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如意妹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题0.8分,共16分。请开始答题:1.关于我国2017年时事表述错误的是A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B全国粮食产量达61791万吨,属历史第二高产年C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湖泊的“湖长制”已全面建立,并形成了以地方政府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D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额根本要求1.【答案】C【三级知识点】时政【解析】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汤诗瑶)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故A正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天(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1月4日正式公布。意见要求到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号外是指为及时报道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而临时,编印的,不列入原有编号的报刊B英国的《泰晤士报》、法国的《图片报》、德国的《太阳报》均是世界著名报纸C报纸按照用途可分为:早(晨)报、晚报、商报、都市报、时报等D报纸版面之间的中间地带(即中缝)不可出现任何文字2.【答案】A【三级知识点】文史【解析】号外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意是定期出版的报刊,在前一期已出版,下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而临时编印的报刊,因不列入原有的编号,故而得名。现在各大电影的大事件发生时,被频繁使用。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关村位于北京市,是我国最早的高新区B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C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及河北D开发区包括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3.【答案】C【三级知识点】政治【解析】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级新区成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改革的新区。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区成立、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成立,2016年2月长春新区成立,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成立。文章字数有限,如果有需要可以去福建中公教育的官网搜索【2018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关键词查询。
Cherry6151123
【导语】常识类题目作为行测考试中的常客,在试卷上设置基本是放在试卷的第一部分,在行测考试备考中,常识题目对于好多考生而言,范围太广,内容太多,往往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在行测考题中,历史人文的题量都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把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住,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易错点要有总结归纳。易错点来自于考生自己的知识点盲区,还有来自于相关知识在日常认知里的错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考点记忆,特别给大家进行了整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判断易错点汇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易错点一:甲骨文
对于甲骨文的认知很多考生都以为是文字的雏型,这一点是错误的。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而且是成熟的文字。还有解释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最早是在商朝,并不是原始社会。因此商朝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端。
2、易错点二:春秋与战国事件
这一块内容主要就是对于春秋和战国的区分很多考生是不知道的。很多考生在备考时,都是将这两段时间的人物、事件搞混。比如孔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而孟子、庄子、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比如城濮之战、泓水之战是春秋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又是战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淆比较多,很容易弄错。
3、易错点三:东汉末年和三国
这个点的易错点可以说是完全因为《三国演义》影响造成的。大多同学都将书里的剧情归为三国。但是必须要知道的知识点是三国正式开端是曹丕称帝,汉献帝退位开始的。因此很好记忆,只要和曹操有关的事件,都是属于东汉的。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事件、杀华佗等。只要分清何时为三国开端,那么本题就好解了。
4、易错点四: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诗人的区分
都是唐朝诗人,时代可是很不意义。盛唐时期大量诗人,大家熟悉的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等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开始到安史之乱都是盛唐时期,所以比如王维、李白、杜甫等都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人。而常考点初唐四杰、张若虚等人物是初唐时期的。这里最容易错的是白居易,白居易时间稍晚一些,在中唐时期了。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则是熟悉的晚唐时期诗人。
5、易错点五:战争双方
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太多了,考试考查的主要是有着历史转折意义的,或者以少胜多的战争较多。记得一多就容易乱。列举几个容易错的战争,比如夷陵之战(蜀汉对东吴)、淝水之战(东晋对前秦)、桂陵之战(魏国对齐国)等。
例题:以下事件发生在三国的是( )
A.赤壁之战 B.孔融让梨 C.乐不思蜀 B.煮酒论英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于三国的的理解。只有乐不思蜀是阿斗刘禅发生在三国。其他都是属于东汉时期。故本题答案选C。
以上就是2021公务员省考行测常识判断易错点汇总,希望大家在进行常识记忆的时候,能够进行对比整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大家在备考中除了系统学习之外更多要注意平时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积累,常识的学习,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祝大家成功!
喊姐姐~给糖吃
【导语】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是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常识类题目作为行测考试中的常客,在试卷上设置基本是放在试卷的第一部分,在常识学习中,会有成语的考察,有些成语看起来知道但是实际使用起来却不是你看到的意思,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考点记忆,特别给大家进行了整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1公务员行测常识文学考点:夏商文化,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二里头文化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二里头遗址是夏商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专家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宫殿建筑基址。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2、殷墟
商朝时期我国古代奴隶制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朝前期,因水患和政治动乱而屡次迁移都城。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商朝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殷都城因年久失修而废圮,称为殷墟。
3、甲骨文
甲骨文具有如下特点:
(1)写在龟甲或兽骨上;(2)清末发现于河南殷墟;(3)记载占卜结果;(4)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 (5)说明商朝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有相当高的文明,为研究商代历史和古文字留下丰富资料;(6)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4、青铜器
商朝的手工业很发达,最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具体表现如下:
(1)在手工业作坊里,人们把铜、锡、铅放在一起冶炼青铜。熔炉的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左右。
(2)商朝青铜器形式多样,有器皿、武器、工具等。
(3)后母戊大方鼎重832.84千克,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4)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之作。
以上就是2021公务员行测常识文学考点:夏商文化相关内容,在行测考试中,想要拿到常识题的分数,不仅要在日常之中多积累,更需要多背书,多学习,历史更是不能忽视的要点,这些知识经常在常识题之中出现,所以积累常识,从现在做起,加油!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