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今生只要你陪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主旨概括题模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irleycci

已采纳

从真题来看,江苏省归纳概括命题难度并不亚于国考,甚至有些题目要较其他类型的申论考试难度更大,命题更加灵活,在归纳概括题型中表现尤为明显。现将归纳概括题型的考试特点和答题技巧总结如下:

一、命题较为新颖。

2020试卷A:“给定材料1”勾勒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请归纳概括出我国互联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2021试卷A:“给定资料1-3”中列举了新形势下一些地方在社会发展变局中服务民生的新举措,请对其中蕴含的服务理念进行归纳概括。(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从题干来看,命题不局限于归纳原因、问题,而是从“特点”、“理念”等层面归纳,这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对提高很多,也不能限于平时习惯的概括问题、原因、影响等题目的要点提炼思路。

二、多限定作答范围

归纳概括题目往往会限定作答材料,不同于江苏省省考以往命题形式(全篇提炼),从这个意义上将,降低了题目本身的难度。

三、作答要二次概括

近年,随着申论命题的逐渐成熟,学生作答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要点提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阅卷人批阅申论试卷的时间较短,是根据关键采分点评分,也有主观因素的存在。所以考生要尽量使得每个要点展现清晰、合理、完美。而近年申论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概括某一情况、问题、原因等并简要说明的题型。这实际是对考生二次概括能力的考查。

例:2021试卷A:“给定资料1-3”中列举了新形势下一些地方在社会发展变局中服务民生的新举措,请对其中蕴含的服务理念进行归纳概括。(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在体现答案时即应该二次概括,即主旨句+解释说明的形式,会赢得阅卷人的青睐。主旨句是对理念的概括,解释说明是对举措的概括。如:

其中蕴含的服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治与共治的理念:(主旨句)T市宁安区针对国际社区的特点,搭建居民议事厅,提出了“老外+老外的柔性化服务模式(解释说明)。

资源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理念:……

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的理念:……

千方百计保民生的理念:……

精细化的服务理念:……

答题技巧总结:归纳概括是申论考试必考的一类题型,随着考试的逐渐成熟,命题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局限归纳问题、原因等常规题目,所以考生备考过程中要多做不同类型的归纳概括题目,以防陷入套路误区。

归纳概括能力是作答申论的最基础能力,且结合阅卷的现状,建议考生要在平时练习时形成分类、分条概括的思想,体现二次概括的概括能力。只有在练习中不断提升,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参考用书

公务员考试主旨概括题模拟

96 评论(15)

冬雨霏霏nz

众多考生在行测备考过程中发现,言语理解每个字都认识,每个句子也能读懂,但是总是会和正确答案擦肩而过,要么是看到四个选项无从下手,要么是排除两个选项剩下两个二选一纠结,又或者是原本选择了一个选项,但是临时“倒戈”改答案,一改就错。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家对题干的理解概括不到位,另一方面,大家对选项设置的维度还不清晰。为了更好地把控题干,排除选项,对题目整体的理解概括变得尤为重要。一、题干概括,宏观微观结合通过把握文段的核心话题,逐一概括题干内容,从行文脉络中去把握文段的重点,最为重要的是,在明确重点以后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概括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总结性的概括中,可以把握两个维度——宏观上,明确观点倾向(事实、问题、意义、原因、影响、对策);微观上,把握主题词。二、选项带入,择优选择要把控好主旨题的选项, 一方面要做好题干总结性概括,根据概括内容直击选项,正向选择,另一方面,选项带入题干,首先判断与文段是否一致(有无提及、是否一致、有无强加或者颠倒逻辑关系),如果文段提及,再判断重点与否、全面与否。当然,希望各位考生注意,言语部分理论只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做题的支撑,让大家在做题时候能够有抓手,或者说,让大家在做题时候能够减少一些纠结的同时,更清晰、更笃定地知道自己的理解与思考的正确性,具体而言,我们从题目来感知:例1.风俗既然是历史的产物,就不可避免地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凡能够存在的, 都有其依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沧海桑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制度的更迭,都会促使风俗变迁,有些旧风俗的衰亡犹如新风俗的兴起一样,是自然和社会的新陈代谢,是合理的现象。衰亡的不一定都要复兴,有的不妨任其自生自灭。例如建国初有的少数民族文字已经消亡,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曾经帮助这些民族恢复文字, 但事与愿违,不受当地人的欢迎,因为他们认为学会本民族的文字,走不出家乡,宁可选择学汉字。但是,这种文字既然在历史上存在过,就是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需要作为文物保存在历史记忆中,让现代人感知先人的智慧,使其“亡而不忘”。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待风俗B.风俗是一种无法复制的非物质遗产C.风俗的变迁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D.风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应大力保护【中公解析】答案A。题干整介绍作者对待风俗变迁的态度。一开始简单介绍风俗变迁,具体而言“随历史发展变化”“是合理的现象”;接着指出作者观点——风俗的衰亡不一定要复兴;然后,通过“例如”引出例子来论证风俗衰亡不一定要复兴,并且通过但是进一步深化观点“要作为文物保存在历史记忆中”。综上,简单概括,整个文段意在强调:风俗的衰亡不一定复兴,但是要作为文物保存在历史记忆中。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概括,从宏观角度,无非是在介绍作者对待风俗变迁的态度。基于选项来看,B选项介绍风俗是什么,主旨倾向是介绍事实,但是题干明显是表达作者态度,B直接排除;C选项是介绍风俗变迁的原因,文段有所提及“沧海桑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制度的更迭,都会促使风俗变迁”,但是文段是基于风俗变迁表达作者观点,所以C虽然文段提及,但是非重点。D项“应该大力保护”文段中未提及,直接排除。A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当选。例2.2014年审计报告首次对违规部门和单位“点名道姓”,此举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但是,从审计结果看,被爆出的问题仍与历年相似,涉案部门和单位也多是“老面孔”。为何“年年审计,年年老问题”呢?除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违法违规成本过低。以往仅将审计出来的违规行为大都归咎于被审计的部门和单位,而对“一把手”在领导、决策、管理方面的情况三缄其口,更不用说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归根结底,“审计风暴”需要有“问责”托底。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解决屡审屡犯问题还要靠制度建设B.强化外部监督需将各项信息透明化C.“审计风暴”亟需后继问责的护航D.屡审屡犯缘于违法违规的成本过低【中公解析】答案C。文段介绍审计中的问题展开。首先介绍事实并肯定性评价:审计“点名道姓”让人眼前一亮,接着用“但是”转折指出问题:审计结果的问题与以往相似,然后基于问题探讨了原因并展开论述:违法违规成本低。最后用“归根结底”来总结,并且用“需要”来引出对策性的观点,即:审计风暴需要问责托底。做好这样的概括,一方面要把握好微观话题:审计和问责,另一方面把握好主旨倾向是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可以直击选项,选择C。当然,从选项带入排除的角度,D项是原因,宏观倾向不对,直接排除,AB虽然是解决我,但是“制度建设”“信息透明化”都不是核心主题词,所以更为笃定选择C。通过这段文字,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在做主旨题的时候,真正地做好题干的理解概括,除了对材料进行梳理时候,能够细化每个部分在讲什么,同时能在最后做好总结性概括,从微观的主题词和宏观的主旨倾向上把控,确保最后选择选项的时候更加笃定,久而久之,片段阅读主旨题的正确率就会明显提升。

171 评论(12)

福嘟嘟的脸

主旨概括题的原则是基于原文,不要引申;而意图判断题又有两种做法:1.意在文外的意图题,我们需要引申出作者的态度,得到答案。2.意在文内的意图题,我们需要通过文段本身找到作者话语的重点和意图。意在文内的意图题和主旨题有交叉之处,这使学员们感到困惑,因此这里简单总结主旨题和意图题的解答技巧。\x0d\x0aØ 主旨题:文段阐述社会负面现象,文段没有给出解决措施,我们基于原文,\x0d\x0a不做引申,选择概括负面现象本身的选项,不选解决措施的选项。如:\x0d\x0a (2008年国考)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x0d\x0a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x0d\x0a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x0d\x0a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x0d\x0aC.新形势下亟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x0d\x0a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x0d\x0a【解析】D\x0d\x0a通过提问方式“概括”,判断为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通过转折词“但”引出了文段的主旨句,即“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这段话在描述一个不好的社会问题,概括大意即D选项,很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x0d\x0a注意:如果提问方式变为“意在说明”,则为意图判断题,答案选择引申的对策C选项。\x0d\x0a\x0d\x0a 意图题:文段阐述社会负面现象,文中没有给出解决措施,我们对作者的意\x0d\x0a图进行引申,选择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的选项。如:\x0d\x0a (2007年国考)虽然世界因发明而辉煌,但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其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和科学家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然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x0d\x0a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x0d\x0a A.世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发明 \x0d\x0aB.发明家比科学家等处境艰难\x0d\x0a C.发明通常不具有直接消费价值 \x0d\x0aD.社会应对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x0d\x0a【解析】D\x0d\x0a通过提问方式“想表达”,判断为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第一句话就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发明家的处境非常不好。后文通过“教师”、“科学家”与“发明家”的对比,来说明发明家处境确实不好。既然判定是一道意图题,答案应该选引申的对策,即“为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来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答案即D项。\x0d\x0a注意:如果提问方式变为“主要表达”,则为主旨概括题,答案选择基于原文大意的B选项。

22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