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1

七彩娃娃豆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广东公务员计算题考试技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pinguo0911

已采纳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理题型涉及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考生需掌握各题型的解法及技巧。如,数量关系题型涉及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相遇问题等。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计算题解答技巧,如:1)代入法将选项直接代入题干,验证答案。①直接代入:把选项一个一个代入验证,直至得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止;②选择性代入:根据数的特性(奇偶性、整除特性、尾数特性等)先筛选,再代入排除。2)质因数分解把几个数先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各数中的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提取出来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特值法,如:①利润问题:可把未知量成本设为特值,常设为1或100。②工程问题:设工作总量为“时间们”的公倍数。4)公式法,如:①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②利润问题③三者容斥公式:A∪B∪C=A+B+C-A∩B-B∩C-C∩A+A∩B∩C.5)整除法当计算工程中要求一个乘积的结果,如列式是M=AB,求M,此时可利用M是A或B的整数倍来猜答案。

广东公务员计算题考试技巧

195 评论(8)

xiaoxiaANDY

近几年行测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类题目:无法经过计算求解或求解难度大。通过分析这类题目多为几个数相乘的形式,

一、质因数分解的定义

定义: 将一个合数分解为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136=2×2×2×17

二、质因数分解的应用

例1 :某种产品每箱48个。小李制作这种产品,第1天制作了1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制作1个。X天后总共制作了整数箱产品。问X的最小值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A.在41~60之间 B.超过60

C.不到20 D.在20~40之间

例2:企业某次培训的员工中有369名来自A部门,412名来自B部门。现分批对所有人进行培训,要求每批人数相同且批次尽可能少。如果有且仅有一批培训对象同时包含来自A和B部门的员工,那么该批中有多少人来自B部门?

A.14 B.32 C.57 D.65

【答案】C。解析: 培训的员工总数为 369+412=781,因为要求每批人数相同,所以将 781 因数分解:781=71×11,又要求批次尽可能少,所以 11 为批次数。已知有且仅有一批培训对象同时包含来自 A 和 B 部门的员工,所以只有一批 71 人由两个部门组合而成,其余每批 71 人均来自同一部门。B 部门的员工可分为:412÷71=5批……57人,所以同时包含来自 A 和 B 部门的那批员工中有 57 人来自 B 部门,选C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已经了解质因数分解的具体应用,只要做好对于以上知识点的梳理,相信大家会发现解题思路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考生需要掌握其中规律就能明白这类题目如何解答。

310 评论(10)

汤糖躺烫湯

1、基本常识法根据基本常识进行解题。2、关键词法先浏览一遍题目,然后返回题干屏蔽干扰信息,快速找出关键词,找到答案中对应的词,这能节省大量的时间。3、排除法排除法适合于每一种题型,常识判断题也不例外。在做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快速将明显不对的答案排除(比如绝对化表述往往就是错误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甚至有的时候能明显排除三个答案,直接选出正确答案。4、去同存异法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5、逻辑判断法既然叫常识判断,那么除了依靠常识积累,我们还可以依靠“判断”的方法来做题。比如法律常识这一块,很多时候考生都觉得既然不懂这方面的法律,干脆就随便选一个选项。其实只要你的价值观没什么大问题,很多情况下可以依靠逻辑分析来解题。毕竟行测考试并不是要选出专业的法律人才,考官在出题的时候也不会用特别高深的法律问题来为难你。6、知识迁移法对选项涉及的知识不了解的时候,尝试利用已经知道的其它知识进行迁移。7、直觉法有些试题考生在读完问题及选项的瞬间,大脑便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此题选某项。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靠运气,正确率时高时低,但不可否认很多考生目前都在采用这种方法。

353 评论(15)

宝宝囡囡

资料分析是每年行测中的必考题,备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尤其需要注意,毕竟这算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分类,如果没有详细的了解,那很有可能出现失误的问题。在此分享几个技巧:

一、“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二、“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1.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2.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1)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2)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3)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三、“综合速算法”包含了我们资料分析试题当中众多体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手段。

平方数速算: 牢记常用平方数,特别是11~30以内数的平方,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   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

四、尾数法速算

资料分析试题当中牵涉到的数据几乎都是通过近似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计算的时候多强调首位估算,而尾数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地方考题的资料分析当中,尾数法仍然可以有效地简化计算。

31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