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17

shh小辣椒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御龙装饰公司

已采纳

判断惟理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

283 评论(8)

Lisa艳艳

去华图网看看

328 评论(15)

念念花语

国考有五种题型 总分100分 有130道题

一、常识题 20

二、词语填空20语义解读20

三、数学题15

四、推理题图形10 类比10 逻辑15

五资料分析 20

分值每个题不一样,常识最低,语义题 最高!

省考与国考题型一样,题量不一样:总分100分 有120道题 常识和资料分析变成15道!

344 评论(15)

新羊年新气象

逻辑思维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养成的,建议你看看专业点的教材,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时间,个人给你推荐华图

130 评论(15)

恋慕耐受不良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公务员考试,就考行测和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申论》建议先买一些书籍,给你推荐李永新老师主编的公务员考试专业用书。备考过程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关键是自己的坚持与努力。1:常识判断需要平时的积累,没捷径,就得下工夫背。2:语言能力运用要多做例题,细心分析它的考察点,有规律可寻的。3:逻辑判断,这个更要有耐心,如果你本来就是个挺有逻辑的人,就好办点,不然得注意思维的层次,和善于发现题干和备选答案的共性。图案那个比较麻烦就是得靠你悟性了。4:数量关系,这个可以有一些计算技巧,一般前面的几道都是数字推理题,要有耐心,平时多注意一些类型的特征,等差啊,等比啊什么的,不同的题数字有规律可寻的。后面的统筹啊什么的,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的不用算,生活常识就可以判断出来了。5:资料分析,不用每道题都算到最终答案,要不很浪费时间。当遇到精确到小数点好几位的答案时,只要备选答案不重复,要熟悉各种表格的形式细心看表格的数据,有的可以直接选的。申论复习方法:1、注意知识的积累,建议多看《人民日报》、新华网,多关注时事,多看人民网等上面的时评、多看《半月谈》《求是》等期刊的文章,关注时政热点,了解时政。此外,建议好好研读十二五规划等较为重要的国家政府报告,对于其中一些经典的句子应摘抄并背诵下来,以便能将之灵活运用于申论的大文章写作当中,为文章添光加色。2、多看多写多总结。申论光积累知识也不够,必须多做练习,考生可以去中公教育网上评测系统做练习也可以去书店买试卷做,应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次做完练习,应好好总结作答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3、加重对应用文写作的练习。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中对应用文写作的考察增多,考生应注意练习报告、方案、简报等应用文的写作。4、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备考也是申论成功的基础,申论备考过程较为枯燥,考生要注意调节情绪,认真备考。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334 评论(10)

幼幼熙熙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判断题每年不等。

347 评论(12)

孙美霞11

一、判断推理简介判断推理考的到底是什么?在行测考试中又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呢?其实,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一场考试,行测考查的知识面是非常广的,而判断推理部分主要考查的是考生们的观察、推理、分析能力,这些都是公职人员必备的能力,同时兼顾考查日常知识,在行测考试中的题量和重要性之大均堪称首位。而判断推理这一大类题型又细分为四个小题型,各有分工和技巧,下面先为大家介绍其中两类。二、小题型备考指南1、逻辑判断逻辑判断部分,主要考查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其中,必然性推理的规则性很强,只要掌握了推理规则,这一部分的题目基本不会成为阻碍,但是逻辑相关知识和日常思维模式区别较大,所以入门比较有难度,而且规则性内容较多,需要尽可能认真的学习好基础规则,最好是有专业的指导;而可能性推理部分,在规则考查的基础上变化出来了结果不必然的推理,难度较必然性大一些,会有主观臆断干扰项,最核心的依然是要把握好逻辑的精神和原则,进一步掌握寻找论证漏洞的方法,从而有针对性的解题。2、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在整个判断推理题目中,分值最低,考查考生分析词语关系和匹配选项的能力。例:蓝天:白云A 大地:山峰 B 大海:棉花 C 人:动物 D 职务:老师这一部分,需要同学们把常考的词语之间的关系熟记于心,并秉承“先横向后纵向”的思维模式,尽可能详细的寻找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而去匹配选项,找到正确答案。不过,类比推理部分,近年来也常出现半常识类型的考题,不仅考查同学们的分析能力,也考查常识积累。

250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