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4

樱桃香香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唐诗七律公务员考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浮生若梦762

已采纳

前两个是诗词的入门问题,但是的确有很多朋友感到疑惑。第三个问题要解答的话,需要分几种情况。老街用最简单的方式先说一下答案,然后再讲解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不一定,写词必须按照格律,写诗就不一定了,近体诗必须按照格律规则创作,古体诗不需要合律;第二个问题,也不一定,因为您以为的押韵未必是诗词要求的押韵;第三个问题,有几种原因,各有不同。按照顺序老街一个个详细解答一下。

一、写诗词必须依照格律吗?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写词必须按照格律,写诗就不一定了。旧体诗分两种,一种是近体诗,一种是古体诗,近体诗必须按照格律规则创作,但是古体诗不需要合律。

1、近体诗必须按照格律创作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有四句的绝句、八句的五律和七律、八句以上的排律。老街以前讲过很多近体诗的格律规则,简单说就是四种基本律句,按照对仗、黏连的要求组合,首句押韵可以用邻韵,2468等双数句一定用同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例如唐朝进士科考的五言排律,就是最标准的格律诗:

《省试湘灵鼓瑟》作者:钱起 (唐)

考试的试帖诗关系到”政府公务员“的录取,这自然是最严格的诗体。钱起这首诗一共6联12句,押了6个韵。中间的2345联出句与对句必须对仗,联和联之间还要黏连(每一联的对句第2个字和下一联出句第2个字必须平仄一样)。例如【闻夷】是平声、【客调】是仄声、【音梧】又是平声、【芷水】又是仄声、【风终】又是平声,无论排律有多长,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格律诗的押韵必须是平声、还必须一个韵部,这首是【青】韵:灵、听、冥、馨、庭、青。如果押【庚】韵就是出律了,例如:庚更[更改]羹盲横[纵横]觥彭亨丁英.....虽然geng、qing今天读起来是押韵的,但是在古代【青】韵和【庚】韵是两个韵部,他们虽然是邻韵,但是除了第一句(如果押韵)外,是不能用混用的。

2、古体诗可以不合律只押韵

旧体诗分两种,一种是刚才说的近体诗,一种是古体诗,这种诗可以只押韵不讲究格律。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就是一首不合律只押韵的古体诗:

古体诗的押韵情况比较复杂,这部分留给第二个问题时再做详细解答。

3、填词必须依照格律

最早的词是依照曲调填词,词是歌词,都是用来唱的。后来曲谱遗失,明朝开始依照前人作品编撰词谱,于是填词渐渐变成了依谱填词。所以填词不是把字数填对能押韵这么简单, 例如这首《浣溪沙》:

这个词谱特别注明: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任何一个词谱,对于字数、押韵、平仄的要求,都有自己的规则,缺一不可。所以说,填词必须按照格律。

先看平仄:“○”标平声“●”标仄声“⊙”标应平可仄“◎”标应仄可平“△”标平韵“▲”标仄韵“。

押韵呢,填词比较宽松,可以严格地采用诗韵,也可以用诗韵里的邻韵通押。今天我们作诗用《平水韵》,填词都依照《词林正韵》。

所以说写诗词必须依照格律吗?不一定,近体诗和词必须依照格律,古体诗不用。

二、不合律但押韵行吗?

不合律的诗只有一种,就是古体诗,例如李白《蜀道难》 、杜甫《望岳》、白居易《长恨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等等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可以不合律,只需要押韵就行,但是古诗的押韵和我们现在唱歌时的押韵不一样,我分三个部分讲一下。

1、 邻韵通押

古体诗押韵可以用领韵通押,例如近体诗不能混用的【青】韵、【庚】韵就可以通用了。下面这首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就是邻韵通押,使用了【青】韵和【庚】韵。

2、仄韵

古体诗还可以用仄韵,【平上去入】中,【上去入】都是仄韵,例如《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 (唐)

这首诗押韵的是去、处,这两个字都属于【语】韵

3、换韵

古体诗还可以换韵例如白居易《长恨歌》:

需要注意的是,换韵是一组一组的换,例如以上举例《长恨歌》,前四句是一组,四句一组的第1句可以不押韵,第三句基本是不押韵的(也有句句押韵的诗),1、2、4邻韵通押,押【庚】和【青】韵;

接下来四句是一组,2、4句押【上声六语】:去、处。第一句是去声,诗中的押韵,去声和上声一般不通押的,【去声六御】严格说不算押韵,不过这首诗里还有一处上声和去声通押的例子,就勉强算押韵吧;

第三组是两句,要注意的是,两句一组的换韵,两句都必须要押韵:衣、归。

看了以上的说明,可能会觉得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同一组诗,如果押仄韵就要统一押仄韵,如果押平韵就要统一押平韵。除了个别的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很多三句一组,句句押韵)外,双数句一定要押韵。例如:

虽然第1句和第4句押韵,但是第2句【子】、第4句【处】不押韵,这就不是旧体诗了。另外:

无、处,一个平声,一个仄声,还是不算押韵,这种押韵只能说是现代诗。

所以说不合律但押韵行吗?不一定,必须要学习旧体诗的押韵知识,仅仅以为读起来好像押韵是不行的。

三、为什么总有人批评不合律呢?

1、不格律却标示五律七律

有的朋友不懂诗词,自己写的不是格律诗,却要在题目上注明五律、七律, 这种情况有人提醒是好事,至少让你知道了作格律诗是有要求的。

2、填词不符合格律

还有不少朋友以为填词就是把字数搞对了就行,所以也会被好心人提醒要依谱填词。

3、错误的提醒

有些朋友对于近体诗的拗救、孤平、三仄尾、鲤鱼翻波等不太熟悉,所以喜欢提醒别人不合律。例如李商隐的近体绝句《登乐游原》,第一句:仄仄仄仄仄,第二句救拗:平平平仄平。

唐朝的三仄尾(平平仄仄仄)、鲤鱼翻波(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在唐朝格律诗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但是很多人以为三仄尾不是格律诗,其实初盛中晚唐有大量的三仄尾的格律诗:《从《题破山寺后禅院》说起 唐诗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三仄尾》。

还有人认为绝句一定是近体诗,所以你写了一首古体绝句后,就会有人告诉你出律了。其实绝句早于格律诗出现,而且我们最熟悉的《唐诗三百首》中就有大量的古体绝句。

4、总有人喜欢批评别人

确实有些人喜欢点评别人,例如作者明明做的是古体诗,却偏偏有人来提醒你出律了。

结束语

以上三个问题回答完了,再简单重复一遍,1、近体诗和词必须依照格律规则;2、古体诗可以不需要依照格律规则,但是必须要依照规矩押韵;3、提醒你出律是因为你不懂律诗什么写,或者提醒你的人其实自己是半瓶醋。

唐诗七律公务员考试

116 评论(15)

zhouchang1988127

不可以,因为那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律诗,即便是押韵,如果不合律,那就和民间的儿歌差不多,艺术价值也就不高。

231 评论(13)

红颜一笑吧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知识积累类比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知识面较广、技巧性较强的一类题目,这几年考试中都会有所涉及,并且也是常识判断部分的重点内容,今天就中国文学历史常识做一个简要总结: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疾苦。4、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5、陶渊明,东晋(公元317---420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6、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7、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9、《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10、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11、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12、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13、《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著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14、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1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16、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17、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18、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19、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5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20、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对以上知识进行认真积累与背诵,希望对大家进行文学常识的积累有帮助。

324 评论(10)

我的dp我做主

为国为民做公仆,怎分男女入仕途。今朝女儿志报国,愿为民众开疆土。国运亨通昌盛路,全靠栋梁互兼顾。巾帼英雄赛须眉,愿用生命来守护。

84 评论(8)

千针坊丶

儒家起源于春秋之前的贵族阶层,“儒”字就是从古代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专司礼仪的人员。儒者因礼仪而生,以礼仪为生,所以他们捍卫礼仪。而礼仪正是旧王朝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儒者也成了维护旧统治的卫道士。儒学是一种入世之学,儒家倡导的思想对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安定有很大帮助,所以受统治者所提倡,儒学思想也逐步建立了人的发展,人格养成的完整学说,所以受士人所推崇。儒学思想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仍大放光彩。儒家之集大成者乃孔子也,被称为“至圣”。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祖上是宋国贵族,先祖因避仇,而定居鲁国。所以孔子家学比较深厚,对商周礼法都有所了解。主张“仁”。在治国上主张“以德治国”,在处事上主张“以和为贵”,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等等。孔子一生述而不作,编辑整理了《春秋》《诗经》等。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了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是为《论语》。颜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复圣”。颜子,名回,字子渊,鲁国人。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首。颜子一生追随孔子,是孔子最赏识的弟子,颜子讲学授徒,扩展了儒学的影响,形成了“颜氏之儒”。其主要事迹在《论语》《孔子家语》《史记》等书有所记载。曾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宗圣”。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修身方面,他倡导“孝恕忠信”,政治上主张“修齐治平”。参与编写了《论语》,著有《大学》《孝经》等书。孟子是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相传孟子师从子思门人,属于孔子的再传弟子。孟子主张“仁政”。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伦理上主张“性本善”。作《孟子》七篇,传于世。荀子有是一位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后圣”。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世人称之为“荀卿”。荀子曾三度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他在政治上主张“礼法并用”,伦理观中提出了“性本恶”思想,在自然观中提出了“天道自然、天行有常”的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作有《荀子》一书。自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降,儒生大成者比比有之,此文不一一述。

8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