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devil82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试卷前面是有例题的 这个简单 但是要速度快 其中有同符查找 数字区间什么的 大体上说 就是用眼睛看 找出一样的数字或者符号 考验的是速度
毛头猴子
很多考生已经在为2019国考准备着、奋斗着。有的考生目标明确、计划详细,但是有的考生却愁眉不展、不知所措,尤其是对数量关系这种题型,深知分值很大,但却无计可施。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在遇到数量关系题目时一定要思考总结一题多解的方法,坚持练习,提升自己数学思维的能力,这样备考才能事半功倍,真正达到又快又准,高分上岸。中公教育专家下面以2018一道国考真题为例,为大家展示如何实现一题多解:【例题1】一辆汽车第一天行驶了5个小时,第二天行驶了600公里,第三天比第一天少行驶200公里,三天共行驶了18个小时。已知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与三天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问三天共行驶了多少公里?A.800 B.900 C.1000 D.11001、方程法本题主要是使用普通方程,回想一下普通方程重点掌握设未知数与列方程,而设未知量的核心是找到基本未知量,列方程的核心是找到等量关系,具体解析如下:【中公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所求为三天共行驶的总路程,三天行驶的总时间已经知道,在此可设三天的平均速度为 ,则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也为 ,根据路程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得: ,解得: ,所以所求为 ,故选择答案B。2、比例法此种方法的核心是份数思想,即找出实际量与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本题主要使用比例法中比较常考的考点即比例的转换,具体解析如下:【中公解析】由题干信息“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与三天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知道,第一天的平均速度与后两天的平均速度也相等,这样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又知第一天所用时间为5个小时,后两天的时间总为18-5=13小时,即时间之比为5:13,那么路程之比是5:13。此时,设第一天路程为5份,后两天路程之和为13份,即差8份,而实际第二天行驶了600公里,第三天比第一天少200公里,故后两天总计比第一天多400公里,对应8份,所以1份为50公里。又由三天总计为18份,故三天共行驶的总路程为 公里,所以答案为B。3、整除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题干条件找出所求量的整除特性,排除错误选项,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具体解析如下:【中公解析】所求为三天共行驶的总路程,根据题干知道总时间为18小时,所以所求等于18乘以平均速度即可以表示为 ,而从选项可知所求为整数,应该是18的倍数,故选择答案B。这道考题虽然简单,但是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整除法是最快的,其次是比例法,最后是方程法。通过这道题目大家需要掌握每种方法的核心,多做题,慢慢领悟每种方法的精髓,做到以一题知道多种方法的目的。后期也需要继续研究其他数量关系题,多多练习,提升自己数学思维才是复习的关键。
smilejoyce922
您好,中公网校为您服务。数学运算的题型主要有:计算问题、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统计问题、几何问题、推理问题、容斥问题、盈亏问题、年龄问题、时钟问题。中公网校教育专家在此针对以上考点现总结五种基本方法如下:一、特值法当题目中未给出具体的量或某个量、某些量的数据值对计算结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时可用特值法,将特指设为1或设为最小公倍数或设为其他数值,此时要分情况而定,常用于行程、工程、利润等问题。二、方程法方程法是指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组),通过求解未知数的数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方程法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省考数学运算绝大部分题目,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年龄问题等均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三、图解法图解法是指利用图形来解决数学运算的方法。图解法简单直观,能够清楚表现出问题的变化过程,但是容易出错,在画图形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图形和数字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常用的几何模型有线段图(表示量与量关系)、文氏图(集合之间关系)、直角坐标系等。一般来说,图解法适用于绝大部分题型,尤其是在行程问题、年龄问题、容斥问题等强调分析过程的题型中应用得很广。四、极端法关注引起质变的临界点即问题的极端状态,是探求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的一种常用思路,通常称为极端法。 一般来说,行测考试中,如鸡兔同笼问题、抽屉原理问题等,经常通过考察极端状态发现规律。其主要流程如下:寻找极端状态→分析极端状态→从质变因素求解常用于:含“最多”、“最少”、“最小”、“最快”等关键词的问题、鸡兔同笼及变形问题、抽屉原理及变形问题等 五、归纳法归纳法是指从已知条件入手,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试探,一步步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的方法。一般来说,归纳法适用于解决分析过程复杂的问题。咨询专线请拨打电话 咨询qq:1760917559 1742528852【冲刺预测+申论密押】200元实现最后大幅提分成“公”
南瓜囡囡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难易程度根据个人水平而定。对于普遍考生来说,数量关系题是最容易失分也是最难的一部分。所以建议,有时间有兴趣可以多多练习行测数量关系的题目。
claire小雨
了解过公务员考试的同学都知道,数量关系这部分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两种题型,但是我们要指出的是数字推理这部分已经有连续多年未出现在我们国考行测中,但是,不代表这部分内容就完全要置之不理。虽然说今年的考试大纲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看历年的考试大纲,会注意到大纲中每一年都提到了数字推理,所以谁也不敢保证说数字推理就一定不考。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全面的复习,不要在考试的时候,万一出现这种题型,就茫然失措。当然,既然这部分内容已经连续多年没有考了,所以我们就不需要把它当作复习的重点,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这里。只要抽出两三个小时看看这部分内容它的考察方式,题型分类,知道如果看到一道这样的题目该如何下手就可以。其余的时候,可以在复习数学运算累了的时候,做上几道题就可以了。数学运算这部分就是我们的复习重点了,这部分每年固定考15或者10道题,是我们行测中比较难的一部分,但是也是大家拉开差距的一部分。首先,我们在复习之前,要克服自己的畏难心理。很多人说自己大学学的是文科或者说了工作了几年,数学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怎么也学不会,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去做其他题,就干脆把数学题目给放弃了。或者说是好不容易决定好好学数学,刚做了几道题,都做错了就不想再看下去了。但是,再难这些题目它也是存在的,统计数据显示,放弃数学运算这部分的人是没有几个能够通过国考的。这部分题目对于大部分来说难易程度是一样的,你觉得难,有很多人也有同样的感觉,那么只要你把这部分做好了,你就比别人多一些优势。其次,我们来说一说到底这部分题目难不难。我们说国考行测中的数学运算考察的基本都是中小学的数学知识,这部分知识只能说记不记得,不能说难不难了。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大部分岗位都要求本科以上,90%以上要求专科以上。所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大学都已经上过了,对于中小学的数学知识还能难到大家吗?所以只要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我们关于数学运算的专项教材,这部分内容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在考试中还是有一些题目是比较难的,但是难的题目是比较少的,15道题中,也就2-3道题是比较难,需要我们花一分钟以上的时间来解。但是我们说其余12-13道题都是大家能够做出来的。最后,我们再来说究竟如何战胜数学运算。现在,大家复习考试,喜欢用现代化的工具,在手机或者平板上安装一些做题软件,会利用一些零碎时间来复习公务员考试,我们说这个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说数学这部分不一样,它要求我们必须拿出整段的时间系统地去复习,而且,数学题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大部分题目你用眼睛瞪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如果你在纸上列两个式子,简单计算一下就可以有答案了。同时,我们说要系统认真的复习,一本专项教材是不可缺少的,数学运算专项教材在公务员考试中的销量排名是很靠前的,很多成功考上公务员的人都曾经用过这本书。
恋水无痕
(1)由于它是速度测验,所以在设计考题的时候就没有打算让人全部做完,事实也证明很少有人能答完全部的题目。(2)这部分题目可能会有做错倒扣分的要求,不过这两年没有了,所以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答题,来得及先做,来不及就猜吧,但一定要是在错了不扣分的前提下。(3)这类题目虽然题型很多,但每年考试只用其中的两道三种,江苏省的省考一般只用三种:一是同符查找(35题),二是数字区间定位(15题),第三种是字符替换(10题)。(4)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多做真题,把04年到10年的真题拿来做做,还有设置时间最好在9分钟内,因为还有一分钟用来涂卡嘛,试试看看自己能达到多少,每天做三套练练手,掌握题型!(5)这部分占分不多,总共应该是5分吧,占10分钟,先做前50题,然后涂卡,剩余时间做后10题。总之,多练练是有好处的!努力加油吧,相信你能考出好成绩的!
蜜糖Rose
数量关系的技巧有很多,下面梳理了一些常见的解题思路,更多解题技巧可到浙江华图官网查看:
1.基础知识被2、3整除的数的特点、完全平方数、奇偶性、质合性、1~9的n次方的尾数变化情况、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求法、计算公式、数列中项以及求和公式、不定方程的解法、常见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日期星期数的变化。 2.常用方法 特值法、代入排除法、方程法、图解法、逆推法、分类讨论、极端法、十字交叉法等常用方法的使用技巧。 3.常见题型对于有固定解题步骤及公式的利润问题、几何问题、容斥原理问题、抽屉原理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牛吃草问题、盈亏问题、方阵问题等,主要对其常用公式重点强化、记忆。 对于考查相对独立统计类问题,将特殊优先、捆绑法、插板法、插空法、反面考虑法、线排法等排列组合常用的方法重点回顾,并掌握普通概率、条件概率、二项分布概率(多次试验概率)的公式。 对于对策分析类问题、综合分析类等综合类问题,则需要考生在考试时灵活应对。 在考前的最后几天,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做相应练习,以保持数字敏感度以及灵活运用解题方法的感觉。
优质公务员考试问答知识库