用其他方法推导的过程中,边推导边排除掉错误的选项。有些题目往往在没有推导出正确选项之前就可以将所有的错误选项排除,使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保证正确率。例题1:一次聚会上,麦吉遇到了汤姆、卡尔和乔治三个人,他想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干什么的,但三人只提供了以下信息: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推销员、一位是医生;乔治比医生年龄大,汤姆和推销员不同岁,推销员比卡尔年龄小。根据上述信息麦吉可以推出的结论是()。A.汤姆是律师,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医生B.汤姆是推销员,卡尔是医生,乔治是律师C.汤姆是医生,卡尔是律师,乔治是推销员D.汤姆是医生,卡尔是推销员,乔治是律师解题分析:题目中要判断三人的职业,要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判断比较不易,这时采用排除法解题就比较简单。由题干中“汤姆和推销员不同岁,推销员比卡尔年龄小”两个条件可知,汤姆和卡尔都不是推销员,所以只能乔治是推销员,据此,可以排除选项A、B、D,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答案是C。所以,正确答案是C。2、可能性推理在可能性推理中,在寻找加强、削弱、解释、前提项时,可以首先排除掉与题干论证无关的选项;在寻找题干论证的结论时,除了排除掉无关项外,还可以排除掉与题干论证相矛盾的选项。此外,当一些选项说得过于绝对之时,往往也不是题干论证的结论,可以排除。例题2:以保健品名义出现的核酸等“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并无多大帮助,从科学角度看,所谓人体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的说法不成立。人体缺的是营养,而核酸不可能缺。某些广告说人老了得了病,制造基因的能力会减弱,更是无稽之谈。由此可以推出()。A.人生病都是营养不良的结果B.人体内的核酸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C.所有关于保健品的广告都缺乏科学依据D.食用保健品未必能增进身体健康解题分析:本题是结论型题目,直接使用排除法解题能减少解题时间。因为题目中没有提到生病与营养的关系,所以A项为无关选项,排除;题干中明确指出核酸不可能缺,所以B项是错误选项,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把题干讨论的内容扩大到所有保健品,显然不正确,排除。因此,可以从题干中推出的只有D项。所以,正确答案是D。四、矛盾法当一个题目有多句话,且告诉我们有几真几假时,可以尝试寻找矛盾关系,使用矛盾法解题。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一假,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以下几种:直言命题:“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和“有些S是P”;“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复言命题:“p并且q”和“非p或者非q”;“或者p,或者q”和“非p并且非q”;“如果p,那么q”和“p并且非q”;“只有p,才q”和“非p并且q”。例题: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西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西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订婚。鲍西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西娅的肖像。求婚者中谁通过这三句话,最先猜中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谁就可以娶到鲍西娅。金盒子上说:“肖像不在此盒中。”银盒子上说:“肖像在铅盒中。”铅盒子上说:“肖像不在此盒中。”鲍西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鲍西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A.金盒子B.银盒子C.铅盒子D.不能确定解题分析:题目中指出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可以利用矛盾关系来解题。我们先找出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盒子,那么除了这两个盒子外,第三个便是说假话的盒子。题干中,银盘子说“肖像在铅盒中”,铅盒子说肖像不在铅盒中,两者构成矛盾关系,因此必有一真一假。由此可以确定剩下的金盒子的话是假的,即“肖像在金盒子中”。所以,正确答案是A。五、反对法当一个题目有多句话,且告诉我们只有一真或一假,且找不到矛盾关系时,可以尝试寻找反对关系或下反对关系,使用反对法解题。互为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常见的反对关系有以下几种:“所有S都是P”和“所有S都不是P”;“所有S都是P”和“某个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和“某个S是P”。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常见的下反对关系有以下几种:“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某个S不是P”和“有些S是P”;“某个S是P”和“有些S不是P”。在公务员考试中,下反对关系较反对关系更为常见。例题:某公司共有包括总经理在内的20名员工。有关这20名员工,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Ⅰ.有人在该公司入股。Ⅱ.有人没在该公司入股。Ⅲ.总经理没在该公司入股。根据以上事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20名员工都入了股B.20名员工都没入股C.只有一人入了股D.只有一人没入股解题分析:在找不到矛盾关系时,如果能找到具有反对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也能有助于我们迅速解题。题目中特称肯定命题“有人在该公司入股”和特称否定命题“有人没在该公司入股”构成一对下反对关系,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由于题干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所以“总经理没在该公司入股”是假命题,由此可推出“总经理在该公司入了股”,接着又可推出“有人在该公司入股”是真的,则“有人没在该公司入股”这一命题是假的,因此可推出“20名员工都入了股”,即A项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答案是A。您也可以关注、登陆中公教育官方网站咨询,上面也有详细介绍哦!祝您好运!望盼赞一个哦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败家小歪歪
D。本题考查题干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题干论点是和团购公司合作,提出优惠套餐吸引顾客,提高利润。那么可以使用否定代入法,假设A、B、C三个选项如果不成立的话,题干论点一定不成立,所以A、B、C都是必要条件。D选项是否是年轻人喜欢不是题干论点的必要条件。故答案为D。
1230985647abc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第一题:D28=3^3+117=4^2+16=5^1+12=6^0+18/7=7^-1+1第二题:D 所有图形 均含竖线第三题:C7+3x2=137+3x5=22 —— 37+3x10=37 —— 57+3x17=58 —— 77+3x26=85 —— 97+3x37=118——11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