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357

晴猫猫天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内容离谱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辛燃arzue

已采纳

考行政能力测试,135个选择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公务员考试内容离谱

168 评论(12)

小也安安

满分100,时间120分钟~题目数量每年在变的,不一定确定就是135题,一般在125-140之间(多数情况不会是140,除非国公)。每题分值在0.6-0.8之间,没有一分一个的~

268 评论(11)

我有歼击机

公务员这个职业到底好不好,很难简单说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障碍就是,在整个公务员队伍中,由于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造成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尽量取普遍性而去特殊性,随便说说吧。一,物质待遇方面。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高。依我个人的经历,月工资大概可以购买0.5至0.7平方米住宅。公务员收入中还有一个隐形部分是住房公积金,依一定比例在工资中扣除、缴存,财政再以同等金额缴存,比如说每月在你工资中扣除200元作为住房公积金,财政会再缴存200元,也就是说你相当于有400元的月工资拿不到手,而是存在公积金账户里,这部分收入,只有在你买房、装修、调离(跨地区)、退休或死亡时可以提取,以目前的物价上涨水平来看,这部分钱相当于在贬值。总的说来,公务员的收入是撑不着,饿不死。部门间与地区间收入水平皆有差异。逢年过节会有福利,如米面油副食等。至于灰色收入,本人5年公务员,从来没有过,别人不知道。但我个人认为,普通公务员(非官员),尤其是政工部门,如组宣等,灰色收入几乎没有。二、工作强度。总体说来,公务员的工作强度一般,但绝不是外界所说一杯茶水一张报纸度日。每个部门都会有自己的日常工作和事务性工作,否则政府机关就停止运转了。而对于部分部门,日常工作就很忙。本人在纪检监察部门也曾有过连续半个月在乡村办案、连续两个月没有周末的经历。并且,公务员加班是没有加班费也没有三倍工资的,你觉得不合理,可以向领导反映,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即使有然后,也绝对不是对你有利的然后。三、职业发展。从狭义上讲,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就是升迁提拔,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人脉(含背景),人际关系处理水平、学历、机遇等等。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把个人工作业绩放在第一位而嗤之以鼻。要知道,领导上面还有领导,所以领导希望自己有工作能力强的手下,领导交办的任务,你能够合格、良好甚至优秀的完成,那么领导在他的领导面前也有功可述,才觉得你是可造之才,这是一个基础;如果你工作能力欠缺,或者工作态度有问题,眼高手低,不能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总是完成的不好,那么除非你有极强的背景,否则想要提拔升迁基本是很困难的。下面再说说人脉,人脉含自身背景但不仅限于自身背景,还包括你自己经营的人际关系网,这一点与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于人脉的构建和经营有着极强的天赋,对于事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至于你自身的背景,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个人认为,你的背景人物,起码要比你的领导高一个整级别(如正厅相对于正处,正处相对于正科),才会对你的升迁有“显著的”影响。学历就不多说了,现在很重视知识化,这是一个硬件。至于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目前的各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又比如各种政策与你自身条件的结合,类似年龄,性别,民族,党派等等,恰恰是你所符合的条件(例:一位29岁的女性副县长,毫无背景黑箱可言,恰恰是那一年,县里要提拔一名女性、有一定学历、少数民族、非党的副县长,由于她并且只有她的条件符合,自然就提拔上了)。再说一嘴,如果你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公务员,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松学习,例:国税某正科级干部,在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由于自己的注册税务师资格加分,得以跻身副处行列。总而言之,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再说说广义上的职业发展。我个人认为广义的职业发展就是你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命题,就我个人而言,恰恰是在懵懂无知的时候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进入到了公务员队伍,而在几年的工作和成长后,才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价值,进而期望自己能够在体制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些有益的事,经世济民的实事。当然,这与职位的升迁也是密不可分的,你掌握了更大的权力,会受到更多的制约和掣肘,但是也才能够做更多的事。总之,公务员和其他行业一样,只是一个职业选择。如果你想赚大钱,可以创业经商,或者留学常青藤进华尔街;如果你期盼自由,可以做一个流浪歌手行吟诗人;如果你不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想安稳一世,那么你可以选择公务员;当然,如果你在政治上有所追求,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最广大人民谋求根本利益的理想,那么,你更应该选择公务员。

202 评论(13)

素手宛花

这个高中学过啊中学的美术课上也介绍过梵高啊只能说你高考的时候没用功复习

159 评论(10)

水果西瓜太郎

国考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的不同要求,分别命制试题。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公共科目笔试对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分别命制试题。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分别查询。

188 评论(14)

hocc豆叮

一、与时俱进,紧随创新潮流由于现代网络的发达,知识也更加多样化,眼看着中小学试题都不断花样翻新,作为录取国家工作人员的考试,肯定也不甘示弱啊。再说了,都是老形式的题目,一点都体现不出时代的进步和命题人的创新能力。公务员考试一直在摸索和改革中前进,奇葩题目的不断涌现,说不定也是一种新的改革尝试。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命题人出题也是挺苦恼的,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公务员考试的真题、预测题,考生早已熟知考试题型,甚至有不少考生可能已经摸透了命题人的出题思路,为了给考生制造各种障碍,命题人也是煞费苦心。奇葩题的出现或许就是为了扰乱考生的心神,遇到不熟悉的奇怪题型,必然会打乱考生的步骤。

287 评论(8)

春天里的流星

总分是固定的,都是100分。时间是固定的,都是120分钟。至于考题,国考一般不会有很大的变动,但各省的地方公务员考试差别和变动就有点大了。省与省之间有的题型会不一样,省内各年的题量也会变动,一般来说,题简单点的题量就大。不过也没关系,万变不离其宗,考察的内容不会离谱到哪里去。再不济也可以到书店买各省的行测题做试试手感。分值的问题,不是平均的。有0.5,有1,有1.5,等等。分值最大的是数学题,其它分值较小(就每题而言)。去看看模拟的套题就知道了。

231 评论(10)

gracesea123

不好意思,这两题很简单,高中生都该会……你说的题目可能是常识判断类的题,属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一部分,包含面很广,你说的这些不过一、二题而以,每题一般0.5分。这些题一直都是很有争议的。公务员考试要考查考生的多项能力,并非只是这些,民生、时政都是要考的,申论主要考的是这些,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项考试推行了几年了,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比起以前来有越来越大的进步,起码在公开公平竞争方面,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考了。你应该多了解一下,不要过早的下结论。

360 评论(9)

香蕉君诶嘿嘿

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每一科目下面有可以分为五种题型,行测:言语、资料、推理、数量、常识;申论:概括归纳、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写作、大作文。 一、行测的本质是考查你学习、运用 知识、信息的能力,里面的言语、资料、推理、数量,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随便拿出来都可以变成单独的一门学科学习,至于常识,它自己就是百科全书的考查,再加上有限时间内完成过量题目的考试安排,注定了行测各部分的学习是无法齐头并进、面面俱到的,反而需要做好取舍,通过放弃部分分数来优化整体的时间分配,提高最终成绩。 行测包含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逻辑推理和资料分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分值分配也有高低,导致学习效率和难度会有区别,需要对症下药、区别对待。 常识部分:考的范围太离谱了,党政军史天气时令全都会涉及,这就不是靠备考能拉分的模块。而且这些知识有一部分是你早就了解的,如果你复习大半月,很可能全都考不到,考的分数和复习前没差别,有这时间干啥不好。常识知识点又散又乱,而且分数低,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所以不建议在这浪费时间。 逻辑推理:包括图推、定义、逻辑、类比四个题型,看起来比较多,但是知识点少,题型固定,变化比较少,只要思维跟上后,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开心的,效率也很高。 资料分析:和数量是不一样的,至于区别,大概与会计和数学的区别差不多吧,考察的是日常工作里对数据资料的处理能力,什么小麦产量的环比、平均数之类的,反过来倒过去内容就这么些,一般直接看题干找要求,去材料里找对应数据套公式算就是了,但计算量会比较大,不要硬算,时间会不够的。 言语理解:算是语文吧,知识点很多很琐碎,包括选词填空、概括中心、语句排序、材料阅读。但我觉得这里还是挺简单的,毕竟是母语,学起来并不费劲。这部分算是行测最容易得分的地方了,整上积累本,把自己不熟悉的老是出错的词语整理起来,多注意材料里的逻辑连接词,不要在这里丢分数。 数量关系:行测的大BOSS来了,题目类型不只是多,而且复杂,而且变化繁杂,解起题来蜿蜒的头疼,贼浪费时间,关键是浪费了时间还很可能做不出来,心累,躺平等死…… 先把容易的简单的题型学扎实,总有几道题是相对简单能得分的,不能完全坐以待毙。考场上最后做数量,剩的时间就做做自己会的,时间不够的话就蒙上把,运气好还能多对几个。 上面五个部分分数分配情况,大概是常识20道题10分,言语40道题28分,数量15道题15分,逻辑40道题27分,资料分析20道题20分。(国考副省级参考) 按复习性价比排序的话,我觉得是逻辑=资料>言语>数量>常识,逻辑和资料知识点少,学起来性价比最高,建议优先学;言语其实也好学,但大家在言语这部分起点都挺高的,上升空间就小了,而且这里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性价比低一些;数量……真不想提他,看你自己情况吧,觉得自己数学能力强,备考时间又充足,那就按由易到难的顺序,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吧;常识部分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浪费时间,性价比最低。 二、申论考察的则是应对问题、完成任务等工作能力,虽然有着满满的事例材料,也需要写很多字的回答,看起来像是主观题,但自主性比较小,更多的是让你按题干要求,把材料里发生的事件信息提取出来,有条理有逻辑的表达出来。至于你对材料里事情的看法、意见乃至应对解决方法,都不重要,因为那是责任人的工作,不是你的工作。申论一定要注意在其位谋其政,不可越俎代庖,也绝不能推卸责任、撒手不管。 申论包括归纳概括、对策建议、综合分析、贯彻执行(应用文写作)和大作文这五种题型。不一定每个题型分一道题,也可能一道题目既是综合分析题,也包括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相对来说归纳概括单一层次的题还是比较简单的,找准材料里的点就是了,难点在于如何进行归纳,要点多的时候如何进行取舍。申论题目对字数有严格的要求,以国考为例,一行25个格子,不超过两百字只给你八行格子。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写答案时尽量写成总分,要加序号,分条写,并且把主要的要点写在序号后面(如图),比如一道题八个要点,一个要点写一行,开头写主要要点,后面的格子尽量找一些拿不准的要点写满。你多写不会扣分但是漏了肯定影响得分。但是切记别写超。按条分段,且每一条基本以总分的形式。从上往下,阅卷人一眼看过去就很舒服,也能避免他看漏你写的要点。 对策建议:回答对某件事的处理方法,但是记住无论是对策还是建议都要在原材料中去找,不是你自己想的自己提出的。还有一种就是针对某某问题提出建议,需不需要在答案中写问题也是很多同学疑惑,这种情况具体要看题干有没有把问题说明白,说明白了你就不用写,没说明白则需要写问题。 综合分析:一般会要求对材料里出现的某个观点或者问题做出综合分析和评价,需要全面的思考分析,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方法,比如分别从社会、单位、个人分析,写出答案来源于材料,侧重方向则需要符合题干要求,一般是问题的本质、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贯彻执行(应用文):写一篇公文,题干里不同的文体要求有不同的写作格式,还需要时刻注意符合给定的立场。

134 评论(14)

小宇宙88888888

淡定,社会就是这样!

32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