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小歪歪
遴选热度高,竞争激烈。遴选虽然只面对体制内在职在编的公务员,外界一般不会怎么了解,但是遴选作为基层向上的最佳通道,也是非常热门的一项考试。省遴选百里挑一,中央遴选万里挑一并不是危言耸听,只不过分布到各个岗位上,可能比例就没有那么高了,但是竞争依然很激烈。遴选程序复杂,容易栽跟头。遴选从最初的资格初审,会对考生的报考岗位与自身资质的契合度进行审查,同时考生也要获得所在单位的签字盖章同意才能参加考试,仅仅是报名前的这两项就把很多人堵在了遴选考试的大门外。再加上笔试过后的资格复审、某些地区的业务水平加试、差额考察的面试、至关重要的考察期等等环节,每一个都关乎着遴选的最终结果,一旦在某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直接导致遴选失败。遴选竞争对手实力强。遴选考试都是种子级别的高手,每一个人都是有备而来,基本不可能出现裸考的人,因为没有人会傻到在得罪领导还耽误工作的前提下去追求一个注定不会胜利的考试。
1230985647abc
1.部分地方的领导/组织部门通过不给签字盖章或者出台限制遴选的政策文件来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2.遴选的出题者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省人社厅统一出题、有时是招人单位出题、有时是联合出题,有时从题库抽,有时请专家,有时招人单位自己弄些侧重于业务水平考察的。这就增加了该考试的不确定性,更难掌握其规律。3.部分遴选岗位存在设置萝卜坑等问题;4.遴选考试不到最后一步都有风险,最重要的一环“差额考察”令很多人折戟沉沙;(即使前面阶段笔面第一,最后还是有被以“岗位匹配度”刷掉的风险)5.考察更多侧重于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基层干部和业务干部来说并不友好。
小皮球佳佳
首先,你要搞清楚,领导为什么不愿意让你参加考试。是单纯不愿意你离开,还是不愿意让你利用上班时间学习,还是对你另有所用。比如,准备提拔重用你,还是什么原因。一般来说,领导不该干涉下属的去留问题。毕竟,对一个人来说,前途更为重要。
其次,要看遴选是否需要经过领导签批。有的遴选需要单位推荐,需要盖章,肯定你得需要征求领导的同意。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根据你掌握的领导不同意的原因去说服领导。比如保证不会占用上班时间之类的。
或者就想办法买通盖章的人,偷偷给你盖个章。因为遴选比较难,你不一定考得上,要是考上了,也就不用在乎领导怎么想了。毕竟,自己的前途更为重要。
最后,如果不需要领导审批,直接报名即可。那就谁也别说,闭紧双嘴,回家利用下班时间好好复习。考不上,就当没出过这一档子事。考上之后再跟领导汇报。
毕竟遴选也分笔试和面试,你等面试入围之后,政审时,再去找领导。
我觉得大多数领导不同意的原因,就是觉得考上的可能性不大,而你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所以等你考上了,他也就不会说什么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宾格砖家
1.遴选难,难在参与考生素质较高,炮灰少。遴选不是大众海选,而是优中选优。参加遴选考试的考生,都是在公务员考试中成功上岸的人,其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早已经过实践检验,很少有来充数的炮灰,人人都是种子选手,谁都有可能是黑马。2.遴选难,难在基层考生肯下功夫,老手多。很多公务员二十六七岁进入基层,发现自己发展空间小,工作压力大,收入水平低,非常不适应,再加上年轻人向大城市流动,他们在县城、乡镇找对象很困难。于是,许多人望眼欲穿,想通过遴选进入省会城市和上级机关。遴选之于他们,是改变困局的跳板,是迅速脱单的寄托,是获得发展的出路。不乏有人孤注一掷全力备考,甚至屡败屡战,反复遴选。这些“老手”身经百战,经验充足,遴选难度必然水涨船高。对于小白而言,想要凭运气通过很不现实。3.遴选难,难在业务性实践性强,需积累。公考中,有人裸考就能“乱拳打死老师傅“成功上岸,但这不适用遴选,遴选需要功力和积累,素质再高,不准备不积累,等于送死。拿最后的大作文来说,2020年海南省纪委遴选要求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为主题写理论文章。如果你连这句话主旨都不清楚,如何答好?2020年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遴选专业考试要求撰写市委书记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如果你连组织工作会议是干什么都不知道,如何答好?这些题目不考察文字华美,而考察业务熟练,不考察素质,而考察功力。素质可以天成,功力必须积累。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